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每晚都会梦见她妩媚的笑脸——评甘肃诗人漠风的诗

[复制链接]

8

主题

24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05-2-7 17: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晚都会梦见她妩媚的笑脸 ——评甘肃诗人漠风的诗

王征珂先生在《九头鸟》网站给我留了一段话,还有漠风的诗,他也帮他贴了。一个小时后,打印好的诗歌已经摆在我面前。漠风,我就这样开始和他结认。 第一页诗歌是《冬日的天空》、《冬天的夜晚》、《我把一只手打开》和《乡村的颜色》。读完第一首短短五行的诗时,我发现他的诗歌已吸引我了。小诗难写,要把小诗写好很难,要使小诗吸引读者更不容易。读到小诗要使读者处在似懂非懂之间,潜意识地迫使读者重读,一遍、二遍……促使读者自觉琢磨,他的这首诗已具备吸引读者的魅力。 我细读第一页的诗歌,我的脑里出现了肯定的感觉:“我喜欢他的诗歌”。我如何喜欢一个人的诗歌,我的工作环境对我非常有利,大厅里放着我不喜欢看的电视,一大批人坐在那儿看电视,声音很响,还有进进出出的人要报告我,我坐在后面,谁的诗能让我进入阅读的气氛,这环境就象筛子一样神奇。漠风的诗歌已经经得起这样环境的筛选。 喜欢一个人的诗歌,都是从喜欢一首、二首开始的,再慢慢走进诗人的空间,体验诗人的情感起伏,感知诗人的四季更迭,与诗人的脚步合拍,和诗人的灵魂相撞,擦出共鸣的火花,从诗人的诗歌里更好的读懂自己的人生。更多的时候,就是这样通过诗去认识诗人,漠风是其中一位,也是最陌生的一位。 读他的诗歌能很快让我进入阅读的状态,读了第一页的诗歌,我的感觉是:诗歌的技巧已经成熟,诗已经有很好的气氛,能抓住读者的心,能调动读者所有读诗的情绪,诗的意象准确,为自己的诗歌能自然地调动意象,把意象镶嵌到最佳位置。这段话,我是在读他第三首诗时写下的,我希望自己读完他的全部诗歌后,这种判断会较少改变。 漠风,原名颜小鲁,生于七十年代,居住在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有作品散见于《星星》、《诗选刊》、《新大陆》等十多家海内外刊物和报纸。他给我的资料是如此的少,也仅仅隐藏在刚贴的诗歌里面。夜里,我上网搜索他的资料,也是没有,他是这么内敛,让人起敬。此夜,经王征珂先生提示,我加了他的QQ,他话很少,我也话不多,我只问了几个问题:“上班吗?”“忙吗?”我也不知道自己老是这样问别人是否礼貌?有时还会问人家身体好吗?可漠风真的身体不好,在家养病。后来他问我:“还需要了解什么?”,他的这句话令我感动,因为我始终认为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就好比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这样问学生,我能不感动吗?我想,作为一个写批评文章的人(当然我够不上),应该拜作品为天地,视任何作者为上帝,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而不是去判断是或不是(特别是用自己狭隘的标准),诗歌评论如此混乱,评论家不敢正视,许多诗人又认为自己作品很了不起,一方面是不关心、不敢关心,一方面是夜郎自大。就是这种问题没搞清楚。我想,面对文字,我永远是他的学生,语言是我们最紧密的朋友。我告诉漠风,我不要了,太熟悉了,反而写不好的,写好后再慢慢熟悉吧。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进他的诗歌里,我能在远方看清他模糊的影子已经很不错。 读了他四首诗,我已经写了这么多,可见他的诗歌在我心中的地位,用心阅读别人的诗歌,随时都要有这种心态。 这些年,甘肃诗人比较活跃,如叶延滨说的“甘肃有一支实力雄厚、队伍整齐、风格独具的诗人队伍。在目前比较浮躁的诗歌背景下,甘肃诗人能够沉静下来,坚守这块神圣的阵地,不追风、不争论、不着急,是令人尊敬的。我们探讨一个诗人,首先要看他的创作源。甘肃的诗人是有丰富的创作源的,这源就是西部风情、西部人文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甘肃日报》2004/6/8) 韩作荣说“甘肃的地域文化给诗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分,从唐代的边塞诗开始,甘肃就有一个好的诗歌传统。” (《甘肃日报》2004/9/3),他们的努力有目共睹,大部分诗人的诗歌展示的是传统而神奇的大西部色彩,如孙建军说的“让我们联想到广阔的天空和无垠的大漠,还有在那亘古的时空之间飞翔着的,让我在冥冥之中听到的,来自青铜的声音。”(《星星》2002/7月,第49页)。所有这些对大西部的看法还是建立在相当传统之上,我们的诗人也喜欢躺在上面享受荣华富贵,除此之外的诗人,将更多地用孤独来填饱自己的探索之路。 深处我们这个星球,现实的一切是如此渺小,只有主题是无限大的空间,漠风的诗歌,让我体验到他对思考的成熟与在乎,诗歌不要有人带路,只需要作者不断地吸取自己和别人的营养,漠风诗歌会改变人们对大西部诗群固有的传统观念,大家不防读读他的诗歌就知道。“颠覆传统是我们应该做的”,诗人不能如此,那还有谁去呢?我想,到了现在改变大西部诗群固有的传统观念,应该是时机成熟的时候,如果连这样的一个观念都改变不了,那么诗人写诗,特别是大西部诗人写诗也许是危险的——我所说的是,你可能仅仅在金字塔下造房子。 诗歌写作进入二十一世纪,阻碍我们的只有自己的观念,个性已经越来越鲜明,打破潜意识的崇拜是关键,对诗歌来说,传统的风格固然重要,但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风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在漠风的诗歌里,他已经打破了这种崇拜,我虽不否认地理环境带来的优势与劣势,但写者更应该坚定自己无限的思考和内心的体验,诗歌给人是精神的,精神是自由的化身,漠风的诗歌已经脱离了老将的风格,只有真正置身他的诗歌中,才会很好地感受他的诗歌的另类,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已经看不到地域的存在,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内心抒情。容天地于诗中,把自己置身在宇宙的长夜里。 他的诗歌侧重内心世界的思考。人生的短暂,生活的无奈及深处边缘地带而引起的敏感。他的诗歌听不到嘈杂的声音,许多诗歌似静物画,那种青铜的感觉,在他诗歌中已经不见影子,即使他也用一些时代特征的意象,也是为了表达生存的艰难和生命的神秘体验的需要。我无意拔高漠风诗歌的地位,我想说明的是,个人探索是绝对对的,虽然你可能被时代忽略了,但岁月不会忘记你。 漠风的许多短诗非常成功,意象极具张力,诗句简练,许多普通的意象一当进入他的诗中就超出了原来的空间。他善于铺捉思考中瞬间的感受,把精神浓缩在诗句里,跳出的灵感是思想的结晶。如《冬日的天空》中的意象“阳台”、“书”、“远方”、“眯着眼”、“心事”、“阳光”、“天空”、“明亮”,应该都另有所指,你在读这首诗时,马上会感觉到,这些意象很普通,在许多诗里,不会引起读者的想象,不会唤起审美,但读他这首诗,会让你自由驰骋,短诗的多义或复义是非常必要的。短诗是写者的练习册,经常有意识地写写短诗会提高作者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这跟美术写生一样,你会发现生活的细节是多么丰富和富有寓意。会使意象鲜活,语感和语境都会有很好的提高。许多写者喜欢写短诗,却没有目的,他只把生活的细节搬到诗里,却没有把细节中的隐喻搬到诗里,这种短诗就很肤浅,只有一点诗意而无诗味,经不起咀嚼和琢磨。漠风的短诗很值得大家借鉴,如《童年》、《大街上一群绵羊在奔跑》、《磨刀石》、《诗人与鸟》等。 漠风的诗歌神秘的成分特浓,他的神秘不是传统大漠的神秘,那是令我们面对恒古至今,萧然起敬的神秘和宗教的神秘,而他的诗歌的神秘,在于对生命不可解的神秘,生命的深处,随着你思考、冥想的深入,不可解的东西是越来越多的,这种神秘是灵魂赋予我们人类的特别恩施。如《白狐》、《谁》、《重回老宅》、《夜晚,大风呼啸》等。 漠风的一部分诗歌写到亲情,让我感受到人世间尚存的、不变的、永恒的温暖,如《幸福生活》、《女儿》、《忆多年以前的一个夜晚》、等等,这部分诗歌很纯清,也是能调节读者感情的诗歌,当然,就是在这类诗歌中,作者也时常嵌入一些孤独的意象,如《幸福生活》中的“流浪”等意象;《忆多年以前的一个夜晚》的“雪花”、“熄灭”、“疤痕”意象。 漠风的诗歌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他对生命极限的关注,涉及到死亡的诗歌很多,死亡是我们挥之不去的东西,也是我们最后看到的目标,我们接触的一刹那,一切都消失,所有东西通过努力都会更加接近自己要实现的目标,只有人的生命,我们通过努力,给我们是这样一个结果。关注死亡,其实是在关注生命、关注人类,漠风对死亡的抒情很沉着,静的语境很浓,断肠刻骨,震撼人心,使读者停止大脑的思考:“下午,办公室里我说/藏克家死了/计生统计忙问 哪个村子上的?”(《藏克家死了》);“爹坐飞机去了庆阳/几天后带回了一个木匣子/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我才知道我曾有一个大学生尕爹/现在我没有了唯一的尕爹/那年我七岁/家人痛苦的氛围中/我无法理解死亡的含义/只记得爹从飞机上带来的糖很好吃/爹成了村子里唯一坐过飞机的人”(《尕爹》);还有《记起海子》、《〈清明祭祖〉、《五月二日大雪飞舞》、《在亡友的遗照旁》、《玻璃碎了》等等,读者自己可以通过诗歌去体验自己的感受。 从漠风的诗歌里,很少看到大西部的影子,大西部的影子从古代到现代都是文人们大写特写的题材,可是漠风把它虚化了,他转入了人类更应该关心的东西——人本身,这是人的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从漠风诗歌中更能体会到,理想式的、英雄式的艺术它可以给人安慰,但不能拯救人类自己的灵魂,我们需要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慢慢抵达灵魂的深处,漠风屏弃前人的观念,他的诗歌明显证明。虽然,甘肃诗人的诗歌,我了解不是很细,但从目前的诗歌看,漠风的诗歌它已经孤独地生长在那片沙漠里了。 从漠风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孤独的化身,这种化身在他的诗歌中特别明显,他的诗歌中,单个体的出现很多很多,我还没发现有第二个比他多的诗人,如;一只手、一只鸟、一匹马、一盏灯、一片落叶等等,这种单个体的出现是有其一系列原因的,人烟稀少,边缘性、生活和精神的边缘性等,要分析下去就太多了。 当然,漠风早期的部分诗歌,断句太频繁,节奏和语感欠斟酌,有些诗语速与诗意不符。有些诗歌前后诗意不清,比如《乡村的颜色》,第一段是诗味最浓,意象最有张力,诗句的含混最好的,可是下面二段,一段比一段实,甚至明显带有时代和政治色彩的词也入了意象(如“减负”、“新闻”“富裕”等)读者读时就跳不开作者的框框,因为它的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如果按第一段写下来,这本是相当好的一首诗,所以作者在写诗时,特别是后整理诗,注意对自己已经写好的诗歌的意象分析,有时是非常必要的。 《白狐》是一首我较喜欢的诗歌,我始终把他看作是漠风在探索诗歌路上的化身。我还是把这里的一句诗作为题目:每晚都会梦见她妩媚的笑脸。她会永远地陪伴真诚追求她的人。 2005/2/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91

帖子

3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1
发表于 2005-2-12 2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樟树的文章,让我又开了一次眼界,也让我更了解诗歌和更多的诗人.没想你每次读完一个诗人的诗能有这么多的感触.也许这就是诗人的共鸣吧.有时间我会去拜读漠风的诗的,然后就好好的学习写诗.小女子地此再次谢谢了.
闲坐孤舟,相思落天涯.红花绿水,哪管夕阳西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553

帖子

5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3
发表于 2005-2-13 14: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其他论坛读过樟树兄的美文了,只提起来大家读吧。
在天上,我无法不目空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