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水之间 - 

有报天天评--山水读中青报

[复制链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16 14: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5日 和上次说的问题一样,周二的《学习》周刊也没出来,越来越觉得这所谓《周刊》办得名不正言不顺,改扩版两三周都坚持不下来,让人怀疑中青报扩版的准备工作相当不足。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手头没有支撑几周的版面内容或者大体规划,怎么就敢轻易扩版?现在骑虎难下了吧?特别是碰上我这号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

这天的《青年话题》还有的看,一个版的时评够份量。其中三篇是关于重庆考生欠学费150元就拒之考场门外的评论,一个主题发了三篇评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分析,比较契合时评的特点,多元化思考,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评不需要给出问题的标准答案和解决办法,其实它也根本给不出来,靠时评来解决社会问题是时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能引起人思考形成共鸣的时评就算合格了。本版比较出彩的文章是不同观点《质疑“应恢复‘侵犯人权’这条罪状”》,直接跟《南方周末》叫板,而且有理有据,南周上期的时评确实太浮躁,犯了时评的大忌,考证功夫严重不足,主观臆断,这次让中青报逮了个正着,这个“不同观点”发得好,这也是竞争啊。我最喜欢的这两张报纸,能够势均力敌掐起来我就更有好戏看了。

本期报纸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各版的图片都极具冲击力,新闻的味道十足。头版是五星红旗覆盖下的中国在阿富汗遇难工人的遗体棺柩,中国政府对普通百姓生命的尊重尽在不言中。A3版是货车脱轨的图片,现场感十足。A6版是欧洲杯英法大战亨利被守门员绊倒的精彩瞬间,可谓“浓缩赛场精华”,火辣辣的气氛扑面而来。A7版则是西安街头被保安殴打在地的民工的惨状,这个6月14日发生的地方社会新闻能上中青报,可见中青报的眼光与胆识。可惜的是,这些照片大多来自什么photocome,而不是中青报的前方记者,所以新闻的独家性就差了许多。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16 17: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616

周三的中青报依然值得期待,起码从目前看,《冰点》周刊是中青报最像样的周刊。李大同倾数年之力打造的名牌栏目借扩版之机厚积薄发,连续三周内容饱满,风格统一,水平接近,说明前期准备工作非常扎实。李大同卢跃刚刘县书杜涌涛四大金刚分别驻守的四个版面特色分明,交相辉映,可读性极强。头版的冰点特稿《在理想面前崩溃》,视角新颖,都说应试教育苦了孩子,其实老师又何尝不苦?“有多少学生厌学,就有多少老师厌教”这个说法虽然不太严谨,但其中反映的问题值得关注。B2版重头文章是《拯救商务印书馆》,与上上期的《保卫三联书店》一脉相承,体现了“冰点文化”对文化事业忧心忡忡的关注,不过这篇是转载,新闻性上稍微差了点。而且文章写得新闻不像新闻,评论不像评论,比如其中提到“有王同亿先生做的那些离谱的事情”,让我读得一头雾水,打什么哑谜么,又不是写给小圈子人看的,应该说清楚点。还找到了一个小虱子,文章结尾倒数第三行“光译”应为“光泽”,这是不应有的校对失误。另外还非常意外的发现本人针对上期冰点文化的批评意见发表在《读者评说》,看来卢编辑雅量不小,容得下不同意见。又读了一遍自己的文章,毕竟是在网上发的,说话毫无顾忌,在报纸上读显得有点不够温文尔雅,中青报能保持原汁原味发出来也很有魄力。

4版的冰点人物《捍卫私权的27个昼夜》读来触目惊心,让人难以置信青天白日之下还有这等事?拆迁问题已经到了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天怒人怨的地步,困在房子里27天难道不违法?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报道以后市长才把人救出来重获自由,早干什么去了?本版的人物点评也很棒,矛头指向韩桂芝、邯郸矿难瞒报、阜阳奶粉,话说得一针见血,锋芒毕露,很有力度。

除了冰点周刊,本期的特别报道也非常出色,揭露海南党校违规批发文凭,充分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党校可是个金字招牌,背景很大。讽刺漫画也很有意思,在主流媒体上很少能见到这种题材的漫画。而且版面的编辑独具匠心,构思巧妙,在揭露报道的同时,左边是一篇《中央党校文凭发放越来越严》,让人在失望之余又看到希望,并非天下乌鸦一般黑。下边是一篇《不再把文凭作为干部选拔的绝对标准是重要的政策导向》分析了滥发文凭深层次的原因。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18 11: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617

本期A3版的特别报道依然很有力度,揭露的是云南超标公车在2003年“无车年”后强烈反弹、消费暴涨,5个月购豪华车花了1.26亿元。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信誓旦旦的“无车年”就是典型的“用运动性手段给予阶段性打击”,一阵风而已,根本不可能治本。版面安排也很有特色,一边是专家态度《财政法制化不推进公车消费难问责》,在寻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边是部分地区清理超标车一览和焦点数字,让读者对公车超标现象有一个全局的把握。想不到以前文化版的编辑张凌弄起特别报道来也这样出彩,有力度有深度有胆量有胆识!

《汽车周刊》也算名副其实的周刊,这首先得感谢北京车展,热热闹闹的北京车展随便划拉点内容都够充实三个版的,这也苦了(也是乐了)编辑武卫强和记者黄少华,B1版武编辑两大篇,B2B3两大版四大篇索性都让黄记者给承包了。这哥俩到是挺风光,但感觉视野是不是窄了点?看题目《好戏还在后头》《一块最诱人的暴利市场》《汽车朝圣的欢乐》《北京车展的“十大青年”》等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大唱赞歌,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汽市刚刚进入“黑五月”,销量全面滑坡,积压大幅上升,同日的《中华工商时报》头版的时评广场题目是“车市‘黑五月’还会黑多久”,他们的观点是黑五月的长久持续才是合乎情理的必然。一样的车市,观点何以如此大相径庭?对车市基本面的判断都不一致?还是中青报故意视而不见?

要说本期最漂亮的版面还是A8版的欧战,在我这个伪球迷看来,简直比球赛还精彩,版面活泼内容丰富文章新颖视角独特,显然不是简单的就球论球,而是以球赛为主料烹制了风味各异的美味佳肴,如讽刺贝克汉姆的小漫画和黄勇的魔鬼词典都很风趣别致,尽情享受足球带来的欢乐。《走在时尚T台的欧锦赛》从审美的眼光看球星也饶有趣味。没办法,就像电视台一样,虽然黄建翔刘建宏他们评的够专业,但沈冰小姐一本正经的插科打诨也挺有人缘,收视率也不低。

本期报纸还发现了一个小特点,就是带问号的标题挺多,如A7版的《中国市场能救三菱汽车吗》《电力成本谁能说得清》《夜景照明与节电誓不两立吗》A5版的《对日民间索赔之路怎么走下去》等,这样的题目比较诱人,也体现了新闻记者为民代问的天职而不是宣传部门一厢情愿的为民解疑。标题是疑问,看内容则大多是褒贬自在其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看了三菱那篇后,谁还敢买三菱车?活该,日本三菱是自作孽,不可活,谁让你不拿中国人的事儿当事。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21 11: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21日评报

经过了上周一的严重失望,今天等待中青报的心情不再迫切。但拿到周六周日的报纸还是先睹为快了,这两天的报纸还有些内容,虽然都只有薄薄的4版,但起码周日的《阅读周刊》出现了,两版半的内容也算充实。记得我上次说《阅读周刊》的“中青阅读指标”来历不明,这次他们也做了注明,是根据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书店的图书销量数据整理而成的。这样就清楚了,好好经营这个小栏目吧,只要出以公心,假以时日,这个不起眼的“中青阅读指标”也许会成为“中国阅读指标”,会很值钱的,说不定会又出版商提着钱来“打榜”?

A4版重头戏是《大洗牌前夜国家出版社悲壮一搏》,题目起得惊心动魄,内容却仅仅是介绍湖南出版集团内部的“小深圳”――兄弟文化工作室,也就是几个人在领导支持下的出版改革尝试“在体制内做体制外的事”。我的感觉是有点头重脚轻,把他们形容为“中国出版业大洗牌前夜的一缕光线”有点过,给人感觉中国出版业不堪一击一片黑暗似的。我对出版业不了解,但也不相信一个省级出版集团属下四五个人组成的工作室就能拯救国有出版业?能出几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百万富翁倒是有可能的。联想起中青报前几日对“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的报道,题目不是“保卫”就是“拯救”,看来中青报对将来的出版业是忧心忡忡。

上周五的报纸(6月18日)也有两篇文章值得关注,一个是整版的特别报道,访问即将行刑的马加爵,可以对大量媒体误读的马加爵有个稍微深入的了解。一个是A7版经济的头条《龙永图说: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不需要别国承认》,这个提法挺有震撼力,但读了一遍我也没太明白。既然不需要承认,那现在商务部和媒体大炒什么“入世”和“入市”?为什么国家领导人在接见新加坡的李光耀还对新加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表示感谢?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4644

帖子

46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44
发表于 2004-6-21 16: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辛苦了,对中青报不太了解,但看过转贴自中青报上的文章,相当不错的,我这比较看当地的日报,深圳晶报,深圳特区报,另偶尔看一下南方都市报,杂志的读者是每期必读的。
空白 就是空白!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22 14: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有人说话了,谢谢

622

本期报纸比较吸引人的是A6法治版的《聚焦“中国第一月嫂”起诉本报名誉侵权案》,虽然是中青报自己的官司,也许立场不够中立客观,但一篇报道两篇评论还是做得很客观很有力,在目前国内的新闻监督屡受方方面面压力的前提下,把这个新闻作为重点深入剖析还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在没有新闻立法之前,相信这个成功的胜诉会对开展正常的新闻监督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再配上A2版冰点时评《保护“线人”》,就会体会到中青报的良苦用心――多么希望有法律保护下的新闻自由啊。

B4版的《青春热线》还是在围绕马加爵做文章,还全文发了马加爵的临终《忏悔》,看后不禁一呆,文笔流畅思路清晰细节生动,难以相信居然出自一个即将临刑的杀人犯之手。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过马加爵写给亲人的遗书,好像错别字还有不少,怎么这忏悔写的如此出色?是真的吗?有点怀疑。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84

帖子

38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4
发表于 2004-6-23 1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总算看完了,中国报纸的文章都是大通小异,特别是新闻报道.最近都是高考,中考.真正的独家报道很少.看中央新闻就够了. 佩服你坚持评报的精神.

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23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同小异会变的,头版可以大同小异,其他版面就必须有特色

接着评报 6月23日 又是周三,有《冰点周刊》的中青报是最值得期待的。B2版的《党报上摊》不错,关于北京的党报上摊,有过一些报道,但都不够深入。这篇也不长,但很真实,直面党报上摊的意义和尴尬,一家报亭只由“公司分下来”一份党报,经常还卖不出去,而《京华时报》能卖150份,党报显然与市场的口味不一致。而据我的推测,在宣传部门的年度总结中会有这么一条:“今年实现了《人民日报》等党报在报刊亭销售,扩大了影响,占领了阵地,方便了群众,反响强烈,效果显著”等等,他们才不去调查究竟有没有人买。报道结尾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举的例子非常耐人寻味,党报新闻在领导授意下的三次“补课”,把一条钢产量的豆腐块新闻做成了国家重点建设的伟大成就的系列报道。办报纸真的不容易,一方面要揣摩老干部的微言大义,一方面还得让老百姓喜闻乐见,难啊!不过顺便问一句,中青报怎么不上摊?相信还是有市场需求的。 B3版探索重头是《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与上几期的一篇《释迦牟尼的DNA》一脉相承,题目起得好,估计又是刘县书的得意之作。可惜我虽然理工出身,但最关注文化,对科学版看得不太认真,也就不好乱说了。 B4版的人物《乡村恶教》让人发指,居然有这种事?小学老师让学生跪拜“吾皇万岁万万岁”,还让学生用舌头舔他的皮鞋,新中国竟有这种咄咄怪事?从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如此长的时间居然没人管?学校在干什么?家长在干什么?小学生连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还是古装剧看多了被奴化了? 人物点评第一个点评“喻华峰”有魄力,只不过语焉不详,有点不知所云。当然这是作者想让人领会他的弦外之音,可见中青报其实很有潜力,只不过胆量还在慢慢练。 A7版的经济时评《市场经济地位不等于市场经济化》好极了,回答了我对6月18日龙永图那篇报道的质疑。看来,老龙无官一身轻,说话有点口无遮拦。 还有一个发现,久违的“小川快评”又出现了,还是那么纵横古今一气呵成,不用看署名就知道是老陈在说话。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24 15: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624

今天出的是《汽车周刊》,北京车展结束了,汽车周刊也由过度渲染的热情回归理智,内容涉及车市“崩盘”“SuV鸡肋”“召回制度”“汽车的娱乐化”等,总体上比较客观理性。《汽车人文》有个黄少华写的汽车故事《慈禧太后的汽车》,内容好像是史实,但感觉演义色彩太浓了。比如直接加引号引用慈禧的话“这车跑得那么快,要吃许多草吧?”,读着有点别扭,慈禧会说这样的大白话?

《屋檐下》仍然坚持在汽车周刊的夹缝里生存,但总感觉这个版每期的内容都似曾相识。《两性看板》简直成了中青报熟人们的自留地,以前是莞尔,后来是和菜头,这两期又是中青报的编辑,本期刘县书的《游坦之日记》水平一般,恐怕两头不讨好,一方面让非金庸迷不知所云,另一方面让真正的金迷觉得很不过瘾,说来说去想说什么呀?好像是阿紫跳悬崖成了植物人,游坦之守身如玉但无法做到心如止水,只好不断修炼自我摧残。编辑偶尔游戏笔墨可以,但总这样“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不是对那些给中青报投稿的人不太公平?

要说最好看的还是欧洲杯那一版,图文并茂,图够冲击力,文章很有嚼头。内容上还真无懈可击,但印刷上还是让我挑到了毛病:版面上方的“本版编辑”怎么把林冈和张璋的名字摞在一起了?呵呵,难道也像瑞典队的两个教练一样――亲密爱人型,出双入对难舍难分?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
发表于 2004-6-25 14: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25日 本期报纸简单翻了一遍,总体感觉一般。我的个人意见,周末的报纸应该特别注重可读性、娱乐性甚至消费性,比如可以把周日《阅读周刊》放在这天,说不定读者看完报纸上某书的介绍,第二天就趁着双休日去买书去了。日报也应该研究每天的特点,揣摩主力读者-单位阅报人员的心理,实在不应该轻易放过周五这个工作相对轻松适合读报的好日子。今天的专版是《数字青年》,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认真看过这个已经有些日子的版面。内容有些枯燥,只见“数字”不见“青年”,科技味道和商业色彩比较浓,人文性和可读性不强,网络时代的五彩斑斓几乎没有体现出来。 A2版又有《青年话题》,现在几乎天天有这么一版的时评。几天看下来,倒是不乏精彩的文章,比如今天的《我们在用什么样的历史书?》,用严谨的实例指正历史教材的浅陋,我也深有同感。本人到现在还没有丢下阅读的嗜好,现在的网络又给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我越来越深刻的明白学校里面学的历史就是一部被阉割的历史。 一天一版时评不容易,现在看有两个问题,一是题材雷同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关于考试作弊的言论中青报发了不下十篇;一个是熟面孔较多,一些职业时评家天天看着新闻发议论,随便一攒就是一篇,批量生产,而且还经常一稿多投,为人所不齿。 今天的《编读往来》是一读者反映中青报少了文化副刊,说得很在理,我也早有同感,中青报适合文青投稿的版面很少(北青报就给投稿者的版面很充足),也就难怪中青报的写手资源少,翻来覆去就是些熟面孔在折腾。还是应该多给普通文学爱好者留点空间,这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解放前许多文学大师都是在当时的报纸副刊里冒起来的。 咱也模仿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来一句最后的点题:两个字――周末。周末的报纸要有周末的味道。
我感觉 这网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点击与回复)是热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