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做人论!

[复制链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自己生下来就已经是人,却还要寻找什么做人的道理。这是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和难以理解的。或许有人认为做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古代先贤已经为我们制定了做人的原则和方法,按照传统的原则和方法过日子就是了,没有必要再去专门寻找什么做人的道理。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做人的道理纯粹是杞人忧天,浪费时间。我们认为传统的做人原则和方法虽然延续了上千年,已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的主流观念,优点很多,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传统的做人原则是封建社会遗留的产物,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寻找做人的道理,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的本性的内在需要。 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生活中很多人都思考过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说有些人思考过,是因为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做人原则、处事方法和人生追求;说有些人没有认真思考过,是因为生活中的很多人只是随波逐流、盲目追求,别人如何生存自己也如何生存,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其对待人生完全是一种麻木不仁、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态度。麻木不仁、放任自流、自生自灭是一种不负责的人生态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寻找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使自己的灵魂纯洁高尚,成为一个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人。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国家,虽然历经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自己推翻了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但是两千年封建文化形成的做人原则、处事方法和人生追求却像幽灵一样延续至今,控制着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灵魂。这些人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却没有现代人的素质,更没有现代人的理想与追求。对于这些人来说,与其说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不如说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封建人”。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封建人”虽然具有“现代人”的外表和装束,却没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现代人”的灵魂和精神状态。这些人与其说是“人”,还不如说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封建木乃伊”。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具有不断创新不断发明的人格素质,具有敢干改变一切创造未来的精神面貌,而这些“封建木乃伊”不仅一生没有任何创造发明的观念,更没有改变自然、改变社会、改变人自身的理想和追求,一切仅仅为了肉体的存在而存在,为了肉体的生存而生存,直至生命终结。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答案各不相同。在生活中,有的追求升官,有的追求发财;有的追求地位,有的追求平庸;有的追求轰轰烈烈,有的追求平淡真实;有的追求高尚纯洁,有的追求低级下流;……正如中国一句俗语所说的那样,“人员上百,形形色色”。的确,不同的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在这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人生追求中,其中的权与钱最具吸引力,这二者往往成为生活中很多人的主要追求目标。因为,拥有权力便会拥有一切。一个人走上仕途,进入官场,大权在握,伴随而来的就是地位、名誉和金钱,不仅能够光宗耀祖,而且由于拥有金钱就可以过上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升官运权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一个低级下流的之辈一旦靠玩弄权术官居若干“品”,便可以吃穿不愁,生活无忧,地位“高尚”,令人“羡慕”。也正如中国古语所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且“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在所有人生追求中唯有读书做学问是最高尚的,而读书做学问的最终目的则是走仕途之路。因此,读书只是走仁途之路的一个途径,读书并非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做官才是人生价值的最大目标。随着仕途上的功成名就,人生也就得到最大价值的实现。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国家,其中的官文化可以说是这种封建文化的主要内容。封建社会虽然被推翻,但封建社会中封建文化的残余观念却并没有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彻底消失,它反而以巨大的惯性冲进现代社会,占据人们的头脑,控制人们的灵魂,进而形成与现代化要求格格不入的追求升官运权等不良的社会风气。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化的社会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多少为标志的。现代社会应是一个人人创造人人发明的社会,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落后国家。所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实那只是落后国家的一种体面说法。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仅经济收入低,而且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差也很大。当然,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固然很多,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更有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缺少创新与发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不缺少人力资源,但却缺少创新与发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具有强大的创新发明能力,才能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社会财富,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中国,并不缺少升官发财追求权钱的人,但却缺少具有创新发明能力的人。升官发财追求权钱的人的增多、官僚队伍的庞大并不能使中国强大,它只能使中国更加落后更加愚昧。***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做那种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人,做有精神生命的人,才能振兴我们的国家,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其它先进民族之林。可是,在我们周围生活的那么多人,又有多少人按照现代化的素质要求自己呢?又有多少人把创新发明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呢?恐怕是凤毛麟角!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更是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设定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认为一个人可以终生没有任何创新发明,但不能没有后代,再穷再困难也要结婚生子。(请问,我们身边有哪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是按照这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生存观念生活的呢?)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集中体现。我们认为,作为人必须生儿育女才能得到延续,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不能把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设定为自己人生目标的最高价值取向,而应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明设定为人生目标的最高价值取向。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精神生命中的创造本性,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社会财富,中国才能强大,民族才能振兴。因此,可以说,中国并不缺少人力资源,缺少的只是创新与发明。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人,而是人的创造发明能力。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11世纪以前,中国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它文明,然而,11世纪之后中国文明迅速衰落。西方人带着先进的文明乘着坚船利炮野蛮地闯进了还在做着“帝国王朝”美梦的没落腐朽的中国,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中国近代史更是一部屈辱史,它深深刺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然而,曾经先进的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具有数亿人口的国家为什么会成为受人欺侮的“弱小”国家?怎样才能振兴中国?怎样才能使中国强大?……曾几何时,我们曾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来赞美中国,然而我们忽然发现比我们人口少很多的一些西方国家却比我们强大得多,人民生活水平也比我们高,相对他们,我们只能是穷国、弱国,这是为什么?一个具有十亿人口的大国难道还是穷国、弱国?事实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不在于人口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人口素质的高低,创造社会财富的多少。人口少,创造的社会财富多,国家自然强大;人口多,创造的社会财富少,国家自然弱小。中国虽然人口多,但创造的社会财富却少,相对那些人口少但创造社会财富多的国家,中国自然成了贫穷弱小的国家。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国家的人民只有具有强大的创新发明能力,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社会财富,这个国家才能强大,人民生活才能提高。因此,中国要强大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本国人民的素质、提高本国人民的创新发明能力,彻底改变本国人民的生存观念和价值取向。对此,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它便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同时,“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种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化理论基础,如果执行和运行这些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有彻底抛弃封建社会中追求权钱、传宗接代的生存观念和价值取向,确立敢于冒险不默守陈规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人格思想,使自身从心理、思想、行为方式上经历一个向现代社会中现代人所具有的人格素质的转变,增强自身的创造发明能力,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社会财富,才能使中国强大,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其它先进民族之林。 “中国为什么落后?”“我应怎么做人?”这是两个困扰我多年,也是我苦苦思索直至今日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交织思考,使我最终形成了我自己的做人原则和人生追求。我认为做人既不能把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设定为自己的最高人生目标,也不能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取向,而是要做那种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敢于冒险不默守陈规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意义上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本国人民的创造能力,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社会财富,才能使中国由弱小走向强大,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渴望做一个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人,渴望做一个具有精神生命的人。曾几何时,我苦闷、彷徨,难道自己就是一个毫无任何作为、毫无任何创新发明能力,对国家社会毫无任何作用的人?我开始反思自己,解剖自己,开始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在这时,我走上了一条认识自己、解剖自己的人生道路。 “认识你自己!”这句携刻在古希腊德尔斐一所古庙里的神谕,表达了人类渴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迫切愿望,这句箴言曾激励许多善良的人去努力追寻自己,探寻自身的奥秘。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人类自身呢?在西方神庙里的那块石碑上除了这句箴言,并没有告诉我们有关认识自我、认识人类自身的具体方法。 中国古代圣贤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一个人只有能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这个人才能自立、自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的生活体验使我认识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这句话如果用哲学语言来表述,那就是,一个事物要发展,除了依赖外部力量,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内部力量才能发展,即事物是由于自身内部的力量和原因而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人也是世界永恒运动的一个部分,对于人的认识和把握同样必须运用哲学上永恒运动的辩证思想和方法。人发展的原因在于他自身,在他自身内部,那么这个决定人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原因(动力)又是什么呢?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事物要发展,必须首先存在,只有能够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的东西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决定人之所以是人呢?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管子认为,“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中医理论认为,“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这就是说形体与精神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两个基本要素,只有形体与精神这两个基本要素同时存在人才能存在,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形体或精神人都不能成为人。 人是由形体与精神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那么形体与精神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荀子·解蔽》)。中医理论也认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就是说只有津液生成,形体具备后,精神才能够产生。南北朝的范滇则明确提出了“形神相即”的哲学思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神灭论》)。同时,中医理论认为心(神)支配人的五脏六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内经·灵枢·口问第二十八》);“心者,君主之官”(《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根据以上论述,我们认为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形体与精神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孤立地、单独地存在,没有形体就没有精神,没有精神也就没有形体。同时,精神虽然是在形体基础上产生的,但精神反过来决定、支配、统帅形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构成人的两个基本要素中,精神居于主导、决定的地位。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上述认识,我最终得出精神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决定性内因。这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对社会有作用,完全由他个人的主观努力(即精神因素)所决定的。确立精神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仍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作为动力的精神又是由何推动的?我们认为作为动力的精神是由物质推动的,精神的能动性虽然来源于物质,是物质质变的结果,但精神却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能动性,精神能够通过自身的否定性力量而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 然而,当我认定精神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内因时,我已明确意识到这一观点与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发生了冲突。现行哲学教科书认为,精神因素对事物的发展只能起反作用,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我确信精神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该如何批驳现行哲学教科书,向人们说明人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精神呢?于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写出了十几篇论文。这十几篇论文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论述精神能够自己运动发展,精神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内因。这十几篇论文不是对一些简单事实现象的罗列,而主要是通过逻辑论证批驳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精神的错误规定,从逻辑上论证精神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内因决定性作用。 确立精神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对精神进行新的考察。我对精神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是由形体与精神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但是形体与精神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曾困扰我多年,最后才悟出中国传统哲学是在用系统方法阐述形体与精神之间的关系的,而非教科书所采用的还原论方法。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形体与精神是系统整体与局部或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整体对局部或要素起决定、统帅、支配的作用,所以作为系统整体的精神完全可以对作为局部或要素的形体起决定、统帅、支配的作用。正是由于精神支配形体,所以才产生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实践。因此,不是精神在劳动实践中产生,而是劳动实践在精神产生之后产生。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04-12-1 0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的发展动力源泉上,我的观点与哲学教科书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教科书认为实践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我则认为精神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是精神还是实践是人发展的动力?目前中国哲学界的大多数人坚持的是实践动力说。这种观点不仅认为实践是人发展的动力,而且认为精神、意识也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产生精神、意识的基础。我认为劳动实践不是产生精神、意识的前提和基础,精神才是产生人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正是由于精神对形体起决定、统帅、支配的作用,所以才产生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因此,在人的发展动力源泉问题上,精神是比劳动实践更为根本的推动力。
[FLY]做自已想做的,说自已想说的![/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