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光芒 - 

[转帖]再给转一堆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30

帖子

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
发表于 2005-11-28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超 2005-2-3 22:46
為真寫詩關於李君少君的草根性一論

為真寫詩關於李君少君的草根性一論

關於李少君先生的評論方式﹐我是頗有微辭的。只是不願再多得罪人﹐我一直把魚骨頭哽在喉嚨﹐不吐出來。現在看董輯又提起李君的名字﹐不妨一吐為快。
首先李君評論主觀性強烈﹐按圖索驥成份尤重﹐先設置觀點﹐然後不顧全局星星點點找幾件表面材料證明。這種立論為文之道﹐甚為牽強附會﹐不由事實本身得出結論而由作者主觀臆斷﹐這種方式極易背離事實真相本身。而且圈子化﹐追從權威﹐寧願捨棄事實的情形嚴重。後者因為已中國文字界的普遍情形﹐在此不作贅言。

這裡我以李君名論<草根性與新詩的轉型>一文重點談李君先置觀點按圖索驥方式衍文所造成的其認知如何有違事實真相。文人求真。我知道我此文會讓名論變為劣論﹐叫李君顏面有失﹐但既無人點破﹐我只好勇敢地再做一次孩子﹐道一道皇帝的新衣。

首先請看貴文﹕
‘谢冕先生的敏感令人钦佩,我也很认同谢先生的看法,认为在新诗的危机之中有新的希冀,这就是我称之为诗歌的“草根性”的苗头。因为,在我看来,一切外来的东西最终都需要草根化。
‘同时,我也注意到,“草根性”在一些青年诗人身上日渐凸现。比如近年来在诗歌界比较活跃的直面支离破碎的山河大地、对世事人心深怀悲悯之心的安徽马鞍山青年诗人杨键、呈现都市场景、体察都市人情的香港青年诗人黄灿然,从个人日常生活出发,以其草根性打破女性主义神话与陷阱的女诗人王小妮,质朴而直接的表达现代乡村情感的山东小镇诗人辰水、出自下半身却又不限于下半身甚至迅速地上升到比上半身更高的高度、最近以关于河南艾滋村为主题的组诗《文楼村纪事》引起广泛关注的沈浩波、全方位展现当代社会与生活复杂纷耘世象的谭克修、从知识分子视角深入时代方方面面、充满自我反省精神的桑克、擅长解析当代青年自我内心经历的广州青年诗人凌越,以及江非、雷平阳、树才、朵渔、雷武铃、叶辉、潘维、尹丽川、江一郎、蓝蓝、北野、胡续东、李小洛、魔头贝贝、莫小邪等等,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从他们的诗中,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生存背景、独特个性及地域特征,他们个人的内心深沉伤痛也毫不掩饰。显示了与以前某些追求繁杂纷纭意象或粗痞简单直接写作截然不同的特征。他们的诗,具有了某种原生性和深度,一种将个人的独特内在的生活、经验、脾性甚至背景自然地转化为诗的创造性与独特性。这些具有草根性特点的诗人们,也正在暗暗地汇成潜流,逐步浮出水面。但一切还要等到混乱澄清,水落石出,他们才能脱颖而出。
‘这些诗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边缘地区或身处边缘位置,受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较少,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的成分较多,本能地具有了某种“草根性”。此外,由于不在所谓中心,他们也就不赶潮流,而一心关注脚下的土地、身边的自然、周遭的群类,或内心的困境---孤独而执着地审视与凝望自己的内心的难言的伤痛,默默地成长着、茁壮着,保持着某种原生性。'

首先說李君說他們“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與“受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较少” 這兩個觀察結果與判斷。我怎麼也想不通﹐李君是如何把這兩者捏在一塊的。如果是一個嚴謹的學者﹐當發現按正常情形不可能發生的如此多的人﹐也就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因為現今新一代詩人也就是這些人在詩罈上在活躍) ﹐ “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這一極其異常的現象時﹐他怎麼敢如此主觀臆斷地替他們打包票他們“受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较少” ﹖他怎麼就沒有敏感的去意識到這一“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的極其異常的現象是正興起着一種思潮﹖

我想在這裡再重提一次我在當初曾回李君《草根性与新诗的转型》前身《拯救端午传统 恢复诗国荣名》一文我的《中国诗坛的悲剧:伟大诗人失去了他们伟大的读者》曾提過的一個觀點﹐其實應該是常識﹕思潮是特定历史特定环境特定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人类群体面对阵痛由特定的对象引导而起的對人類某種價值的普遍呼喊与渴求。當此種價值不是或者不再是渴求時人類也不可能為此形成思潮﹐譬如民主價值民生價值就不可能再在西方形成思潮﹐因為它已經是那裡人類的生活習慣。那麼當一種價值已經不再是一種“思潮需求” 時﹐卻在一個社會忽然冒出一群人﹐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對此形成追問﹐這會不會太古怪﹖不是古怪是不可能﹗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此種價值﹐他們完全有權利行使此一價值(行使價值與渴求價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當一種價值不是(即不可能是) 當時人類的普遍渴求時﹐根本也不可能形成一群人﹐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對此的追問。因為作為一種微弱的異端﹐你早如林昭、遇罗克被殘酷現實所吞沒。

李君斷定他們均表现出的這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是“草根性” ﹐李君整篇文字卻含而不吐的所謂“草根性” ﹐我從其行文的思路中歸納為﹕即非某一影響社會全體的觀念的具體周遭環境和社會境遇與個人經歷對作者思維的影響。而李君說“草根性” 即這種獨特的註定會異彩紛呈的不可能趨同的“具體影響”居然奇特的在一群人﹐一批人﹐一代人那裡“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實在不可思議﹗如果真是這樣﹐這實在是現實對人類發生了一種毫無可能的荒唐﹗

另外﹐李君看到他們“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時包票說他們“受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较少” 。這裡李君的意思裡隱含着一個驚嘆的” 卻“字。意即﹐如果按正常狀況﹐只有“受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较多” 時﹐才會“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也就是受過了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後才會有如此情況﹗這裡我又要說一次如李君這樣一個擁有着話語權儼然應該有着較高水準的讀者與評者居然如此讓人失望﹐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愚昧。一種思潮是通過人類一種普遍的思維呈現的﹐在人類有着文明時它總是通過表現思維的文字現象呈現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興起的“個人主義思潮” 就是以“朦朧詩” 流派﹐傷痕文學﹐尋根文學等等文字現象呈現的。如果說現時的這一群人﹐一批人﹐一代人已經受到過李君所看到的他們正表現出的“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的此類思潮的影響﹐他們如何還有份有機會再“均表现出” 此類“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如果如此﹐這一批人﹐一代人都是在北島的詩歌聲裡長大﹐他們應該根深蒂固有着北島“個人主義思潮” 的影響﹐他們何以不去興起當年的朦朧詩這一按李君的邏輯應該表現的“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他們“均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新的倾向与追求” 不是他們務必受過某種“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 或者受衝擊较多後呈現﹐而是他們正以屬于他們的文字現象在現時正呈現着屬于他們的另一次思潮﹗﹗﹗

我自2001年上網﹐其間在2002年于<榕樹下><或者><詩江湖><橄欖樹><揚子鱷>等幾個知名網站一路掀起震撼中國詩罈被人們稱為“靈肉之爭”( 此詞出自漢上劉歌歸納) 的詩歌交鋒﹐隨後演變為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潮﹐我稱之為“民生思潮” 。伊沙的單行詩本<唐>﹐獲獎詩集<我的英雄>皆為與我網絡爭論的作品﹐沈浩波電子詩集<你媽貴姓>﹐紙本詩集<心藏大惡>﹐張祈的<純潔>﹐周倫佑的<蛋>﹐小引自不必說這一程我們是一路走來(目前尚不知他是否已出版詩集)﹐ 這些知名的作者的這些力著﹐人們翻開看看﹐內容是什麼﹖不要談我目前無法列舉的其他詩人﹐也就是此一代詩人。如果說李君不知道﹐就是李君讓人難以置信的孤陋寡聞。這些詩人的作品中有我極力與之決斗的內容﹐有極力攻擊以我為代表的內容﹐更有我作品立場所代表的內容。何言我的作品改變了一代詩人﹖自然我作品代表的內容成為這一代詩人作品內容的主流﹗那麼我作品以及我的理論主張是什麼呢﹐我在中國網絡極力呼號老生常談的三句話是“反思歷史﹐關注政治﹐悲憫民生” 。

“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 這大概是李君所以為的“草根性” ﹐這些“自然的﹐樸素的﹐原生的” 寫法從什麼時候﹐哪裡開始﹖請看李君所列舉的詩人沈浩波依李君所言引起广泛关注的《文楼村纪事》﹐從前的詩人沈浩波寫什麼內容﹐<文樓村紀事>是什麼內容。而我的作品是什麼內容﹖我倡導主張的是什麼內容﹖我之前在網絡有沒有或者說敢不敢有這種內容﹖詩人沈浩波應算是當初與我作戰的主將之一﹐雖然對很多詩人這是公開的秘密﹐我還是提及浩波的電子版<你媽貴姓>一集或者紙版<心藏大惡>一集﹐看是不是明證。那麼浩波何以會變﹖沒有我會不會有變﹖或者是否會在此時變﹖--這三句話也是對整個中國詩罈追問。

我的詩歌離李君所說的“自然的﹐樸素的﹐原生的” 有多遠﹐或者說是不是真正的“自然的﹐樸素的﹐原生的” ﹖但我對以“草根性” 概括我的作品特色和中國新世紀詩歌持絕對的反對態度﹐因為本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不過李君的確看到了其中的某一面﹐還是我自己來說明其特點﹐不必用很多詞饒舌﹐只一個字﹕“真” ﹗發自肺腑﹗如果用沈浩波與伊沙關於我的討論來說﹐就是傳統的“天人合一” (大家可以把他們的評語當作我無中生有或者自作多情﹐但我自有它的出處) 。

世界已是網絡時代﹐所有的感覺都可當場受世界感染﹐當場向世界表白﹐無論萬水千山﹐ 重洋遠隔。--我在這裡在我洛杉磯的電腦前這樣想着﹐為什麼我的存在總會讓人的立論難于立足﹐這時又成了最好讓李君立論不能失敗的例子﹕
‘这些诗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边缘地区或身处边缘位置,受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较少,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的成分较多,本能地具有了某种“草根性”。此外,由于不在所谓中心,他们也就不赶潮流,而一心关注脚下的土地、身边的自然、周遭的群类,或内心的困境---孤独而执着地审视与凝望自己的内心的难言的伤痛,默默地成长着、茁壮着,保持着某种原生性。 ’

這一論點是不是太貽笑人們﹐根本不必提“大方”二字。其他不在網絡用真名和真筆名不說﹐就說李君所提的詩人朵渔、尹丽川、北野、魔头贝贝、莫小邪成天都在<詩江湖>安營紮寨﹐而且與我作戰﹐伊沙﹐沈浩是主將﹐這些人是主力軍﹐李君說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边缘地区或身处边缘位置,受主导性思潮、观念冲击较少,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的成分较多,本能地具有了某种“草根性” 此外,由于不在所谓中心,他们也就不赶潮流,而一心关注脚下的土地、身边的自然、周遭的群类,或内心的困境---孤独而执着地审视与凝望自己的内心的难言的伤痛,默默地成长着、茁壮着,保持着某种原生性。’ 這不是胡扯﹖

談到此﹐簡直都令我無法跟李君文雅下去。為做新文閉着眼瞎話亂說到這份田地﹐也不怕天天在網上見面的朋友(自然包括浩波、朵渔、尹丽川、北野、魔头贝贝、莫小邪等等詩人)笑話。如果說我不曾與李君碰面李君裝着自己不曾在網而在哪家報紙發表此論﹐我會只是想此君是極大的孤陋寡聞﹐而現在我們是兩個爭鋒相對的交手﹐眾詩人也每每看着李君蛛絲馬跡﹐李君這樣子講假話大言不慚﹐是不是太過淺薄離譜﹗這比小偷偷偷摸摸結果被人捉住了﹐更讓人感到太不要臉。

李君一論﹐竟在轟動全中國新詩有史至今最大獎勵中獲獎﹐如此殊榮﹐大有對中國當今詩歌鐵掌壓頂﹐板上釘釘的定論之勢。可是﹐以所謂“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 的“草根性” 來論中國詩歌現狀﹐哪裡是那麼回事﹗不要怪老弟我對老兄不禮貌了﹐因為這實在大大的抹滅了我之對于中國詩歌的存在﹗是不是有思潮在掘起﹐已不容我多言。這新思潮的先驅者是誰﹐諸多事件已告知人們這一事實。<樂趣園>刊登廣告封殺我﹐中國政府封鎖有關我的消息和詩文﹐全球著名的網絡搜尋公司GOOGLE在其搜尋中協助封殺我引起全世界關於此事的一波媒體質問熱潮。

新的思潮在掘起﹐ “反思歷史﹐關注政治﹐悲憫民生” 的“民生思潮” 需要詩人們如我已在中國詩罈所做出的榜樣一樣﹐也如李君所列出的為我所感染的朋友們那樣﹐以自己為立足點﹐面嚮歷史﹐社會﹐內心﹐講自己實實在在所想的“真話” 。而不要再只是腐敗﹐墮落﹐頹廢和撇開現實鑽進象牙塔講一些人們不知所雲的無聊之詞。“真” 是詩歌的本質。李君用很多定語“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 還借用一個術語“草根性” 來努力想說清楚此次詩歌思潮的特點﹐依然是模糊的﹐只抓住了表象﹐還是讓人摸不着頭腦。我曾在《现实型的文学可能会是中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趋势》
http://www.boxun.com/hero/jiangpinchao/175_1.shtml一文中說過中國現今詩歌與朦朧詩時期不同﹕

“茉莉,可是这样的诗句因为它的不直接性,人工的成分重,也就是较难直达言说意义的实质,现在很多忠实语言的实质的人们,他们开始厌倦,甚至放弃。美国当代诗句也重视写实,中国诗坛也有这种趋势。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我曾在另一文中也有更深入的阐述:“对于一个人来说,仅就纯自然的人性而言,事物的本质,即事物原始的真实才是它最终的渴求。”就是说人的本性是求真的,没有人愿意自己所得到的是假相,越真实越接近实质当然越容易被理性认可。而朦胧诗以及先锋派文学在文字表达上就语言的真实方面对阅读者就隔了一层。而现实始终是真实的,而我们用隔了一层的语言来讲现实必定与不隔完全裸露的现实型语言来讲显然会效果不同。在经历了一段先锋之后人们不自觉的产生对现实型文学的需求,这是很正常的。因此我想断言现实型的文学可能会是中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趋势! '

痛苦是我們的現實﹐這是心感身受的存在﹐快樂是瞬間﹐痛苦是永恆﹐而在這永恆之中我們處在此時此境的痛苦﹐所以寫此時此境﹐而不要將自己置于其他人或意識所誤導的別處。為“真” 寫詩。如果抓住痛苦﹐並實實在在寫出其“真” ﹐你會是這個時代期待的詩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30

帖子

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
发表于 2005-11-28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超 2005-3-9 09:25
为什么梁晓斌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推荐为年度诗人

为什么梁晓斌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推荐为年度诗人

梁晓斌这个虽不陌生,但很难说有高深成就、作品并不能以等身而论在朦胧诗时代也不是最为耀眼的诗人,何以在诗歌作品质量空前、诗歌人才大量涌现的当今时代被政府喉舌中央电视台相中,并鼎力推荐,成为年度诗人?这看似一个小事件,就我读到的有限的资料看(譬如报道梁晓斌接受采访的一文<朦胧诗的精神没有失传>一文http://culture.163.com/editor/news/050304/050304_111914(1).html),或许身在其中的诗人梁晓斌也不一定明白,但就实质,则反映着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现行政府的文化政策的走向。

一,朦胧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何能得以兴盛?

这个问题我曾在前两年所写的两篇文章<关于北岛我的批判>、<再批一把北岛的虚假>曾有过阐述,当时引起过海外网络及国内网络轩然大波。当时参与交流与阅读的人们应该已接受了我的观念,即北岛的崛起是气候使然,而不单单是他有限的诗作和才华(正如在上面所引的采访资料中安琪女士所说的“朦胧诗人” 的诗作都不多)。那么是什么气候致使“朦胧诗人” 们如安琪所说以少制多,以小制大的呢?是邓氏政权在毛走后,需要社会力量协助控诉毛政权的残酷无人道对人性的毁灭!而北岛及其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的诗作具有这种功用。北岛的<回答>具有标志意义: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这就是那个时代,那个伟人当时所需要的声音----声嘶力竭的控诉!他没有具体的生活内涵,只是呐喊!就象之前毛时代对所谓“旧社会”的控诉一样,“旧社会” 到底有那些不好,需要人们去控诉,你不用管,诗人你只管控诉,引起人的不满情绪就好。把历史拉回去,在邓氏刚刚上台正鼓吹自己“拨乱反正” 巩固自己统治的当时,由这样诗人们的控诉直接想到的就是毛氏政权,而不是邓氏自己的统治(而且当时所有对此类诗歌的注解与阐释也都直指“四人帮” ,其实就是毛氏走后留下的余部)。因为邓氏自己就是一曾被多次打倒的对象,受尽屈辱。他受尽屈辱的根源当然而然让人们想到的就是前朝政权。因此“朦胧诗人” 们的控诉强烈的告诉着社会大众:你们所有的苦难与罪恶其实都是因为前朝的政府所致。因此这样的诗歌对于邓氏政权稳固自己的统治何其有利!它删除了罪恶的根源到底有哪些,因为朦胧、象征、隐隐约约,不可能真正给你最直接的真实,就象人们所说的指桑骂槐一样,你不会了解其真实是什么,但你知道它有所指,它只让你知道它的所指在哪里,是什么,就行了,如果知道得太多,知道了真正的根源即社会体制,则恰恰不是他所希望的。
那么请看梁小斌的名篇: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找开抽屈、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1980年8月

此诗也一样。它告诉人们自己开启幸福的珍贵的钥匙丢了,是在中国丢了,可是没有告诉你是怎么丢的、为什么会丢,朦朦胧胧,只说是在中国丢的。那么在刚刚开始拨乱反正的当时人们只会去想自己这珍贵的东西是在前朝丢的,邓氏刚刚才上台,你能说是他把你的幸福钥匙弄丢的吗,当然不可以。这就很好的为刚刚登基的新政权起到控诉旧政权的作用。朦胧诗的崛起是时势之需,而不是他们真正有很深刻的文学精髓在里面。象这样的诗作水准,从一些新诗人那里可能随便寻几首都会在技法与内蕴上超过他们。

二,中国文化的紧箍咒

在朦胧诗领风骚的同期,有没有比他们更优秀的诗歌作品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在我看来诗人叶文福诗作《将军,你不能这样做》无论技法与生活内涵是比北岛所有诗作都更具价值的一诗。那么何以并未见它能有北岛在新诗史上风光呢?这就是下面阐明的中国文化的紧箍咒所致。
叶氏此诗以写实与虚拟结合的手法述写一个身经百战更曾被划为“走资派”被打倒的中国将军官复原职后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拆去当地的一家幼儿园为自己建造私房的事实,进而揭示当时中国社会已经出现的官僚腐败,抒发自己对腐败将军代表的阶层的责备与不满。
作为一个诗人,就象画家一样,他会知道,写实是比写虚更难的一事。写实不止要笔,更要生活,而且要将笔和生活恰到好处的结合,这是朦胧诗的北岛们所难以做到的。而这首诗做得很好!可是,问题就在于这很好,它不该写实!因为邓氏的政权不需要,也就是怕写实。刚刚在“拨乱反正”的邓氏是企图借批判江青等“四人帮” 一派势力维护老一辈形象以巩固自己政权,而此诗刚好以写实的手法戳到了邓政权的死穴,而且如此尖锐,以致反动。如果这一写实写法被放纵得以进一步延续,文字界一针见血揭示中国社会因江青一派倒台后重新返回中国政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腐败现实的创作内容将会形成风潮,这对邓氏政权的巩固显然会大大不利。于是邓氏大笔提起,墨落诗后,你要将军,不能这样做,邓伟人就要你“诗人,你不能这样写!”因此叶文福诗作《将军,你不能这样做》在其后被钦点朱墨“诗人,你不能这样写” 后立刻遭到大肆批判,点名遏止,成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被揪斗首当其冲的的典型。于是,以叶文福《将军,你不能这样做》为代表的真正承继着中国诗歌自“五四”以来新诗传统的写实主义写法被逐离当时诗歌现实的主流,成为了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道残酷风景。
而“朦胧诗”由于其象征意味尽管强烈却对邓政权维护自己统治有利并不会让人们眼睁睁目睹当时中国政治血淋淋的现实而得以兴盛,北岛也没如叶文福在“新时期”前期就成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 潮”批判运动 揪斗的典型。而当“朦胧诗派” 的代表人物北岛在八九“六四”学运的冲击中最后也为形势吸引站出来为“六四”发言时,他也成为了被逐出走的对象。
所以“诗人,你不能这样写”这隐形的“文字狱”就是紧箍咒一直戴在中国文化的头顶!

三,海子现象、“后现代主义” 、“下半身” 写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这种文化反映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的产生可能是主政者刻意培育的,也可能是其自然生成的。从上述可以看出,邓时代,朦胧诗为代表的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主政者的刻意培育。而江时代则不亦然,他几乎在文化的问题毫无作为,因其粗俗昏庸根本没有意识到文化的重要,只叫嚣,政治与经济两手都要硬,根本想不到文化对社会大众的重大影响。要说有具体的文化政策,一句所谓“稳定压倒一切”的庸俗无能的话,就是其政策。在这一只要不制造不稳定什么都行而毫无实质指向的政策下中国文化就象一无头苍蝇一样在误打误撞中出现了所谓“海子现象” 、“后现代主义” 、“下半身” 写作等要么陷入苦闷要么蔑视文化要么腐败淫秽的文化现象。这在我即将发行的大型诗文集<呼唤英雄>里有较详细的阐述。海子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八九之后,社会强力对具有崇高精神的文化探索与追求的毀灭性惩罚致使尚具良知的中国知识界陷入了痛苦、惶惑与迷惘﹐而痛苦、惶惑与迷惘就是海子文本的精神实质,因而海子引起了他们的回音,成为了中国某些不甘堕落的知识分子陷入虚无、逃避现实、偏安自我的理想精神乐园。而所谓“后现代主义”(其实在其尚未成形就被我等一些诗人给粉碎在萌芽之中)如伊沙、韩东、沈浩波、于坚等试图以诋毁传统以“真善美” 、良知、悲悯等人类普世价值建立的传统而造成社会价值反动的“反文化”,曾经也很有一番势头。尤其“下半身”诗歌一段时间的上演,使淫秽、甚至可以说流氓意识一度泛滥。这些劣质文化现象的出现,完全是由于无能的所谓“稳定压倒一切” 方针实质上就是阻止人类属于普世价值的文化在中国生存,而其阻止了属于人类普世价值的文化生存后,却没有具体切实的文化政策来对社会文化作良性引导所致。文化作为人类生存不会不出现的事物﹐在你阻止了一个出口之后,它必然另外寻找出口﹐不可能你杀去一批人﹐另外活着的人就不思考、不发声﹐、不立言﹐而要思考、要发声、要立言﹐思考崇高的思维已经被指定为死路之后﹐作为事物两极的另一极思维:思考不崇高的思维不期而然就成了整个文化思维的主角﹐而对崇高与不崇高不知该如何抉择的思维就陷入了迷惘。
在江时代,中国文化乱象纷呈,毫无章法,这与其自身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因为中国就是下看上脸色行事的中国,作为一个主政者自己的素质仅只如此,也就只会有如此杂乱无章的文化。这简直是一场浩劫,中国文化在这个时代陷入了空前的蛮荒,几近使人在文化的机能上就退化为了原始人。除了物质的不同外,精神世界就成了原始人!当时政治没有一套合理的策略将人导向现代人,甚至将有意向往现代人的人们推向灭顶,如迫害屠杀法论功,这更使中国文化在江时代趋近荒漠。

四,我对现行中国文化政策的影响

对社会对人类有着真正突出意义的人和事,在网络发生的一切,其实深切牵动着关注中国社会具有实力的社会组织的眼睛,当然更不会逃脱中国政府自己的视线。一场网络诗歌的殊死搏斗在我与现今中国诗坛重要人物们之间展开后,人们看到了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披着艺术外衣、行着荒淫堕落以致流氓之实的伪艺术在艺术前无法不现出原形,因而我的努力被有识之士告知美国动态网推向了国际社会(这在我即将上市的大型诗文集<呼唤英雄>中会有详实记载与阐述)。
2004年上半年“下半身”写作的主要阵地被中国政府主动勒令封网。沈浩波<心藏大恶>及其他类似内容的诗文集被禁止发行,象这样的东西被这样对待,想要人声援、同情与支援真是难上之难。因为毕竟这千真万确是哪一个朝代哪一个国家不说全会视为劣质至少都会对此抱保留态度的东西。这一届政府,毕竟有自己一定的眼光与素质。在两种文字内容放在一起之时,有自己一定的权衡,不象江时代,只会附庸风雅,也不知是不是真风雅,错把流行当风雅,毫无主见,一味跟从风雅、先例走。你在“六四”杀过人,看起来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很威风过,我也将法轮功拿来斩他一批,显一显我的威风。真是混帐!你题字很是风光,我也全中国拿几个破字满地去题,殊不知那毛泽东能字成一体,而江氏一地鸡毛,恰好是丢人现眼、把拙当巧。所以当一个王朝陷入一个腐败无能却自以为万能而他的万能则只是限于附庸风雅而风雅可能就是罪过而他却懵懂不知的帝王手上时,这王朝的文化可想而知除了腐败荒淫还能有什么!虽然这些话看起来象一个愤世青年的发泄,但这的的确确是我看到了江时代对文化毁灭之后的一直痛心,而不是无来由的不满。
当“下半身”等劣质文化现象在他们眼皮底下兴起的时候,他们看到这种流行或许以为这就是另一种风雅在盛行。就江氏后来的种种作为(譬如宋祖英得宠)可以说这不是推断,而是事实。
那么就我看到的,胡温上台后在文化上确有一些变化,上面是一例。我也看到了2004年六月开始、2005年一月颁奖的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的首届鲲鹏文学奖。这次的活动无论其主旨与最后获奖的结果都与我2001年上网以来在大陆网络的一贯倡导极其吻合。如其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青联的红头文件内容:

‘三,指导思想
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2004/zqlf/tlf32.htm
鲲鹏文学奖的评选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进城务工青年文化,评选出思想性、文学性统一,真实地反映进城务工青年现实生活、精神风貌的优秀文学作品,在进城务工青年中选拔和培育一批热爱文学创作的文学新人和文学骨干,扶植新人新作,体现人文关怀。’

‘其获奖作品“《我在广东打工》《秋飒爽还想在北京打工》《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一批真实展现进城务工青年人生酸甜苦辣的文学作品” (援引新华社2005/01/22社论<倾听打工者,放飞文学梦>一文) 。’

就跟<湖北日报>等十多家传统媒体与“乐趣园”所联合举办的征文以“关心小人物、关心弱势群体主题一样” http://lit.netsh.com/deful.html与“悲悯民生” 精髓一致一样(我的努力影响着中国政府的文化的政策。这是事实!如果谁处在我的角度他会看的一清二楚!尽管中国此类政策决策者不会告知世人这些。就象<南方周末>的创刊口号“让无力者有力/让悲哀者前行”搬用我<呼唤英雄>诗句“让无力摆脱弱小/让无助得以依靠/让无聊远离空耗/让无奈收获目标” 不会告知我是此口号是出自我的诗句一样,文字可能有些许差异,但实质却如此一致) !
不是因为胡温政治援引了我的主张,我拥护它,而是这些的确是中国百姓民心所向,是这些政策的确有助于中国文化的正常发育与发展。

五,为什么梁晓斌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推荐为年度诗人

关于这个问题,看过前面之后聪明的读者,您基本已知道了大概。梁晓斌虽然没有北岛在朦胧诗上的造诣,更不会如叶文福和我在写实上的实绩,但他的诗对前朝有一定的批判性,且在其人生过程中没有如北岛对那里的体制而言犯过错,自然不会有如我和叶文福的作品对当下中国现行政治看起来相当恶毒生猛。而中国现在的政治不需要艺术,需要的是通过艺术让政局稳定,但又不能如江时代让艺术沦为荒淫、堕落腐化人心以致遭日后的人们如我此时对他们数落!这就是现时代胡温在文化上的诉求。——既要以文化对前朝批判,但又不能过火;既以文化稳定社会又不能让文化陷入蛮荒,损害文化!
一场网络诗歌的大决斗,让中国新政知道了中国前朝文化的腐败实质,于是就有戳力封锁糜乱的“下半身” 写作据点“诗江湖” 网站及沈浩波<心藏大恶>等借艺术之名写淫秽之实书籍的行动;就有指导思想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体现人文关怀” 实质即为我一贯倡导的“悲悯民生”的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的首届鲲鹏文学奖。
而梁晓斌这时被推上台面,实质上就是推他的名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上台面!“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实质就是以“朦胧” 指出前朝的罪错,隐晦将国人的眼光导向前朝文化的腐乱!而我的作品太过泼辣,就象当年叶文福<将军,你不能这样做>超越了现时政府希望的极限,而且现时的诗歌大多在我倡导的“一针见血” 的写法中倾向写实,所以此诗被推出,梁晓斌走上台前,应该是人们可以想象的事。
我不知道文章标题说“朦胧诗的精神没有失传” 意为指物,但如果指其批判精神,“朦胧诗”的实质在中国当今百姓的渴望中当然远远不够,如果指现今政治之需或许的确有其出线的意义。
而文化在经历一场空前绝后的毁灭象一只无头苍蝇最终飞向了淫秽腐败之后要想将其恢复到上世纪让“朦胧诗”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再度跃起谈何容易,更且诗歌的发展跟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当它已经从幼年逐渐成熟,在进入旺年时要将它拉回到幼年怎么可能!尽管诗歌在古老的中国有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可能象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变革时会只成为花瓶与摆设(关于这点,在我新的诗文集<呼唤英雄>中会有详细阐述) ,要想让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恒久魅力的艺术再次成为时代的旗手,引领社会倾向,现实最终的需要必须是“写实” 如叶文福与我的艺术实质!
2005/3/7洛杉矶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30

帖子

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
发表于 2005-11-28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超 2005-3-25 21:59
发掘王丹

发掘王丹

在我与马悦然、余光中、青霜、王丹、盛雪等友人联合举办“中国新诗杰作收集” 活动时,“中国诗社” 网管曾对仅以以上人士为评委有过执疑。他的想法,一是如果做新诗杰作收集没有三十岁以下的诗人为评委,这种收集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是否真具有倾向性指导意义。网管的忧心来自传统的定向思考,认为诗歌是锐气与激情的产物,是属于年轻人的事业,并举出海子等有着一定声誉的诗人其优秀的作品产生都在三十岁以前为例佐证。关于这点我是这样解释的,我说,的确有些诗人在三十不到就有优秀的诗作问世,但我们之所以聘请三十岁以上的人士作评委是我们更应该相信走出了三十岁经历的权威人士的眼光。对此,当时我似乎作进一步的说明:三十岁诗人可能会有某一方面思考与技巧有自己的独特深度,但就其短暂的阅历,对于艺术与生活的见解是不全面的,很难达到在艺术与生活跋涉超过三十岁并卓具成就的人们。关于这点,至今我仍相信我的解释有着说服力。
网管另外一个执疑是尖锐的,代表了很大一部份人的想法,似乎都足以说服我,那就是关于王丹。他说王丹是政治动物,对于诗歌,这属于艺术的事情,根本难说有鉴赏力。这一点,我当时请网管,个人见解的发言请不要以网站的名义。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说清,当时只有过少量的解释。现在当我读过王丹部份作品之后有一种很想进一步说明的冲动。
老实说,对王丹我不是偏爱,而是在我对王丹的阅读中确实感到对于王丹的解读不应该粗暴简单,以为涉及政治就成就不了真正意义的诗人。的确,一场六四,把王丹推向了政治,而且使王丹在很大程度已是某种政治情事的符号,但仅以他是一种符号就认定王丹只是此符号,而不具备王丹努力中的其他方面成就,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一种误解。就我个人对于诗歌艺术的体验与了解,在我阅读了王丹的诗歌及其他文学类的作品后,我深切感到王丹对于文学尤其诗歌的造诣极深,甚至超过很多得过所谓国际国内一些诗歌奖项的某些颇有名气的诗人。
在这个鱼目混珠的时代,踏实的努力往往被急功近利浮躁的远离诗歌艺术本身的所谓诗歌活动造出的名声给淹没了!不讲作品,只讲活动,不讲艺术成就,只讲名声大小,就象<新大陆>诗刊陈铭华对我说的,光搞写作,不搞活动,是不会出名的。在几年前,就曾亲自打字将我的部份作品 (因为当时我还没有电脑,不懂打字) 放在自己主持的“新浪网” “生活万象” 栏目进行推介的<世界日报>加拿大总编徐新汉先生在看过我的作品后也曾对我说:“一盘好菜,可惜凉了!为什么以前不见你有什么活动?” 现在如果说对于诗歌我还能有些许发言权,在谈到诗歌与政治的时候有朋友会来电或函与我谈论,也应该感谢动态网揭示的GOOGLE对我的封锁事件,让我全心对诗歌艺术的努力竟也无心成就了一次活动,让人们了解了关于政治的思考除了一些有名的诗人外还有一个诗人存在,让我再以诗歌的名义言说政治并告知人们关于政治成诗不仅可以是艺术而且可能是超乎其他题材难度更接近人类真实的艺术时可以在人们心理接受上有某种“合法性” 。
现在在我以认真的态度审视王丹时,我发现对于诗歌,王丹与我有许多方向惊人的一致,最重要,他与我一样,是一个诚实而且踏实的人,并有自己相应的见解与深沉的虔诚。因为他不曾以浮躁的诗歌活动以图自己关于诗歌的所谓名声,以致让很多人忽略了他对诗歌的观点与建树,以致使长期以来受中国文艺界所谓“涉及政治就不会有好的艺术” 的伪定律蒙蔽了视线的人们在提到王丹时会象我的朋友“中国诗社”网管,会不对真实仔细考查,会凭空武断。
王丹在给我的诗集<呼唤英雄>曾这样写到:

如果仅仅看下面这段,你会一位蒋品超是一个象前苏联热衷培养的那种政治诗
歌工作者:

共产,共产
几十年一场大梦
共去了你们所有的财产
现在,梦醒了
你们却只能眼巴巴
靠边站
只能眼巴巴望着权势者
尔虞我诈你争我夺
商议着他们的瓜分案
眼巴巴
看着自己的血汗
流进他们的腰包
而与你们无关
---《我的心如此难安》

然而,蒋品超的诗歌当然不仅仅是武器,请看下面这段:

站在时间的桥上
荒凉的风
穿心而过
中国
我如此落寞
垂老之重
正以钢刀
咄咄逼我
生命之轻
象毛羽
在向波心滑落
我多渴望
能看到那火
--《中国,我如此落寞》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头发蓬乱,目光如炬,
直面着自己,直面着他的祖国。这就是蒋品超的诗的特点:热情,正义,直抒
胸怀以及充斥全篇的人道主义精神。

从王丹给我的诗文集<呼唤英雄>的序言看,应该说,王丹对于人们关于我诗歌之中涉及着政治是否有损艺术的谈论尚存着某种疑虑及对我涉及政治其实没损害艺术的谨慎辩解看,显然王丹在自己的诗歌努力过程中对于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也有过挣扎。与我不同的是王丹的挣扎没有让他如我一样义无反顾,让艺术走向政治,让政治与艺术结合。纵观王丹的文章,他的艺术作品与政论作品似乎津渭分明。我不知道这是否与王丹觉察到人们的偏见而刻意回避有关。
我看过很多文友之间相互赞许的文章写得漂亮精彩,投入很多精力营造一种童话般美丽或者英雄般壮烈的氛围,让人读来很为他们精致的文字所打动。在这点我总是特别笨拙,不会设想一个自己不曾经历的场景与遭际。在我谈论一个我谈论的对象时我总是习惯让人物存在的事实说话。譬如现在,当我谈论王丹在艺术上的深刻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我诗集序言中给我的两句诗:

雾气逐渐散去
我异乡人的身份逐渐清晰

我不知道别人看到他们会是什么感受,我拿起它时曾想到的就是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如果说顾城的诗,有着一种没经尘世的天真与期待尝试的兴奋,那么王丹的诗句则述说著一个途经者对事实的接受与清醒。顾城与王丹这里都是两句,顾城透出的更多的是先验的活络灵气,王丹则显示着体验的清新沉重。在我看来顾城的<一代人>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更接近格言,因为它没有作为一首单篇诗歌所需要的情感或情绪的流动,就象汉语中很多固定词组一样只有思维的点,没有诗歌作为一种文体所需要的情感的线或面,而王丹虽然也只短短两句,却有明显的情绪流动,“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 与“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两者之间是承接关系,很大程度只是一种陈述,语义之间引力太大,因而消弥了诗歌必要的情绪或情感因素,而“雾气逐渐散去” 与“我异乡人的身份逐渐清晰”两者之间是一种转折,语义之间需要阅读者在思维中进行必要的启承转合,而启承转合的过程必然地引带着情绪,因而产生着情绪情感的流动。在情绪情感的流动中这短短的两句诗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副苍凉的画。如果“中国诗社”的网管也如我现在看到王丹这诗句,我想他应该会收回“王丹是政治动物,对诗歌根本难说有鉴赏力” 的臆想。
再如:

偶然想起
--纪念一段短暂的过去

王丹


可能曾經這樣哭泣
那一盞桔紅的燈光
在殘風中掙扎如蟬
搖曳在淚水的屏風

這好像是一個冬天
難得的無奈季節
清晨門前堅冰依舊
路上的行人彼此陌生

那滿眼的故事緩緩已開
落下一院的楓葉塵土
講述者佇立在迴廊下
如一把發皺的仕女折扇

這一切現在已經陳舊
金戈鐵馬都暗寂無聲
只剩下幾十行蚯蚓文字
三兩夜連綿的初冬寒雨
而我偶然地路過夢境
偶然想起

我这个人对诗歌鉴赏总有一种古怪的执着,不喜欢象有些人将诗歌拆散成一些只言片语来分析。我觉得对于一个写者是否是一个成熟的诗人,诗整体才是衡量的真正标准。很多诗歌可能有很出彩的诗句但却没有出彩的诗篇。很多评者习惯拿某位写者出彩的诗句大势述说该写者如何卓绝,可是当人们拿起整篇诗歌时不免涌起一种上当感觉。王丹此诗,意象纷至沓来,却并不紊乱,线索、张力,井然有序,不象我看到的大陆<人民文学>去年九月诗歌首奖作品<覆盖>

覆 盖

??张执浩

??六月覆盖五月,大街上满是昨夜的手纸
??梧桐树在风中撩起它的百褶裙
??卵石抱着青苔入眠
??下过雨了,天依旧闷热,我仍然
??迈不出通向故乡的那扇门
??
??我停顿在过去,不停地喝白开水
??这么多的愁闷需要稀释
??
??我和你共用同一个日子
??旧毛毯保留了去年的气息
??午夜过后我在梦中奔豸
??每个梦都离不开摘棉桃的你,母亲
??
??一根针扎在地上
??千万滴雨水无立足之地
??我伸出手,发现掌心是漏的
??我喊你,感觉像是在呻吟
??
??胡话说了一夜,你一句也没有听懂
??我停顿在黎明前夕的骤雨中
??看见你坟前的石头
??青草想将你回收
??而你,像一把温柔的凶器
??把我的梦砍得七零八落

??此诗意象庞杂,有些意象显得孤立无援,且语势急促,使思维感到排斥,诗歌的灵魂--诗情,慌张急躁,让读者不安。而王丹此诗一个稍有修养的读者拿起来读,都会感到诗情如泉水流进自己,而且徐急有致,源源不断。我读此诗感觉古色古香,深浓的唐诗韵味扑面而来。至于诗歌个中滋味,聪明的读者您可以细细比较,同样有着诸多意象铺排,而孰是真情孰是为赋新诗的矫作或者似乎不诚恳,相信人们会有感受。每一个诗人在写自己的情感时都会希望写出真实,而这两诗在处理自己情感时就显出高下,对慈母之爱应该是深切每个人骨髓的,<覆盖>就显得不真实,王丹<偶然想起>对过往的感怀则写出了淡淡的自嘲与深沉的感伤。
??我将王丹的诗作与一些有着一定声誉的诗来作比较应该说不是为了吹捧,而是我想澄清人们,对政治人物形成的一种定势思维,以为涉及政治就写不出好的艺术作品这种长期以来中国文字狱残害下人们被迫形成的误会。
??看得出在这方面王丹在努力企图打破人们对他的思维定势,为此他不惜抛开政治所需要的强悍的一面,而进入艺术在某方面天性中注定不可缺少的脆弱。--我一直以为艺术天性中的脆弱其实是一种深沉的刚强,它是以脆弱裹携的刚强直指艺术言说的对象,而不是艺术倾诉的对象,它是将脆弱留给它倾诉的对象,以脆弱在唤醒倾诉对象的刚强。但有时当艺术倾诉的对象将自己的立场设定为或者潜意识附属在艺术言说的对象时,艺术的真实常常被艺术倾诉的对象误解,这极易让真正刚强的艺术者在以艺术诠释现实时陷入生活现实的窘境。我不知道为此王丹是否在某种意志或精神上付出过什么,但阅读王丹<村上春树和我的哀愁>我似乎感受到王丹的某种忘我与义无反顾,而在我看来对脆弱的忘我和义无反顾就是在进入艺术的一种本质!这一点是太难做到的,它需要为艺术者对自己的深切自知及对艺术的真实而非虚假的潜质。尽管我对大陆诗人海子曾有过许多批判,但如果海子真如我猜测的,他的死是出自一种境界,那么我对他的卧轨是肯定的。但我还是一直以为真正的境界应该是活,在活中体味艺术所需要的死。而从海子的许多作品看,海子在其对于艺术达到某种程度后对自己艺术的出路似乎是迷惘的,找不到出路,我有时想可能就是这种难于走出的迷惘与不堪忍受的孤独让海子选择了死,如果是这样,海子的死其实只是一种解脱,而难称是一种为艺术的境界。
??王丹在<村上春树和我的哀愁>一文中对于脆弱的思考,在我看来就是在接近艺术本质的思考:

??“我想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坚强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快乐.因为坚强其实经常是挫折后的一种收获,一种无奈的收获.因为当我们无可奈何,无力挽回,无法挣扎的时候,所有的希望就只有靠坚强承担.这时的坚强,,其实就是哀愁.除了坚强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于是坚强,就成了一个失败者的成就,一种朋大伟硕的弱小,一道灰色的彩虹.坚强背后,其实就是哀愁,这样的哀愁,又有多少人愿意面对呢?更不用说表述出来了”.

??高行健曾在<灵山>中也有过这种生死的体悟,我不知道对于接近艺术本质的事物是我浅薄,还是高行健晦涩,我在对此的领悟中尽管艰难但似乎清晰一些。王丹在对此的感知中是以这样一段话来释放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的:

??“世界上总有一些无以言喻的情绪穿越时空与文化,穿越语言与色彩,穿越—甚至—爱与哀愁的吧? ”

??我想到高行健说,当人处于绝境时,唯一可指望的就是奇迹。王丹的释放,有些接近我所认为的高行健的晦涩。而我是一个总希望在混沌之中找出清晰的人,我在辩驳大陆诗人韩东<有关大雁塔>一诗对文化的阐释时曾在<黄鹤楼--致大雁塔的写作者们>一诗中有过这样的思考:

极顶的生命是君
生命的极顶是神
崔颢望不到乡关
崔颢望到了生命的极顶
哀情激越
心怀惨烈
崔颢羽化为黄鹤
携着勉力扇动的翅翼
黄鹤凄怆悲鸣
羽然飘飘
在时空中穿越
时空中
人们看到
崔颢是那个极顶的生命
崔颢是君
我们是臣
崔颢是神
我们是人

我认为崔颢的之所以为后世人们记起就因为他的脆弱达到了他脆弱的极致,在直指艺术言说的对象即趋向永恒的意义上显示了艺术的刚强。关于这一点是我应该与王丹探讨的。
??关于王丹在政治之外对艺术深究所拥有的成就是我们应该发掘的,这是我写此文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30

帖子

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
发表于 2005-11-28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超 2005-4-9 19:11
关于海子及“后现代主义”的思考

关于海子及“后现代主义”的思考

很長一段時間大陸詩壇興起一股海子熱﹐而且迄今為止此熱似乎並未減退。這讓我常常不解﹐一個精神世界陷入不安與混沌的孤獨的海子為什麼會使大陸人們如此著迷﹖對此我曾在劣作《我为何要选择下半身决斗》一文中這樣談過自己對海子現象的見解﹕

“自六四以来,大陆诗坛一直处在低迷之中。尽管有过海子,但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体制运作下学院派人士将一种旧式英雄虚幻的理想主义拉抬起来的一个假性热潮。回过头来现在再看这个热潮所产生的影响,人们无法在这段历史中寻找到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真实的精神内容。如果稍作研究,就会发现这个热潮所反映出的实质不是体现在海子诗歌的文本内容所产生的效应上,而是象当下的少男少女追星族一样,是由于大陆文人对自身某种自认为应该崇高的精神在整体形象上的失落的不甘心而虚性推崇所致,它所反映出来的除了大陆文人的集体虚荣心外,你无法看到这次热潮在人的精神层面的真实着落。”

這一觀點已經經歷了好幾年﹐其間我參與並深刻影響了中國現今詩壇﹐現在回想起來﹐就我捕捉的新的依據﹐我對自己此一見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縱覽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至今中國社會精神領域的普遍事實﹐我看到了中國社會人們的精神實質﹐它主要表現了三個方面﹕一是對人類崇高精神的反叛﹐一是對人類崇高精神的迷惘﹐一是義無反顧堅定不移的對人類崇高精神的堅持。這一些對于深刻表現著人類精神的詩歌在見證著中國當代歷史的中國詩壇上反映的淋漓盡致﹗

很久一段時間中國文化界討論著一種所謂的“後現代主義”的文化現象﹐其態度是“反文化”。所謂“反文化”就是顛覆過去歷史中人類以諸如以“真善美” 、“正义” 、“良知”等為精神基礎所建立起來的文化價值。這種現象在作為文化先驅的詩歌中得以反映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萌芽﹐其典型的一例﹐是有人提出所謂“非非主義”理論。就其實﹐主張“反文化”的“後現代主義”出現在中國詩壇是源于朦朧詩派為代表的文化現象掀起的對當時中國社會影響深刻的“個人主義思潮”否定了籠罩在整個中國社會讓過去一些人們深信不移的極具欺騙性的偽崇高精神(盲从党盲从组织盲从国家大机器的绝对精神崇拜)而引起一些人们对真正需坚持的人类精神是什么的深度反思﹐这种反思现象刚出现就遭遇了中国社会爆发的那次令人痛心疾首的环境强力。这种无人能颠覆的环境强力的干预以极现实的姿态在很多人们心中诋毁了真正正在重建自上世纪中期被随中共建制而笼罩在整个中国社会的伪崇高精神所毁灭了的文化传统的“个人主义思潮”的努力﹐而使一些人们选择了“后现代主义”先驱者们“反文化”的反思中对过去历史人类以诸如“真善美”等为精神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文化价值的反对的一面﹐而在其文化的精神实质中彻底的坚持了对掀起“个人主义思潮”的人们所显现的提倡人类真正崇高精神的反对(由此﹐人们应看到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政治担负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这是在人类历史中扮演政治重要角色的人们务必切切牢记的﹗)。

这一“反文化”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诗坛达到顶峰是以“下半身写作”空前盛行而显现的﹐它以极反讽的意味消解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中国社会所显现出的人类崇高精神。这种消解就象美国人选总统常出现的现象﹐一部份人在大势塑造候选者的正面形象﹐反对者却在努力寻找他的私人生活极力找出桃色抹在他身上﹐败坏其形象。“下半身写作”就是有人受时局默许与放纵﹐有意无意对人类精神涂抹桃色﹐以败坏在人们心中人类精神真正应具有的形象。这种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反文化”现象之所以产生﹐并不是那些儒酸的经院文人象无头苍蝇所盲目杜撰的所谓人类精神正出现颠覆﹐原因很明了﹐而是中国社会在倡导人类崇高精神的努力被严厉阻遏后﹐文化作为人类生存不会不出现的事物﹐它必须另寻出口﹐不可能你杀去一批人﹐另外活着的人就不思考﹐不发声﹐不立言﹐而要思考﹐要发声﹐要立言﹐思考崇高的思维已经被指定为死路后﹐作为事物两极的另一极思维----思考不崇高的思维不期而然就成了整个文化思维的主角﹐而对崇高与不崇高不知何去何从的思维就陷入了迷惘。这就是所谓“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一段流行的真正原因。不是所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的必然颠覆或转弯,而是社会强力导致的的人类发展规律在经历挫折。
开篇我提及的自己对于海子现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大陆文人对自身某种自认为应该崇高的精神在整体形象上的失落的不甘心”只谈了结果﹐而没指出原因﹐上文的分析即深刻道明了其出现的根源﹕社會强力对具有崇高精神的文化探索与追求的毁灭性惩罚致使尚具良知的中国知识界陷入了痛苦、惶惑与迷惘﹐而痛苦、惶惑与迷惘﹐这些正是海子诗歌所具有的特质﹐因而使得其诗作在中國知识分子心中引起了回音,成为了中国某些不甘堕落的知识分子陷入虚无、逃避现实、偏安自我的理想精神乐园。

但社会不管再怎样黑暗,哪怕如秦嬴终还会有陈胜吴广。在中国黑暗的现实地底,中國詩壇仍然还有着被深壓在底層義無反顧堅定不移的堅持對人類崇高精神書寫的中國詩人,譬如我就是极显然的一例,我的許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關注社會關注政治關注现实的精神實質﹐即使是心懷憂鬱的詩作也是因自己抱負難展而不安﹐而不是如海子一樣糾結在對個體與空洞的所謂靈魂、空泛的人類的一些不著邊際的事物的纏綿中。

对现实的真情关注是对崇高的实质表白。在经历了因社会环境强力所带来的人类精神逆流在中国泛滥一段后,当良知成为我们真实的主题时,我们回过头再看所谓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会知道所谓“后现代主义”不过是人类崇高精神在被迫处于真空一样的舞台时,不期而然,跑上台来的一个缺乏角色意识不明白自己为何物的可笑小丑。
2004/11/2洛杉矶


附:《对海子名诗的剖析与批评》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是一个孤独自我的人对自己的告诫!其实不具有很多人们对其所追捧的崇高境界﹐是诗者本人意识到了崇高境界的重要性,而提醒自己应该去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是说自己曾经,就在昨天之前并不知道。“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更证实着这点。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者在谈获得“幸福”感觉之后的喜悦,这可能只是诗者自己的一种空想,自己是否真能做到并不能保证。这里的精神实质是一个孤独的人在因其孤独不能从环境中获得幸福而体会到要获得幸福必须“面向大海”的重要,而“面向大海”并不是诗者本身自在的主动的勉力为之的刻意追求!他是被动的,是一种试图尝试,甚至还不曾尝试,而尝试之后是否能努力坚持也不可知。既然是试图尝试,并不曾被证明,不代表经验与执著,这就充分显示了一种迷惘!这甚至不能认为是梦想!梦想是认定为美好并勉力去达到的蓝图。而既然是预备尝试,是一种不确定,当然不能认为是诗者的梦想,我觉得这该是一种心血来潮。尽管这样说会对死者有些残忍,但诗中显示的风貌的确是这样的。如果研究需要客观,我们不得不讲求实际。就海子最终让人为之扼腕,也或许能找见这种心血来潮的影子。

无题

在鸽子飞不到的枝上
猫蹲在那里猫目光炯炯

没有肩膀的躯体
害怕奢望那只
掉在地上被斩断的手臂

我拣着日子
拣着远山和鸟儿
拣着鸟儿之外的云
和神仙踏过我头顶
抛下来的叹息

黑洞散布在杂草里面
我望着老鼠
我不为老鼠找一个舒服的窝

不戴眼睛的屁股
就这么架着
朝向天
我的屎意或许能反射
一点点他们当初的荣光
09:40:47 2/17/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60

帖子

12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0
发表于 2005-12-2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语和下半身,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语言空间,打破了一些禁忌,但可惜有些由破而泛滥的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416

帖子

141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6
发表于 2005-12-12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等我读完再发言:)
我们活着,我们的肉体、精神、语言吸纳着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416

帖子

141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6
发表于 2006-2-21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本的自足性,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很多人都在意识到名词的重要性,而有意识地摒弃形容词的使用.

形容词虽然美好,可是单调,名词单纯可扩张力强

我们活着,我们的肉体、精神、语言吸纳着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260

帖子

12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0
发表于 2006-2-21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印好了,慢慢看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30

帖子

1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
发表于 2006-3-3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