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雪夜阅读:大师与准大师[原创]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1 14: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是我十数年的阅读经历。特写出来跟大家分享,抛砖引玉吧。国内二十世纪以后的作家,大约会写五十位,然后才是国外的。谈不上什么理论高度。一点心得。

一、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高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样的定论都不会错。这位面带病容的小个子南方中国人,以他独有的犀利、冷峻和非凡的文采,写下了为数不多的、却篇篇堪称经典的小说,为中国现代文学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葛美男先生在那份哗众取宠的“悼词”中,以一个道德家的尖酸刻薄,和文革时挖地三尺般的寻找出来的证据,对鲁迅先生进行了无情的诘难、鞭挞,或者揭露。然而,蚍蜉大撼树,小丑跳梁,都无损鲁迅的伟大。我要说的是,鲁迅以他惜墨如金的高超技巧,大悲大痛的高尚心灵,终究成为一座后辈难以超越的山峰。

二、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如果说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黄河,那么沈从文先生一定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长江。五四以降,对后世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领风气之先,并形成一个全新的写作流派(虽然这个流派并没人把旗帜打出来),能与鲁迅先生比肩的,只有沈从文先生。

大师的成就来自他的赤诚,以及对自己精神世界真实把握与努力建构。生命中有许多妙曼和动人之处是无法言说的。读《边城》,你会感到生命与自然迷人的芬芳,遥远而神秘的世外桃源中能让你感受到人性的纯美;《湘行散记》中,一句“我站在河边的寒风痴了许久。”,一个“痴”字饱含多少爱与恨,多少人世沧桑?让人热泪长流。

三、张爱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原野上的一棵孤单的大树。这位旷世才女,除了生前短暂的风光之外,余下的是生的寂寞与死后的哀荣,像艾略特四月原野上那棵丁香树。

后世评论张爱玲的文章汗牛充栋,我无意滥竽充数。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只想谈谈我对她小说的理解。《金锁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些凄凉”也只有张爱玲这样经过大悲大喜的人,才能写出这种刻骨铭心的文字。那些繁华过后的无尽哀伤啊!

四、老舍

老舍是最具中国味道的作家。他二十世界上半叶,最熟悉底层生活的作家之一,他用纯正的北京方言,口语化的写作,为现代汉语文学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能把老北京生活,写得丝丝入扣的同辈作家,惟有老舍。

相对于他的幽默、灰谐与沉思,我更喜欢他的悲天悯人情怀。〈骆驼祥子〉写了底层人的艰辛与不屈,〈二马〉写到中西文明的冲突,以及老派北京市民的迂。一部短短的〈月牙儿〉,读得让人心灵颤动。

五、萧红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一叶孤单的浮萍。在她悲苦而短暂的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放逐的一生。烟花一样灿烂,也烟花一样寂寞。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学荒原之中,有两棵自由和寂寞中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一个沈从文,一是萧红。一男一女,南北响应。

萧红以她罕有的天才,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经典文本,为那些受侮辱和欺凌的人们,记录了刻骨的爱与恨、生与死、梦想与荣光。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她在《呼兰河传》中天才般激越的想像:“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这就是天才!

五之外:巴金与茅盾

事实上,我非常不愿意,把巴金和茅盾当成大师或准大师来讨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粉丝和铁丝,他们固然有资格高居庙堂,接受孝子贤孙们的顶礼膜拜。在南郭先生(南方人郭沫若的简称)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伟大理论中,巴金与茅盾是理所当然的大师。但是,我要提醒稍有点阅读经验的人注意。现实主义在十九世纪的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那里已经达到了顶峰,浪漫主义在雨果那里达到了顶峰。后来的画瓢者,纵然能达到同等的高度,也算不得光彩,何况,跟前面三位大师比较,巴茅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具体说一说巴金的小说。《寒夜》算不上什么杰作,沉闷而少激情。《第四病房》那个叙事的拖沓,结构的松散。令人摇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1 14: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郁达夫

郁达夫毫无疑问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与王映霞那轰动一时的爱情,更不仅仅是他死的壮烈。作为一位作家,郁达夫以他独有的才情,为后世留下了足够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他那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感伤气息,洒脱而自然的笔调,清新优美的语言。使他的小说与散文具有坦诚率真、热情奔放、酣畅淋漓的独特风格。

《沉沦》沉重颓废的格调。用诗一般的写作手法,真实地再现二十年代青年的病态心灵。显得残忍、凄迷而哀婉。《春风沉醉的晚上》固然也有一种愤懑、悲凉与哀愁,但却让人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良善。《迟桂花》显得清新明丽、坦诚率真,像一幅秀丽的江南山水画。

七、张恨水

毫无疑问,张恨水也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虽然在生前,诽谤者们用“礼拜六”和“鸳鸯蝴蝶派”这种低俗的称谓来贬低过他。比起那些“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家们,张恨水先生在迎合主流意识形态上,是要差很远。然而今天,张的《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依然长销不衰时,那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左派作家们的作品到哪里去了?

然而论到真正熟悉旧中国底层人物,活灵活现刻画他们,并使之呼之欲出,张恨水显然要比革命派作家高明得多。他的深厚功力来自于他广泛的涉猎,他的作品中常常洋溢着过人的才气。对于旧社会三教九流生存状况与精神面貌的准确把握,同辈作家中能出其右的真是不多。劝大家最好还是去读他的作品吧。至少《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是得读的,如果你是一位有抱负的写作者。

八、穆时英

我从来不会认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学落后于世界水平。至少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文学,虽然不敢说与世界同步,但至少也不后于人。当日本菅忠雄、石滨金作、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支起“新感觉派”大旗时。一水之隔的中国大陆,有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等人与之遥相呼应。然而时过境迁,当1968年10月。川端康成凭借〈雪国〉〈伊豆的舞女〉夺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中国的“新感觉派”早已物是人非了。

作为一个新兴小说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超越五四时期老作家的新生代。穆时英在他短短28年的人生历程中,以异乎寻常的天才般才情,快速而多产的作品,比沈从文更完美的艺术水准,成为当时的鬼才。〈南北极〉笔法硬朗、大气磅礴,读之痛快淋漓。〈公墓〉〈白金女体的画像〉则是柔软、轻灵而缥缈。当二十一世纪的都市小资文人们津津乐道所谓“都市小说”时。真不知道他们读过〈上海的狐步舞〉与〈华东饭店〉等把大上海写得缠绵而奢华的小说没有?

九、刘呐鸥,施蛰存

同样,作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巨匠级人物。刘呐鸥和施蛰存跟穆时英一样,并没在中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据多少重要位置。然而这并无损他们的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减少后人对他们的敬意。

刘呐鸥与新感觉派的主将穆时英一样,都1940年英年早逝。如果他们哪怕能再活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定将斑斓得多。作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初试者,刘呐鸥以他〈无轨列车〉〈都市风景线〉描写了大上海十里洋场的半真半假的幻像,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家地位。

同样作为世纪老人,与巴金的热闹相比,施蛰存要寂寞得多。他的独树一帜的才情显然是巴金所不能比的,中国遭遇不公正对待的作家不止他一人。他在《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等作品当中,用细致入微的主观体察悄悄融入对客体的准确临摹之中,快速的节奏、重复的场景呈现畸形的都市生活。

十、孙梨

孙梨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具诗意的作家。相信这样的定论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他善于用简洁、朴素而生动的对话体写作来刻画人物,含蓄地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温情脉脉。

〈荷花淀〉一开头就用清新自然明丽的语言,刻画出诗情画意般的场景。“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月亮的明、空气的凉与院内的干净,一下子具有国画般优美的意境。

〈芦花荡〉开关这样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于。”,星星居然要滴落下来了,这倒不像是战争时期,倒像是描绘怡人的乡村画卷。〈铁木前传〉更写得纯朴而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为依附,充满传统中国的温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1 14: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钱钟书

钱钟书是被后人误读最多的重要作家之一,《围城》被某些人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推崇到无为复加的地步。不错,钱钟书是大学问家,学术上的大师。但我决计不同意把他推崇到文学大师的位置。

在我心目中,大师应该是谦恭的。他应该与他的读者和笔下的人物处于一种对等状态。鲁迅也好,沈从文也好,老舍也好,他们什么时候跟笔下的人物过不去,高高在上过?然而,我们在钱钟书《围城》中读到了什么?炫耀技巧固然算不得什么毛病,莫言也是这样,恃才放旷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我从《围城》只读到一种知识分子的刻薄、把幽默当智慧的自诩,以及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钱钟书并不是个诚实的人。《围城》写到的年代,正是整个民族处于大悲大痛、大苦大难的黑暗年代,难道能用一场窃窃私语或插科打诨格调低俗的相声,就能回避得了吗?

钱钟书不光缺少悲悯情怀,而且跟大师们相比,钱钟书并不善于刻画女性。《围城》里面,最大的败笔就是唐晓芙这个人物没写好。

十二、徐讦

相对于日本文学中的鬼异之气,和神秘的东方色彩,能与之抗衡或者呼应的也许只有中国的徐讦。这是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颇感陌生的名字。我之所以愿意提到他的名字,不光是因为他的小说确实非常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在中国主流文学史的荒原中,发现更多的绿洲。

《离魂》《鬼妻》《鬼恋》等作品中,典型的画面是:穿着旗袍的纤弱背影,在空气湿漉漉的夜晚,沿着铁路越走越远。在这样的作品中,我常常读到无处不在的恐怖、哀怨与凄丽。那些生离死别、阴阳相望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啊。感谢徐讦,他以飞扬激越的才气,俊雅飘逸的文笔,写出了爱情无法言喻的惊人之美,人性纤柔深处蚀骨的浪漫。

十三、汪曾祺

中在国现代文学中,能跟鲁迅一样,仅仅凭短篇小说就能不朽的,惟有汪曾祺。作为“沈派”(这个流派名称是笔者杜撰,中国现代文学并没人公开亮出旗帜)的传人(早期的贾平凹也算,尽管他也许不会承认)和集大成者。汪曾祺在继承沈从文的风格上,不断发扬光大,最终也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汪老的小说和散文没什么明显的界线。也许只有他与沈老这样的人物,才敢于把小说写得那么随意。这其实是创作的最高境界。

汪曾祺的成功,离不开江南源远流长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期的《鸡鸭名家》《绿猫》清新脱俗,行去流水般舒丽。新时期的《受戒》〈大淖记事〉〈鉴赏家〉等作品,温婉而柔美,天籁般宁静。完全摆脱当时文学的凝重与刻意的伤痛,让人耳目一新。

相对于同时期大部分作家的作品,汪老的小说,简短、洁净。耐读。

十四、废名

废名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寂寞的大家,在他的时代,除了俞平伯与周作人这种高山流水式的知音外,鲜有人能读懂他那些晦涩的作品。事实上,废名是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中,中西结合做得最好的为数不多作家之一。既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奇迥,又有中国传统诗文的古雅与幽远,文风简洁诡谲、质朴辛辣,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性急的人是读不来废名的,废名的小说没什么动人曲折的故事,人物也是面目不清,大抵不会产生多少阅读快感。他的小说太过于晦涩艰深,而且很难消化,除非你能硬着头皮去读。读他的小说需要功力和阅历,故一般人建议不要去读他的小说,如果是写作者,读读也应该。《桥》《柚子》〈半年〉〈桃园〉可以找来读读,开阔眼界,有益无害。

十五、白先勇

作为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中文作家之一,白先勇在大陆官方的文学史中,也许也占不了什么重要位置。不过没关系,高明的阅读者是不会理会,官方文学史中那些欺人之谈的。白先勇的高明之外是,用西方现代派的技巧,表达了中国式的情感。相对于废名的晦涩难懂,白先勇要容易解读得多。

白先勇是写女性的高手,在我看来要比钱钟书这样的“大师”高明许多倍。〈玉卿嫂〉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自尊自爱,敢爱敢恨的女性。纯洁善良,虽然身处社会底层,身份卑微,依然向往着美好的爱情,并为之牺牲。而《台北人》,却像一部民国的衰落史,通过《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等不朽的篇章,刻画出许多及时行乐、纸醉金迷的众生,为曾经的繁华与奢靡,送上一曲凄迷挽歌。

十六、高晓声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众多作家当中,能像前半叶的鲁迅那样,深刻而又准确地剖析中国农民的灵魂,细致而又到位地把握中国农民的精神世界,并能为之画出一幅生动的画像者,除了赵树理之外,可能就只有高晓声了。

在小说《李大顺造屋》和陈焕生系列小说当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改革开放,中国正处于天翻地覆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生动而鲜活的新形象。中国农民的憨正善良、纯朴愚拙,简直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跟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中,最鲜活和最难忘的人物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5

主题

5722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774
发表于 2005-2-3 0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在天涯也常见周兄的,很惭愧在月光一直招呼不够(确切说还没打过招呼)。 读这篇文章让我更惭愧了,不少提的名字没读过,有空我得找来书补课啦。 我把这篇拷贝到听雨西楼一份不介意吧?

[color=brown]告诉我,你会来[/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3 13: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逗牛士在2005-2-3 1:08:15的发言:

记得在天涯也常见周兄的,很惭愧在月光一直招呼不够(确切说还没打过招呼)。 读这篇文章让我更惭愧了,不少提的名字没读过,有空我得找来书补课啦。 我把这篇拷贝到听雨西楼一份不介意吧?

哥们别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5 05: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陆文夫

在我早期的阅读生活中,陆文夫曾经一度占据过重要位置,他的《围墙》《清高》《临街的窗》《人之窝》《美食家》等小说,曾经风靡一时。不过今天回过头再去看陆文夫,他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格局不够大。太拘泥于闾巷中的凡人小事,迷恋细节。写实有余,飘灵不足。

但是,若要论到写自己居住的那个城市,中国二十世纪以后的作家当中,还鲜有人如陆文那样,准确地刻画出了苏州这个南方城市的灵魂。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清流中,及时捕捉新时代游弋的鱼群。陆文夫文辞自成一派,清雅俊秀,余韵幽深,处处透出一股淳厚的姑苏地缘色彩。

十八、张贤亮、王蒙、丛维熙

我之所以要把这三位作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是因为这三位作家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红色政权下成长,都在反右时因言获罪,有着长达二十年左右的流放或监禁。(张贤亮二十多年的时关时放,王蒙一家人长达16年的流放、丛维熙二十多年的劳改生涯)他们人生中最好的年华被浪费掉了。然而他们并没有沉沦下去,复出后都焕发青春,并显示了惊的创作能力。

张贤亮是一个具有强烈反省精神的作家,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末期,长达20年的整个民族浩劫,他以警醒的笔触发出了真诚的思考。在《绿化树》中,我们能读到艰难环境中,卑微的小人物不屈的生命力,显示了生命无处不在的尊严。

在《灵与肉》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让人读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强烈痛感。

“我也有我所留恋的。”他转过身来面对着父亲

“包括那些痛苦吗?”父亲意味深长地问。

“唯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

历史进程中,不正常的政治所产生的非人的折磨,其实一直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像烙印一样无法磨灭。

王蒙是一个有着旺盛创作力的作家,一直写着政治生活下活着的人们,见证着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历史。早期的《青春万岁》,是一部才气横溢的作品,激情而浪漫,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后期《夜的眼》《春之声》、《风筝飘带》、《坚硬的稀粥》,或富于深刻的隐喻,或激情充沛。写出一个民放在几十的艰难成长历程。

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第七个弹孔》《雪落黄河静无声》写出了极左历史时期,那些遭遇厄运的人们,备受凌辱的生活。伤痕有余,反省不足,主人公形象过于高、大、全,艺术水准不够高。

苦难是一座精神财富的金矿,在北方的苏俄时代,有着同样生活在极左政治时代的苏联作家,他们为世界奉献出了《日瓦格医生》与《古拉格群岛》这样的不朽杰作,而反观张、王、丛等那一代中国作家,他们亲历那样非人的生活,有着那么丰厚的精神资源,他们为什么没写出我们自己的《日瓦格医生》〈古拉格群岛〉?这是一个令人扼腕长叹问题!

十九、路遥

毋庸讳言,路遥是坐落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西北方向的一座难以越逾的高峰。他在1992年英年早逝,也算是巨星殒落,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无尽的伤痛。

路遥是个与大师称号擦肩而过的作家,作为黄土地上的农民之子,他是最早关注新时期中国农民与农民工(今天叫民工)命运的作家。当今时今日,北村写了一部《愤怒》竟被某些媒体称之为第一部反映民工命运的小说,我对这种牵强附会与孤陋寡闻感到好笑。

路遥最出色的作品《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就写的那些在城乡之间的边缘地带,生气勃勃的年轻人们。通过他们的爱恨情仇,深刻而准确在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生命观、爱情观与价值观。《平凡的世界》苍凉大气,气势壮阔,整部小说贯穿着一种淡淡的温情与无法言说的伤痛。孙氏兄弟代表中国农民的两极:坚守与不屈。田晓霞无疑是个理想化的人物,从她身上可以看到美好女性灿烂的光辉。

当然,现在回过头再去看路遥,他的〈平凡的世界〉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才力不济。语言不够丰沛,人物也不够饱满,叙事有些地方显得拖沓,艺术上有不少硬伤。然而一个作家本性纯良,富于悲天悯人情怀,主本身就值得尊敬。天妨英才,倘若上帝给路遥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成为大师。在他的作品不断强烈冲击中国文坛的时候,同样来自大西北的贾平凹与陈忠实,像海里巨大的潜艇,还未浮出水面。

二十、张承志

张承志是当代最具写作才华的作家之一。他游刃有余地穿行在,汉回两族的文化与生活的双重领域,并汲取其中的精髓,并发扬光大。同样作为回族作家,他的艺术成就显然要比,写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穆斯林的葬礼》的女作家霍达要高。

《北方的河》有着开阔的气势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像布道一样,主观言说欲望过于强烈,艺术上也略显粗糙。《黑骏马》有着深沉厚重的底蕴,苍远辽阔的背景,像一曲悠远的蒙古长调,绚丽、激情、温馨而余韵绵长。《心灵史》则是一部有着浓厚宗教意蕴的杰作,悲怆而纯净,充满求索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7 02: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史铁生

史铁生是当代当对生命感悟最透彻的作家。他以坐在轮椅上长达三十年的病残之身,与尿毒症的折磨作顽强斗争间隙,为中国现代文学,奉上一部部不朽篇章。在敬佩大师们不朽的杰作之外,我们还应该对史铁生这样,身残志坚的作家表达格外的敬意,也是对人类生命本身的敬意。我愿意心中有着这样的期待:史铁生有一天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象征,甚至图腾,在这物欲横流、尘嚣甚上的时代,予我们狂躁的灵魂以一丝抚慰。

史铁生早期的作品《午间半小时》通过一些庸常的日常生活,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写得冷静而平淡,惜墨如金、收放自如。没有像大多数平庸的知青小说那样宣扬苦难;《命若琴弦》写到卑贱人的理想,显示出生命强大的力量与炫目的光辉;《我与地坛》“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受生命,坦然而从容;《病隙碎笔》无疑将是一部传世之作,宁静到了极致。命运中虽然有许多宿命,生命中也许有许多残忍,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中的诸多疑惑,皆在作者超常的智慧中,一一化解。

史铁生于残缺中创造了完美,于无边的黑夜中发现了生命的壮阔。

二十二、王小波

王小波是当代作家中的另类。他一直游离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之外,不受主流文坛待见。然而王小波是强大的,他的强大在于,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学一些陈腐的价值观,并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重新建构。如果说马原强烈地影响了中国先锋小说的写作,那么王小波强则烈地影响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写作。我的朋友,年轻而杰出的网络写手如欢乐宋、江石流、卢小狼、狐狸乌鸦等组成的“王小波门下走狗”,则表达出年轻一代天才们,对王小波非同一般的认同。

在《绿毛水怪》《黄金时代》《地久天长》等作品中,充满黑色幽默。我们能读到王小波恣肆汪洋的激情,言说爱情的惊人美丽。《红拂夜奔》《寻找无双》等小说中,则可以看到作者自由地穿行于历史时空,飞来飞去,有着天马行空般飞扬的惊人想像力。

在这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怎么样抬高王小波都不为过。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用激越澎湃的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文字,拓宽了汉语文学的想像空间与写作空间。

二十三、王安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拨女作家当中,除了残雪,也许只剩下王安忆堪称大师了。当然,也许有人会抬出方方、张抗抗、毕淑敏、铁凝、池莉等人来与之抗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想争论。跟残雪一样,王安忆在中国当代文坛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她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她在寂寞中苦苦求索,并与时尚写作保持刻意的距离,不断给读者经惊喜,这本身就值得后辈无限景仰。

从支起寻根大旗的《小鲍庄》、到《小城之恋》、《本次列车终点》、《我受比尔》,王安忆不停地尝试用不同的写作风格,讲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平凡与不平凡的故事,生活的烦恼,生存的困境,爱与恨,悲观与离合。《长恨歌》算得上一部史诗般的作品,视野开阔,手笔宏大。对大上海能够深入骨髓般的准确刻画,能与之比肩的,也许只有张爱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13 05: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莫言

莫言是五十年代那一拨作家当中,最富于想像力的一位。他的文字浩荡、激越,天马行空,色彩斑斓,充满着妙喻与诙谐。世上所有的天才,都有恃才放旷的毛病,莫言也不例外。他有着钱钟书那般炫耀技巧和才情的毛病,行文太过铺阵、华丽,缺少节制。当然,在通往斯德哥尔摩的路上,莫言在一路狂奔。相对于他的绚烂的才情,他的那些小小缺点委实算不了什么。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让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当中,选出一个作为代表,我当然愿意首先推崇莫言。

莫言早期的《民间音乐》,写小镇的人与物,行云流水般舒丽,结尾处激情洋溢;《透明的红萝卜》,人物鲜活,神秘中隐藏深刻的悲悯;《冰雪美人》显得美丽而忧伤;《师傅越来越幽默》写底层人的艰难和辛酸;《红高粱》写得开阔大气,有着恣肆汪洋的激情,处处显露出生机勃勃的野性。《酒国》则写了一群怪诞的人与事,强烈的魔幻色彩。《红树林》则写城乡的对峙,暗含隐喻;《丰乳肥臀》是一曲高扬的母性赞歌,一个民族的心灵在数十年历史中隐隐作痛;《檀香刑》则是一个民族苦难的象征,在中西文明的冲突下,一个衰老的民族挣扎的背影;《四十一炮》则借小孩子之口之眼,表达对成人世界的恐惧与不解,满腹疑虑。

二十五、贾平凹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那一批作家当中,如果说莫言以才气横溢著称的话,那么贾平凹则算鬼气横溢了。与莫言、韩少功、李锐、王安忆等一棵棵大树一样,贾平凹文学的根须,深深潜入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吸取养分开花结果,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灿烂遥相对峙,并努力打造东方式的辉煌。当代作家当中,贾平凹与莫言,是我读得最多的。

贾平凹早期的作品,有很重的沈从文风格(也许他不会承认)。《天狗》《鸡窝洼人家》《满月儿》《腊月*正月》《金矿》等小说,人物饱满而鲜活,意象丰沛而活力四射,明净而纯朴、温情脉脉,乡村的人与事,爱与恨丝丝入扣,简直信手拈来;《古堡》《美穴地》《佛关》则充满宿命色彩,意蕴悠远而神秘;《商州》系列散文难脱沈从文窠臼,人物足够鲜活,乡野情趣是足够诱人,但显得创新不足。

《妊娠》《逛山》等土匪系列写不同人的人生,矛盾中有和谐;《太白山记》鬼异而奇诡,如梦如幻,呈现生命和生活中的一些神秘现象;《浮躁》是一部认真思考当时中国问题的一部小说,虽然有些粗糙,但也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与社会一些理想;

《废都》风格来一次巨大变化,写出物欲时代,信仰的缺失带来的颓废与末世情怀,隐晦而灰暗;《白夜》沿袭《废都》的一些路数,不过走得更远些;《高老庄》回到作者熟悉的乡村,通过对社会最基层的卑微的人,与蝇营狗苟的琐碎小事的描写与叙述,真实地呈现中国农村面貌与农民的生存状态;《怀念狼》是一部奇怪的书,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野心太大,有些驾驭不住,结果显得不知所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15 0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李锐

用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先生的话来说,李锐是中国当代在世作家当中,最接近诺言文学奖的那一位。马先生对李锐推崇备至、赞赏有加。当然,对于马先生对李锐的拔高,也有不少人表示异议。坊间时有争论,这不是我这篇小小文章要讨论的问题。我只想说的是,如果中国当代有大师级作家的话,那么李锐绝对算是其中一位。阅读李锐,时时能让人怀想起大洋彼岸,美国南方农庄里,农民般质朴的大师福克纳先生。事实上,李锐多数时候站在这个时代文学潮流的岸边,孤独而执着。

李锐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用一种言简意丰的原生状方言体小说语言,真实地呈现中国当代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存境况。《厚土》系列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小说,它的价值在于,用一种原生态的小说语言,展示历史宏大叙事之下,卑微者的尊严,苍凉而刻骨。《无风之树》无疑是李锐的一个创作高峰,看得出作者对于小说语言回归民间口语的努力尝试,对人物话语的真实模拟,深刻地还原了中国大地上民众的生命境况。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丰富性。《银城故事》看得出李锐在朝更高的山峰攀登,作者努力把自己的写作汇入源远流长的诗歌之河,在无理性的历史境遇中体现生命的悲恸,具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悲悯。

二十七、张炜

曾经有人称张炜为“中国的巴尔扎克”,也许于评论者来讲,这可能是对作者的高度褒扬。但在我看来,不算不上什么拔高,这更显得像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巴尔扎克是欧洲的,同时也是非常遥远的。对于他的深刻,我们在东方固然要与之遥相呼应,但更多时候,我们应该超越,虽然他是一座难以越逾的高峰。我要说的是,中国当代作家当中。很少有人像张炜那样,对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那样刻骨铭心的爱。张炜爱得真挚而苛刻,他的沉甸甸的目光常常穿越浓浓的历史迷雾,虽然有些笨拙,但往往能击打起现实厚厚的尘土。

张炜多才多艺,在小说、散文、诗歌、绘画均有建树。《融入野地》是一部贴近大地与自然的长篇散文杰作,质朴而明净。《古船》是中国最早也是最成熟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那富于寓言意味的小说写出一个民族的沧桑。《九月寓言》人物鲜活,沉静而内敛,表面平静如水,底下潜流汹涌,激情澎湃。《外省书》是一部对人的精神价值强烈追问的小说,它思考着人的精神价值,不同环境中人性的变异。张炜的作品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厚重而大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帖子

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
发表于 2005-2-23 04: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韩少功      若干年后,当后辈编写中国文学史时,韩少功无论如何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如果说谢冕、孙绍振、徐敬亚等人的“三个崛起”理论,成为中国当代“朦胧诗”的航标灯;马原凭借在西藏写出的一系列带着实验性质小说,而成为当代小说“先锋派”的先驱者;那么韩少功1985年4月发表在《作家》杂志上的文章《文学的根》,将强烈而深远地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并改变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大多数中国小说家们,一窝蜂地投向西方现代派的怀抱时,韩少功以他对中国文学独到的体察,提出了“寻找我们文学的根”这样具有前瞻性的概念。与其说这是对一边倒的西化的反动,倒不如说是出自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先锋派的马原经历短暂辉煌陷入沉寂,余华、苏童等人纷纷转型后,寻根派的主将们还在一路狂奔。现今文坛第一流的作家们,多数就是当年的寻根派主将:莫言、贾平凹、王安忆、韩少功、张炜、阿城。。。。。。   时间将证明韩少功的价值。他将作为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载入中国文学史。他的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马桥词典》《暗示》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我不想评说。有心人自己去看吧,一定会有惊喜。   

二十九、刘震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在今天看来,不过是现实主义那一套的延续或者翻版。旧瓶装新酒,或者新瓶装旧酒,都无关紧要。泡制出那样的新名词或新理论出笼,只能说明当时的批评家们黔驴技穷,只能像新潮评论家“葛美男先生”1999年末,写的那份《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一样,用隔山打牛的致胜奇招,吓唬一下看热闹的外行,如此而已。   作为被头脑颟顸的批评家们,强行在额头贴上“新写实”狗皮膏药的作家之一,刘震云的小说无疑是一流的。早期作品《塔铺》写得很动人,真实再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高考生活;《单位》《一地鸡毛》《官人》《官场》等小说写得入木三分,显示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相的真实把握,与手术刀式的准确剖析,黑色幽默中能看到小物的泪光;《温故1942》刻骨铭心般苦楚,让人警醒;《一腔废话》写小人物的命运,让人感受我们这个时代鲜为人知的一面。   作为一个作家,刘震云无疑是一流的。只是,当我有一天得知他因为搭上了,世俗的商业导演冯小刚先生的顺风车,把小说《手机》狂卖了几十万册,名利双收,并与中央电视台的“崔歪嘴和尚”互相炒作,混得风生水起时,我真不知道他还能走多远?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三十、刘恒      在“新写实”的聚义厅里,刘恒也被迫来陪了末座。现代的腐败宴席上的陪酒女郎,强颜欢笑能获得不菲的小费,被理论家们硬生生拉到新文学流派客厅里,陪坐的作家先生又能得到什么呢?我不是刘恒,不知道他当时的心情是喜还是忧?中国的文学理论家们,大多具有“功夫在诗外”的绝招,喜欢拉虎皮作大旗,愚弄作家、糊弄同行、吓唬观众。   刘恒先生的作品我读的不多。十多年前认真读过他的《伏羲伏羲》(张艺谋电影《菊豆》的小说原型)《白涡》《冬之门》记忆深刻;《狗日的粮食》是一个民族关于粮食的寓言或者神话,饥饿感写得触目惊心,令人难以忘怀;《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写小老百姓的百味人生,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显出人性的隐忍与不折不挠。 我要说的是,刘恒也是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一流的小说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罗他的作品来细细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