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悼念爱新觉罗-启功先生

[复制链接]

51

主题

391

帖子

3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1
发表于 2005-6-30 16: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启功先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系雍正帝嫡孙.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援庵先生慧眼识才,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至今。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于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因病去世。

因为喜欢书法的原因,我知道了这个老人,也特别喜欢他的字。后来了解到,他不止字好,他的画和诗也是一流的,并在国学、文物鉴定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先生在书法上以行楷见长,字体清秀灵动,有股脱俗之神韵。曾经努力地临过先生的字,可总没成功一字。后来领会到:先生的字是情趣天成,毫无刻意,是几十年的书法功底的随意体现。我这俗人怎写得出呢?启老的字自成一派,方圆兼用,在结字上先生自创了535法。关于老先生的字,我辈只有望背,不敢评说。只说些我知道的事吧:

先生虽是皇家之后,可先生从不喜欢别人这样说。启老曾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这种人格、骨风让我折服倾倒。

先生一生豁达,早在1978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其诙谐幽默,仍充满字里行间:“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教育是先生一生为之努力的事业,开始也许是为了生计,但是他遇到了陈垣先生,他的一生改变了:为了启功的生计,陈垣帮他找到了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的职业。家境贫寒的启功,能有这份工作实属不易。可是,虽然他兢兢业业地教书,还是被辞退了。理由很简单,他中学没有毕业,没有文凭。启功悲凉地走出校门。初涉世道,即遇挫折,他仰望苍穷,想找到疗饥的药方。既然是书生,就只好用书生之法讨生活,于是他终日习书作画,以卖字画为生。1935年,经陈垣介绍,启功又站在了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讲坛上。只是又因为他没有文凭,而被再度辞退。两度受挫,却未能使启功心灰意冷。他清醒地意识到,惟有自强不息,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数倍高于别人,才能立稳脚跟。 当陈垣第三次介绍他到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时,他决心似铁。教育家陈垣真是古道热肠,他告诉启功应该在教每一课书前,都要准备得非常熟练。启功有幸能到陈垣校长授课的课堂上亲聆教诲,观摩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看漂亮实用的板书。后来启功说:「当时师生之友谊,有逾父子。」

可是,文革却又使先生事业,还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

1957年,已入「不惑」之年的启功,正值事业、学问、艺术几近炉火纯青之时,却大惑不解地被扣上了「右派份子」的「紧箍」。

从此薪水一落千丈,已经被评定的教授职称被取消,宽敞的房子没有了,他们全家被迫移居到内弟的一间半的小南房居住。对这间寄居了20年的小屋,他在《启功韵语》一书中有诗记曰:「东墙雨后朝西鼓,我床正靠墙之肚。」

当时,被政治风浪吓坏了的妻子,把启功收藏的书画藏匿起来,连启功自己也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雪上加霜,老母在如此巨大的折磨中经受不住,沉屙不起。虽然有妻子的精心护理,老母最终还是两眼含泪,注视着启功,仙逝而去。因为自己的境遇累及老母,启功不禁悲天呛地。

妻子不明白,老老实实的丈夫怎么成了右派?启功自我解嘲:「我出身封建家庭,怎么可能是左派?」他只好赋闲在家,但吃饭成了问题。无奈,他只能变卖珍藏字画,换来粗米疗饥。

陈垣一次在琉璃厂,偶然发现有几张明清画卷,竟是在启功处看到过的,马上意识到启功境遇的艰难,急忙派秘书去看启功,并带去100元钱。启功手捧着这100元钱,思绪万千:多少次都是恩师的提携,而今自己身处困境,又要恩师担忧,自己真是惭愧。陈垣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嵌入了启功的心中。

不能教书,不能工作,怎么办?启功下决心,要把胸中的知识磨成粉,酿出新酿。于是,他利用劳动改造的业余时间,潜心于学术研究。读书,写文章,集中研究他所喜爱的诗词曲赋及骈文的韵律声调。再穷,秃笔还在;再穷,纸片还有。启功把内心的学问写到纸片上,写完一张就扔进一个麻袋里。日有所获,夜有所得,麻袋一天天地鼓起来了,最终一本《诗文声律论稿》终于从麻袋里整理出来了。

地球的轨迹是圆的,否极泰来。1962年,启功头上的“右派”帽子终于被摘下来了。他兴奋地捧着自己写的书稿,送到了恩师陈垣面前。陈垣问他:“你今年多大了?”回答:“51岁。”“你好好努力呀!”听到恩师鼓励的话语,启功热血沸腾。

书稿一出,启功长长舒了一口气。但紧接着“文革”开始了,右派“紧箍”余痛尚在,又是一场迎面冷雨,使他寒彻骨髓,又得了“美尼尔综合症”。心情长期极度恐惧的妻子,最后连眼泪都没有流出来,握着启功的手,告诉了他藏画的地方。妻子用尽了全部力气,道了声“保重”,便溘然长逝了。

“文革”后雨过天晴,启功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可是,老母没有了,妻子没有了,孩子也没有。一家之中只留下这位孑然孤老。他不能倒下,因为有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担。他幽默地说:“我正好集中精力搞我的教育。”

1976年,启功得以重登讲坛,时年已年过“花甲”。启功加倍地工作、讲课,带研究生。他认为繁忙也是一种“幸福”:“身似沐猴冠愈丑,心如枯蝶死前忙”。

几十年的磨难,使他备感身为人师自律之重要。启功解释「师范」二字为:「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这也是他自己行为的注释。

为报答师恩,1988年他用自己的字画,以先师陈垣「励耘书屋」的「励耘」二字为名,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多少年受惠于恩师,今日方能报答于万一,使他惭愧之心略得慰藉。

1990年,启功在香港知名人士荣智健、李嘉诚等人的支持下,举办了「启功书画义展」,筹集捐款170余万元,以其利息奖励后学,以示自己时刻不忘求学之苦。

纵观启功出版的著作,已有:《启功丛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等。

但是,对于自己的功名,启功看得很淡泊。他说:「人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很短暂。已经过去的事,还想他做什么?要多想未来。」

启功端正平和,坦荡而诙谐,正是悟出人生真谛,他说自己:「自愧才庸无善恶,兢兢岂为计留芳。」并把其书斋命名为「坚净居」。古砚铭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以书法为平生喜好的他,取「坚」、「净」二字自勉。「坚」,乃坚强的性格;「净」,乃清静的心态。「坚」、「净」正是启功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伟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他做出了多少努力来衡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8

帖子

10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8
发表于 2005-7-2 0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知先生仙游。。。不胜痛之。。。中华又少一泰斗矣。。。

读过先生之<论书绝句百首>。。。受益颇深。。。“坚”“净”二字可为千万人典范。。。吾当效之一念先生。。。

愿先生安息。。。

“狼,你好残忍!”“狼怎么能不残忍?”“……”“……”“你真的想把我忘记?”“……”“祝你好运!”“比我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