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诗酒自娱 - 

[原创]关于格律体新诗(连载)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0

帖子

8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33
发表于 2006-1-25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9)奇妙的是,竟然能从英诗摘到一朵这样的诗花。这是玛丽.柯勒律治的《意迟迟》:

我的心多抑郁

你的眼已黯然

我和你要分离

在红日升起前

是红日升起前

我和你要分离

你的眼已黯然

我的心多抑郁

——齐云译,与原文二音步、交韵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0

帖子

8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33
发表于 2006-1-25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十四行诗

这种外国诗体的汉化几乎与新诗“同龄”,对它的引进,改造,“驯化”,伴随着新诗发展的进程。许霆、鲁德俊的专著《十四行诗在中国》)1991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他们编选的《中国十四行体诗选》(10)(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和《中国百家十四行诗赏析》(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经考证,中国第一位写作十四行诗的诗人是胡适,时在1914年;而最初用汉语写十四行诗的诗人依次是郑伯农(《赠台湾的朋友》,1920.8,《少年中国》,第22期),浦薛凤(《给黛姨娜》1921.3,《清华月刊》210期),闻一多(《风波》,1921.5,《清华周刊》220期)。从那时起,,中国有200余位诗人公开发表了数千首十四行诗,许多著名诗人写过十四行诗,朱湘、孙大雨、冯至、卞之琳、唐是(加水旁)、屠岸等重要诗人皆以善写十四行诗名世。冯至的《十四行集》1942年由桂林明月社出版,是中国第一本以“十四行”命名的诗集,标志着十四行诗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功,成为新诗史不可遗漏的经典。

十四行诗为广大中国诗人所喜爱,落户并扎根中国并不是偶然的。吴奔星在《十四行诗在中国.序言》中的分析很中肯:这种诗体“排列适中,音律谨严,结构精巧,尽管格律较严,却适合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冯至对十四行诗自是情有独钟,他称赞十四行体具有其他诗体不能代替的特点:“有起有落,有张有弛,有期待有回答,有前提有后果,有穿梭般的韵脚,有一定数目的音步,它便于作者把主观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而理性里蕴藏着深厚的感情。”(《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杨宪益发现十四行诗与我国古诗有着某种有机的联系,甚至提出了十四行诗源起于中国的假说(《读书》,19794)。汉乐府和文人的五言古风里有不少恰巧14行的作品,而且其结构也和最早的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类似,即全诗分为前八行与后四行两大部分。李白的《古风十九首》,十四行的作品占11首。他的名作《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正好是前八后四的结构,且以换韵来体现。许多诗人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十四行诗的内在逻辑是起,承,转、合,极似中国传统诗歌。

中国诗人的十四行诗,许霆、鲁德俊分为三种:

只是每首14行,属于自由诗,在引进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能承认其真正十四行诗的地位。

严格按照西方十四行诗(主要是意式与英式)音步整齐和韵式繁复的特点写就,但是生硬、勉强、出律之处时有发生;这也是难免出现的问题。

在每首14行的前提下,对于行式、节式、韵式的规律经过改造,仍然具有严密的格律,写出体例各别的作品。

作为格律体新诗的一种固定诗体,当然应该采用后面两种模式。而无论是意式还是英式的十四行诗,要熟练掌握其格律,难度都是较大的,不如采取格律体新诗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处理,写成整齐式、对称式和复合式的十四行诗。不妨各举一个诗例,先看:

我情愿做一个邮政的人

信封里的悲哀,热烈,希望,

好象包含在白果里的仁

堆积在面前,让我来推想……

我也情愿做邮务的车辆

跟着包封里的许多情感

在车快的时候,一起发狂;

或者咕哝,要是车走得慢……

我又情愿做信封,来观看

接信时的许多,许多面孔,

有各种表情,变化,在开函

展读的时候,向上边纷拥……

我更情愿做侥幸的信封

游热带,寒带;坐船,航空!

朱湘《十四行英体.十三》

每行四顿,与英体十四行四四四二的段式,和ABABBCBCCDCDEEDE的韵式也完全吻合。再看:

把我僵直的脊椎

做成吉他的弦索

迸发 桂花香味

明月轮中 伴舞

这根细腻的弦索

搜寻 微小的幸福

这根粗犷的弦索

应和 命运的严酷

还有一根弦索

我不忍心拨弄

是古木盘结藤萝

飘渺而又沉重

缠绕我的心窝

牵连你的影踪

陈明远《爱的旋律》

此诗每行三顿,采用四四六节式,韵式为ABABABABCDCDCD,全用交韵。显然自意式十四行体变化而来。

再看万龙生的《卫星湖晨迢》,这是一首复合式的十四行诗:前两节对称,后两节整齐。

雾蒙蒙湖上

不见蒹葭苍苍

惟有一只水鸟

向那雾深处飞翔

孤零零水鸟

也许有个愿望

探询心中伊人

是不是在水一方

太阳总不露面

白雾始终不散

多想把雾帐看穿

消释心中的悬念

那只孤零零水鸟

始终不见他回还

让我们欣赏唐是(左加水旁)的《迷人的十四行》,看看十四行诗到底有多么迷吧:

迷人的十四行可不是月下

穿林渡水地飘来的夜莺歌,

那是小提琴的柔曼的流霞,

打手指约束下颤动地涌出的,

要编织声音、节奏的花环,

给她的手腕、脖子都戴上,

要把星星、宝石一串串

嵌在她头上美丽的花冠上;

水泉能弹出淙淙的清泠,

是因为穿过了峡谷的窄门,

十四行能奏出铮铮的乐音,

去感动爱人们颤抖的耳唇,

是因为通过诗人的匠心,

安排了回环、交错的尾韵!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采用新绝句、八行体、十四行诗这几种诗体,诗人们已经创造出许多精品佳作,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可以说,作为格律体新诗中可固定的诗体,其条件已经具备,必将日益成熟。

以上三种可以从行数固定下来的诗体,如前所述,其行式、节式(新绝句也可以分为两个二行节)、韵式都是有许多变化的,远非千篇一“律”。这里还要补充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各种民歌体作品。中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多种民歌流行,如四句头、五句头山歌,青海“花儿”,陕北“信天游”等,诗人们也有采用这些形式创作的作品,这在体例上与格律体新诗有所不同,应算“现代”格律诗家族的一员。

二是“汉俳”这样的引进诗体,历年来也有诗人尝试,为什么没有列入固定诗体呢?因为一则不甚普遍,缺乏优秀作品的支撑;二则其行式类似古诗,不是口语节奏。当然诗人要写完全有他的自由;不过,因为有其更具优势的近亲五、七言绝句,故其发展空间不是很大。

三是其他固定诗体的可能性。比如介乎新绝句与八行诗之间的六行体,也不失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诗体。目前,至少着意试验六行体的诗人有梁上泉、杨明、李忠利,他们都有六行诗专集行世,梁上泉就命名为《六弦琴集》。但是从应用的广泛性来看,还远远不如那三种诗体,姑且不予列入,且看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再行定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80

帖子

137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79
发表于 2006-1-25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酒老师,诗欣赏了,谢谢您的辛勤劳动!

课文比较长,看晕了,呵呵……我得慢慢读,科研课题,可不是一天能看懂学会的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5684

帖子

569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4
发表于 2006-1-26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论坛发了不少十四行诗,都是先生指导的功劳吧。
你是月光我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0

帖子

8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33
发表于 2006-1-27 0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

行文至此,格律体新诗是“无限可操作性”已经呼之欲出了。

其实,这既是闻一多先生当年的构想,也是他的理念。他已经提出“相体裁衣”论了: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是“层出不穷”的。只不过因为那时还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不能把蓝图勾画得那么具体而已。事实上,新月派诗人们已经在节式上下了许多功夫,尤其是朱湘,有意识地进行了多种试验。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在节奏上没有完全过关。包括闻氏在内。像整齐式《死水》、参差式《摇篮曲》那样,堪称典范的作品不多。至于复合式,应该说还没有认识及此。

往后,何其芳掀起了格律体新诗的第二个高潮。他在强调每行顿数相等的前提下,也曾指出:“在短诗里面,或者在长诗的局部范围内,顿数也可以有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应该是有规律的。”但是他显然是以整齐式的格律体为主,所以语焉不详,更没有详尽的论述。

对于参差式格律体新诗的足够认识,应该是自邹绛编选《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开始。而这是格律体新诗体式的无限性的保证。其后,陶宝玺的《新诗大千》(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也注意到“双节式对称体”、“多节奏单元组合式”等样式的存在,但是分类过于零碎,没有提高到规律的高度来认识。

如前所述,是在明确格律体新诗三大类别,分别为之命名,并且试图肯定几种固定诗体的基础上,才奠定了它的无限可操作性的理论基础,又为不少世人的实践所印证。例如黄淮在继九言体的试验之后,又进行了一诗一式的“自律体”的创作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目下,“东方诗风”论坛的诗人们每天都在以自己创造性的努力,遵照格律体新诗的产生规范,创作出新的作品,新的体式。

现在,我们用不着征引诗例,只要稍许发挥想象,就可以从三大类格律体新诗来看看其体式的无限的可能性:

一、整齐式:

其行式可以从1-6顿(现在甚至独顿体作品都已经产生,更别提二顿体了);

其节式可以从2-N行(当然也有独节体);

同一首诗里,甚至同一节诗里,可以安排不同顿数的诗行的整齐式组合;

同一首诗里,也可以安排同顿数诗行的不同节式的组合。

——想想,就是整齐式的格律体新诗可能产生的体式也应该是难以穷尽的。

二、参差式:

只要认可“基准诗节”的模式的无数种可能性,那么,“无限可操作性”的结论就是不容质疑的。

三、复合式:

加上复合式的格律体新诗,难道其体式不是如同夏夜的繁星,怎么也无法数清吗?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还没有把多姿多彩的韵式带来的变化考虑在内;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节论述的绝句、八行诗、十四行诗三种固定诗体,在体式上并不单一,同样是丰富多彩,可以由诗人们在格律规范的“镣铐”里,充分挥洒才情,“自由”创造的。

结语

关于格律体新诗的话题,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不妨对上文作一个小结:

与新诗几乎同龄的格律体新诗,虽然饱经磨难,备受挫折,至今似乎仍在“运交华盖”,但是,经过几代诗人和理论家不绝如缕的艰苦努力,如今已经初见成效,具备雏形,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格律体新诗的进一步发展,是克服当前新诗散文化,即极端“自由化”,使新诗回归民族传统的需要,也是满足我们这样一个诗国的子民对于诗的审美需求的必由之路。

在这里,我们对今后中国诗歌的格局作一个预测:

从是否遵照一定格律规范来划分,可以分为自由诗和格律诗两大类。当然,目前这样仅仅以分行为其文体标志的自由诗是必须经过改善的。而格律诗则包括格律体新诗、民歌体诗和当代诗词。而在新诗内部,有一个比较广阔的中间地带,即半格律诗或半自由诗。那些有着明显格律倾向,少数地方因为表达的需要而突破了格律规范的作品,可以称之为“准格律诗”。果如此则幸甚,诗歌世界的生态就正常、健康了。

当然,如果按照是否入乐来划分,那些入乐的作品便是“歌诗”,其余的,绝大部分应属可以朗诵、能够诉诸听觉的“诵诗”,个别不能听,只能看的诗,就叫“默诗”吧(应该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确有艺术价值)。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沉寂了许久的格律体新诗又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好象约好了似的,两个反映了近百年格律体新诗已有成就的大规模选本相继问世,这就是程文、程雪峰编著的以样式编排的〈中国现代格律诗大观〉和黄淮、周仲器、丁元、思宇按作者编选的〈中国新格律诗选〉。而“东方诗风”论坛又恰好赶趟儿,推出了展示格律体新诗最新创作和研究成果的〈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这无疑是预示了格律体新诗在新的世纪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佳兆。

时间将会证明,历史将做出结论:随着格律体新诗的成长与这种诗体的最终确立,我国源远流长的格律诗传统必将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42

帖子

2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4
发表于 2006-1-27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诗可是要有功底的啊,等我吹完牛再来细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2

帖子

2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
发表于 2006-1-27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念经啊。我怎么老听不进去呢。是我的修炼不够,今天什么地方也不去了,就来读经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0

帖子

8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33
发表于 2006-1-27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经念完了,很高兴你能听下去。

不过,你是哪个西子呢?可把我弄糊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300

帖子

30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0
发表于 2006-1-27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8

帖子

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
发表于 2006-1-28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面心忧愁!何时能见老牛面,钻进山洞乐悠悠。

你们看看,这首诗歌是什么格律的,说明了我的心!多么痴情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