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吟香 - 

梅花读诗(六)

[复制链接]

8

主题

50

帖子

5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
发表于 2003-9-28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反对现代派诗歌的几个理由 (作者 菜花) 1、哲学背景不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哲学背景我们没有。众所周知,西方现代派是建立在西方现代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如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导致现代派采用自由联想的语言表现潜意识,萨特的存在主义使现代派乐于表现人的绝对孤独,克齐罗的美学使现代派提倡创作同生活分离、内容同形式分裂的“纯诗歌”。仅举萨特“他人即是地狱”这个观点,在中国文化中就全无根基。萨特的这个命题与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个人主义息息相关,而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无从引申出“他人即是地狱”。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民众不会觉得“他人即是地狱”,故对未提笔就作孤独状、痛苦状的那部分现代派诗歌无从欣赏。 2、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现代派诗歌,顾名思意,与工业现代化有关。西方在进入现代化后,才有现代派;而中国,还处于前现代化阶段。 3、历史机遇不同。相隔时间很短的一、二次世界大战,对非理性主义的现代派诗歌推波助澜。二战后,西方人普遍沉入对文化和人的理性反省中。而同期,中国人正浸入民族独立的狂喜中,与西方人的心理截然不同。 4、诗歌发育程度不同。西方诗歌,由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脉胳清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烂熟,而任何一门艺术,发展到烂熟后就要寻求突破了,于是突破成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截然不同的现代主义。而中国由于白话文运动,古体诗歌和新诗脱节,新诗才刚刚起步,处处都是处女地待开垦,根本就未到发展烂熟不得不寻求突破的阶段。 5、审美传统不同。西方向有“真即是美”的审美,而中国传统是“善即是美”,美与善是分不开的。丑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为古典主义所回避,现代派把丑纳入审美范围,是对诗歌表现领域的一个拓展,但审丑只是“变态”,现代派错把“变态”当成常态,执着于表达人生的虚无感、荒诞感、绝望感,这些都超出“善”的范围,无助于健康人格的建立。这个观点,我曾与鸿鹏在古典派的真、善、美贴子中讨论过。所以台湾关于新诗回归的讨论中,有诗刊提出“健康”应是新诗的一个标准,我深以为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03-9-28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以下是引用江南雨ssyu在2003-9-28 11:47:12的发言: 这种话到哪里都会打架,多说无益。既然看了,我倒想说句自己的看法,第一,不同意梅花,真正的诗歌绝不是给大多数人看的,否则就没有流行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说法了。你举例的这首诗,尽管你认为它好懂,但我认为在中国,至少有10亿人左右看不懂或者根本不想看。 我认为江南犯了官方常犯的错误--过低地估计国人的素质,以为中国老百姓象不会填选票一样,不会看诗。其实,这样的诗我想有个初中文化的完全看得懂,中国的老百姓会填选票,会分好坏,也会读诗,只是很多人不愿给他们机会。 至于他们愿不愿意看,那要看写诗的人写的诗是否合他们的口味。 不用调查,我想《静夜思》《悯农》中国的老百姓十有八九都会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03-9-28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吟香一弱女子舌战群儒而无惧色,皆因有理就是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3-9-28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糊涂。 大伙读得懂的叫好诗吗?我给你转朋友的杂文你学学。朋友叫雨伞,杂文名叫《心情故事》,里面有谈网络文学也包括网络诗歌的,我给你弄几段来: 网络文章,大概是抽象派、朦胧派、意识流的天下,悟性差的人是绝对读不懂的,懂的人是绝对有心情的。网络是虚拟的,文章当然大可不必去追求实。言之有物管什么用? 后人都怨唐人把优美的文字用完了,我看未必,今日的网络文章与唐人比,其华美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有没有灵魂,就不必多虑了,文章又不是人,没有灵魂是死不了的。翻开辞海,里面多的是优美的文字,堆砌起来,再加上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便是一篇心情美文。写诗就更简单了,只要能把风想像到在水中吹,把鱼想像为在空气中游,再把太阳升起的地方弄到西边,绝对是精品,就连戴望舒的《雨巷》也望尘莫及。 说到想像,网文的想像是我最佩服的,恐怕吴承恩、蒲松龄们活在今天也会自愧不如。有的能想,没有的创造条件去想,反正多的是心情,又不必花钱去买。于是,人可以乘在海燕的背上,太阳可以嵌在自家的门框上,可谓漫无边际、扯云作衣。而且,只要想得到的,文章中都能用得上,不加选择、多多益善。直的不能用,就横着用,至于加的是盐还是味精,怕是连自己也未必清楚,就算是为了图个好心情吧。一篇文章简直就是无数个神话,心情也就跟着长上了理想的翅膀。 于是,我为鲁迅、孙犁、林语堂们感到庆幸,多亏他们活早了,如果活在网络时代,要想出名比登天还难。 我也为孔乙已抱不平,如果能赶上网络时代,凭他的一个回字能翻出六种写法的功夫,还用得着双手捂宝贝住的,去捂那“多乎者,不多也”的几粒茴香豆吗?你别不信,时间在变,空间在变,心情却不会变。一种心情在网络文人的手中,到少能翻出六堆以上心情文字,无非是把风换成花,把雪换成月而已。 要成为网络文人容易得很,只要记住写网文的秘决:“心情故事最奇妙,胡思乱想很重要,莫明其妙是真谛,发嗲作态凭花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3-9-28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呜,砸偏了,再读一遍楼主主贴,并没有感到楼主对诗妄下定义,也没感到楼主作为诗歌外行者的明显的妄自臆测。她只不过表示对一首诗的喜爱并捎带对时下观感罢了。至于清水泥水梅花和狗尾巴花,那是后面引出,以后弄清再砸。现在弄不懂,还是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0

帖子

5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
发表于 2003-9-28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呼。。回杂草:就快给你砸逃跑了。我没说看得懂的一定是好诗,(象先锋派的一些口水诗,大家也一样可以看懂,那些下半身的估计大家也看得懂,那个算好诗么?)可好诗一定是可以让人看懂的。如果大家读都读不明白,怎么引起共鸣?所以,一首好诗歌最起码的条件是可以让人读明白。可能我嘴巴笨笨,表达不清楚。。所以才给你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703

帖子

70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3
发表于 2003-9-28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笨梅花,很简单的逻辑: “好诗一定是可以让人看懂的”和“看得懂的一定是好诗”这是两个命题,但非互为逆命题。我看有几个朋友的误解就出于这里。
[B]卿.天生一个玉玲珑.波光里.翩翩有惊鸿[/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0

帖子

5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
发表于 2003-9-28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万变不离卿卿在2003-9-28 22:00:35的发言: 笨梅花,很简单的逻辑: “好诗一定是可以让人看懂的”和“看得懂的一定是好诗”这是两个命题,但非互为逆命题。我看有几个朋友的误解就出于这里。
呜呼,我觉得说很清楚的啦。。。我自己心里了很清楚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3-9-28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吉 1952年 纽约 往腿上抹金粉准备上场的脱衣舞女对门边那个怒气冲冲的男子无动于衷。斑驳的墙壁和杂乱的物件与前台并没什么共同之处。维吉从不让他的人物从环境中分离出来以简化画面,也从不害怕闪光灯在人物身后留下阴影。他的意思是:“我(摄影师)在,我抓拍。”完全美国式的直率。 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夜幕中,出没着一位肥胖的摄影师。他穿在身上的服装是昂贵的订制品,但看上去却如同地摊货。他的头发散乱、眼光迷糊——这些都并不妨碍他以比警车还快的速度赶到犯罪现场,拍出世界上最好的凶杀照片。 他的一生都在纪录大都市的夜晚,这是一个与白天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黑暗中,一切都以更无耻、更荒唐、丑恶、更肆无忌惮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一切又都暴露在这位摄影师的闪光灯中。这位摄影师便是著名的维吉。 维吉的大部分照片有如棒球棍猛击膝盖一般直接。没有任何东西妨碍你对它们的理解,它们甚至不需要标题。与大多数摄影师不同,维吉拒绝戒律,也没有发展出一套理论。他对技巧是如此漫不经心,以至他的早期杰作曾被指责为潦草马虎。 艺术也未给维吉造成任何麻烦。由于他不懂绘画和雕塑。对艺术史或摄影史所知甚少,他从不费心去考虑与艺术有关的东西。他从他的被摄对象中看不出什么象征意味。他使用相机并非为了去歌颂他所拍摄的人们,他只是为了谋生,一种狭窄但不乏闲适的生活。他所希望的是自由自在地去当维吉:一点名声,一点钱(不用很多),和一些女人。他获得了这一切,并且他还赢得了艺术家的头衔。在他死后,他的招牌常常以“著名维吉的正宗作品”的形式出现于编辑们的广告语里。 当他还很年轻时,维吉便散发出一种中年的气息。他那不安分的黑眼睛略微有点迷糊,长长的卷发缺乏梳理,手里拿着相机,嘴里还叼着抽了半截的雪茄。在冬天,他看起来似平与他皱皱巴巴的衣服融为了一体,而他所有的口袋里都塞满了胶卷、镜头以及各种小仪器。 到30岁时,维吉变得很胖,体形松松垮垮。后来等自己有了钱,他在伦敦找到一个著名裁缝做衣服,并坚持所有部分都做大两英寸。他不喜欢被衣料紧紧贴住的感觉。几小时后,维加穿着有如纽约街头手推车贩卖的衣服高兴地离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3-9-28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新诗发展从没考虑过,因为不会读诗写诗,而况现在新诗越来越难懂。 现在诗坛流行东方西方、学院派别,五花八门,可惜大多是诗人们关起门来唱歌给自己听,观众也是演员,很多流派在还没有被公众了解时已烟消云散了。昙花一现还可以留下短暂的美丽,可它们留给诗坛的却是读不懂的垃圾。 维吉的成功很值得思考。他拒绝戒律,对技巧漫不经心,也不费心去考虑与艺术有关的东西,然而正是这些曾被指责为潦草马虎的东西获得了巨大成功,以至在他死后,他的招牌常常以“著名维吉的正宗作品”的形式出现于编辑们的广告语里。这是因为照片有如棒球棍猛击膝盖一般直接,没有任何东西妨碍你对它们的理解。 新诗应该从维吉那里学习些什么呢? 学它的直接,学它的在和人民大众理解之间的无任何碍障。 现代诗歌理论,大都是形式方面的探讨,研究表现方法的突破、写作技巧的变化。这里面天地太小,于是诗人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有的留下一些有益成果,有的却把诗歌最本质特点丢掉了。邯郸学步,不伦不类,朦朦胧胧,似似非非,越来越往象牙塔尖钻,越来越拗口难解。自以为新潮、新派、高雅、高贵,遇见批评不屑一顾,遇见不同风格斥一声直白、粗俗,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诗坛热闹,诗歌寂寞,写诗的人多,读诗的人少,诗人更少。论坛上现在流行一句格言:读不懂的东西就加精。大多是指诗歌而言,读诗的怕被误为浅薄,写诗的人见精字而自喜,再写下去连自己也不懂了。 新诗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人民大众,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呼声要求,粗俗的可以精致,直白的可以委婉,只要你说出了他们心里话,他们就会把你当作自家人,就会出钱买你的书,抽空读你的书。闲暇时也可以把酒玩花、吟风赏月,但那只是调味品、是味精,而不要当作主食。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但奠定诗圣地位的,恐怕还是《三吏》、《三别》。 当然,新诗还是需要技巧的,还要讲究表现手法,这种学习和研究,要在尊重诗歌这个文学形式本质特点的基础上,要在尊重汉民族语言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向中国古典文化学习,向西方现代诗歌理论和技巧学习,古今今用,洋为中用,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欲反映的内容。但是写时切不要被这规律束缚,不要模仿,不要有流派痕迹,大胆写来,如实抒出。没准,由于你对艺术史或诗歌史所知甚少,不去考虑与它有关的东西,这如棒球棍猛击膝盖般直接的东西,会是诗歌中的珍品,再被后人研究和奉为正宗呢。 如果写诗只是为了自己欣赏、自我陶醉,只是为了玩弄高深、抖擞学问,诗人,你大可以把诗写得难些、难些、再难些,意识流上再朦胧,管他世上几人懂。 只是,诗人,你这样能走多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