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来]马知遥:-------评格式组诗《单向街》

[复制链接]

67

主题

553

帖子

5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3
发表于 2005-3-21 1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他找到了通向人心隐秘的正道 -------评格式组诗《单向街》 马知遥

《单向街》(组诗)是格式在今年的“柔刚诗歌奖”中的获奖作品。全诗由《偷窥者》《自卑者》《愤怒者》《自闭者》《复仇者》《梦游者》《修道院》七首诗歌组成。每首的开头几乎都用类似的句子“我在某某街住了一年零一天”,用这样的句式将7个不同的空间串联起来,而且每个空间中凸现一个人物,看似七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却通过“我”的叙述而整合在“单向街”中,既是对众多小人物的刻画也可以看做在一条街上的一个充满了各种古怪性格的某一个人的刻画,由小人物和一条小街,诗人为我们展示的是当代世俗生活中人的本相和真实的内心。“偷窥”“自卑”“愤怒”“自闭”“复仇”“梦游”“修道院”这些充满灰暗阴冷和病态的关键词,够成了整个诗歌的隐喻空间,而在每个词语背后,诗人都有极具想象和感性的描绘,使那些看似空洞的抽象的词语落到了实处。而且我们还能看到作者动用了文学创作的多种方法:比如象征、隐喻、戏谑,比如叙述角色的反串、寓言、黑色幽默、电影的蒙太奇等,而这些手法的使用加上作者深刻的形而上思考,让作者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深度让诗歌精彩,因为绚烂而让诗歌多姿。 《偷窥者》这是一首智慧的诗歌。在看似日常生活的描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焦灼的心灵。诗人很善于将一个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用“身体语言”表达,我这里说的“身体语言”是指艺术家动用自己的直觉,将那些给他带来极大感触的事件最真实的表达,而最真实的结果来源于身体的感受,而语言恰好是身体感受的延伸。(我不想再翻阅太读的有关艺术的图书典籍为我的这篇文章服务,因为格式的诗歌本来就能激起你太多的热情,分析的热情和欣赏的热情)当进入阅读后,我们发觉诗人其实不是单在写一个偷窥者而是为一群人写他们的内心:无所事事、陷入重复的生活、机械而且具有破坏力。而这样的内心又是完全通过诗歌叙述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展示悄然揭开。“一年之中,我/上上下下,进进出出,七转八折/我变成了楼梯、空气和绳索。有那么一刻/我试图打开一把锁,左三圈,右三圈/插进去,拔出来,没想到锁比处女还坚强”,诗人在对开锁事件进行细腻仔细的描述时,将一个偷窥者的形象和无聊的心态充分地给予呈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对人物内心的表达不需要小说的对话和小说中的心理独白,而只需要展示就可以将人物的内心敞开。而这个偷窥者实际上具有象征意义,他不仅仅是偷窥,更多的是思考和观察,他看到了岁月变迁和生活的变化,看到了人间的烟火。真实中有几份无奈。 “我的爱情跟那笨重的蜗牛一样 不舍昼夜地伸长自己的耳朵,生怕自己的听力 不能够完成自己的一生;” 这是诗歌《自卑者》中的几句,作者更在内在地发掘着隐藏内心的秘密,如同诗歌中说的,将自己的爱情“火了”让自己的内心因为那些女孩而燃烧起来,然而当自然的欲望升腾起来的刹那,“自卑者”想到的是一休的诵经,是自己的羞愧,是家中的亲人,一切的道德伦理都用具体形象的方式逼迫着我,让“我”在面对现实的诱惑时,内心是极度的压抑和狂躁,甚至与在夜半里听到“打桩的声音、插门的声音”“自卑者”都可以想入非非地让自己“火了”。这是一个男人真实的内心写照,也是一个人在良心道德的约束下的灵与肉的挣扎,而这样的挣扎不掩饰不造作,纯粹的令人心惊。 在《愤怒者》这首诗歌里,我们好像读了一个魔幻故事,故事中人来人往,有前奏有高潮有悬念有结局,整个故事似乎在暗示一场灾难一场人为制造的结果惹来的愤怒,那些愤怒者不是没有来由的,因为亲人的离去。但一切都掌握在“我”手中。 “我的红处方就用完了 不得不另想另外的办法。按照规定,我一一取出 她们或他们的鲜血。不交费的,自然得不到结果 那些正常的孩子,抹掉眼泪,转身问我索赔” 一切有些恶作剧的感觉同时又有些荒诞:受伤的人来找“我”治病,没有受伤的要“我”赔偿。那些都是一些无助的人,“我”成了他们的救助者成了他们的神。诗歌在充满荒诞中又时不时地参加进现实的内容。当一个中年女子为了一个检查合格的“证明”而死赖着不走,为了不下岗,为了在那个要倒闭的单位继续谋生而最终死去的刹那,我们似乎才明白在这样的叙述里,在冷静在极致的表达中,暗藏着一颗悲悯的心。诗人看透了底层百姓的生存,借这样一个故事,借一个诗歌中的荒诞场面却在影射现实中那些无奈的生存景况。而作者并没有这样直白地表达而是通过对一个只有呼气没有进气的女性的描写中,自然地表达着对现实的感受。现实就是无奈就是像这个女性的身体,肌体已经坏死,而心灵还在挣扎。 愤怒者将愤怒撒向了“我”,一个掌握“处方”的人,而我又该怎样处理我看到的和经受的“生死离别”,我内心的感受又该愤怒地撒向谁? 在诗歌《自闭者》中,诗人还是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意象:睡眠、卷心菜、玻璃、丝绸、马桶、橙汁等,这些充满了寓意和暗示性的意象,为我们勾画出一个自闭者模糊的内心轮廓。“她”整日嗜睡,那状态就像一棵卷心菜,有时候温柔如丝绸单纯如玻璃,有时候好像多种汁液混合的容器。“她”在睡眠中半梦半醒地体味过去的经历,而那些叙述中出现的“马桶”和“创入者”从原型学的角度看都与性经验有关,那成为“她”难以忘记的几次经历沉淀在记忆深处,而这样的记忆忽明忽暗。“藏”在体内得不到重新的唤起。我们能够体会到这样的一种渴望和渴望后面的压抑。而造成这些的是: “这样的老公,真得老了 阳光贴近他,一点痒的感觉也没有 蝴蝶包围他,一点眼晕的迹象硬是没出现 我用别人叫醒我的办法,试图叫醒他 一点也不管用。” 一个行尸走肉的老公带来的只能是一个女人自闭的幻觉或者妄想或者对曾经经历的回忆。不管怎样,一个女人的自闭原因找到了。而这样的自闭来自男人的男权占有和男性能力的丧失。这样的解读能在诗歌的最后几句找到答案: “在二楼的睡眠里,他曾用钳子,扳子,螺丝 拧紧我的心;他曾用窗帘,被单,长筒袜 套牢我的游魂;他曾用双手,双脚,双耳 提高我的体温。他,他,他,他 目前,他只是傻呆呆地看着我” 诗人用近乎刑具一样的意象“钳子、扳手、螺丝、窗帘、被单、长筒袜”为我们在下意识里展现了一副残酷的夫妻战争,强与弱,硬与软,这些意象的强烈反差里透露着男人的强悍和对女性的威胁,而最终却也只能“傻呆呆”的,“傻呆呆”的特征其实是对男人能力的一种变相的表述,是男性“阉割”的象征。文学作品中,尤其那些女性主义作品中,为了表达对男性的蔑视和对男权的不满常会出现男性的失明或者残疾,这多少有些策略性。在这首诗歌里,诗人格式用女性的视觉为女性“自闭者”画像,无疑准确地暴露了一个自闭者真实的心理状态,可谓入木三分。而当代生活中自闭者已不是少数,这不单只是心理问题同时也是个值得关注的人性异化的典型现实。 《背叛者》简直就是一则寓言。其中的讽喻色彩非常明显。表面看上去,还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但已经从人类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在这里眼睛和嘴在斗争,练习飞行和人和鹰在斗争,还有扛着梯子的人、孤儿院的人、原地旅行的人。在争斗中,眼睛可以从不起眼的东西变成一条龙,而嘴可以坚持不休止地诉说,鹰也可以变成乌鸦受到欢迎,一些人可以忘记自己原本是什么,也要学着别人的样子飞起来。整个诗歌充满了意象的转换和变化,在转换中有空间和时间的挪移,也正是在变化中诗人彰现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无聊的争斗和病态的追求同出一辙。 《梦游者》是一个充满了快乐的诗歌,至少在阅读上是快乐的。诗人一改前几首诗歌沉重压抑的情绪,而是用轻松的笔法表达了一个诗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如同一个梦游者对前路的认识,往前走远方就是希望就是一个地方。格式很巧妙地将一些诗人朋友们的诗集或者著名的诗句写入诗歌,在这里很自然地使用了诗人雪松一首诗歌也是一本诗集的题目《远方就是前面一个地方》,而有寓意的题目和上厕所这样一个俗气的事件联系起来,有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因为上公厕没有零钱而遇到的尴尬以及在尴尬中体会到的人生荒谬感。在公厕这里“零钱比钢铁还硬”一向通行无阻的令人羡慕的“记者证”“军官证”这些象征国家荣誉和社会待遇的东西都突然失效。即使是一个月经失调的女人也不能因为没有零钱而进去。于是一场斗智斗勇在街头上演,诗人有意地解构了人性的同情心、崇高感,把对人性的考察放到日常中最常见的公厕前。于是,世俗眼中的一切身份和地位在面对一个苛求的境遇便生发出滑稽的效果。当诗歌中那个尴尬女人的质问面对毫无情面和善心的公厕收费者时,公厕收费者发出的声音是在笑声里的一声悲鸣: "我为那台老机器,把心都呕烂了 最后还不是一脚给踹出来,跟谁说理去?" 也就是在戏谑性的叙述中诗人格式也不忘记将沉重的思索和对现实的批判巧妙进入诗歌。让人们在笑声里感到了人类自身的孤独。其实当你在遇到尴尬的同时也是别人遇到更大尴尬的时候。一个坏心情有另一个更坏心情等着。这似乎就是现实和人生。更为可怕的是,当我们在无可奈何地自我解救的时候不再寄希望于他人的时候,才发现,身边其实障碍无所不在,因为正如诗人在诗歌里说的: “它顾及不到的。 不仅仅是屁股,还有那满地乱滚的小商小贩的眼神” 而之所以起名叫《梦游者》实在是因为,这只是诗人在梦中的一个场景。而这样的场景在梦醒后会给人似真似假的感觉。真所谓不知身处何方?真还是幻? 《修道院》表面看上去是在写一个日常生活,但反复阅读后你发现这也是充满了叙述和象征陷阱的诗歌。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充分使用了汉语的歧义,不断地制造歧义效果,其最终还是完成一次对传统的颠覆。这样的颠覆却是不动声色的,锐利无边。 诗第一句 “张玉明进修道院那会儿,院子里没有一个正道/ /一天到晚,除了拆东墙补西墙,就是修路/ /所用材料,无非石灰、水泥和粘土,偶尔/ /也掺掺沙子。据说是为了异质事物的相互侵入”这里,“正道”和我们理解的正道产生了歧义,其中的讽喻色彩到后来就越发明显。加上“修道院”这样一个神圣的场所,其戏谑成分就更多。诗歌中的张玉明也是真有其人,是山东的一名诗人,他的代表诗作中贯穿着一个叫“张映红”的人,所以,格式用旁观者的视角叙述张玉明首先给人以一种客观真实感。而修道院里发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不得不让人从神圣的静穆中笑出声来。这明显带着市场经济特色的口号成为修道院的口号,其目的明确,那就是说:连修道院这样的地方也成了经济增长点,连这里的院长也在为金钱挖空心思。怎一个“悲”字了得! 而作为活在经书中的“我”和张玉明实在是认真地活着,并为所有的号召或者主义寻找着出处。可以说是一切从本本出发。所以,他要学习“一本正经”,这个成语在诗歌的具体语境里成了一本经书的名字,而修道院里读的经书无非是《圣经》,所以其中的影射也是明显的。“我”后来对一个偷情而后寻找忏悔的人别有用心的说的话,以及诗歌中的张玉明的回答都令人捧腹,那就是人世间的衣冠禽兽太多,而那些所谓的牧师们也只能成为一本正经的口号发出者,并时常遭受来自人心深处野兽般的攻击和侵犯。 无疑这首诗歌深刻地试图揭示一个残酷的现实:当人类丢失了信仰,当人类已经无所谓敬畏时,神灵也会为人类的兽欲包养。而这样的时候是多么悲哀的时候,而这样的时候正是人类毁灭的时候。因为那样人类就和动物成为同类!!! 格式是智慧的,格式用他的创造见证了诗歌的多种可能的表达。一次阅读就是一次学习。因此感谢格式的文本。而一次解读也是对作品本意的亵渎,我愿意来这样的一次冒险,毕竟已经开始。我也期待着更大的冒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1 20:01:57编辑过]
在天上,我无法不目空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418

帖子

4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8
发表于 2005-3-23 13: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我得仔细看看
http://www.hongxiu.com/grzl/index.asp?zz=横行胭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91

帖子

3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1
发表于 2005-3-26 1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
闲坐孤舟,相思落天涯.红花绿水,哪管夕阳西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