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心灵的焦灼

[复制链接]

21

主题

42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03-10-9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手边的这本《爱与同情》,又译《心灵的焦灼》,是茨威格在一九三八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相比他的中短篇,《爱与同情》的情节并不复杂:少尉霍夫米勒偶然认识贵族女子艾迪特。艾迪特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姑娘,霍夫米勒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小说着重于心理层面分析,细腻剖析着“同情”在外界作用及内心意志的互搏下,呈现出来往往是失去控制的两面性。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伤感,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报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心灵。 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伤感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小说进展中的节奏,时而是可怕的,仿佛沼泽一般。电影,两个小时之后,当我从黑漆漆的盒子里拔出脑袋时,突如其来的明亮往往给我一愣,影像的接触在逐渐疏离,生活在前行,呼吸在继续。小说要折磨人得多,赶不走它,它在我的视觉投影机上,生动淋漓,无比耐心地层层着色。 人在接触某种观点时,往往有两种心理前提:设防/不设防。即使不顾这些个规则,仅仅是悠闲地躺着,读茨威格的小说,自以为漫无目的,实则,隐藏的心灵缺口永远于暗中张启,直至被铅样的文字灌入,共振。 永远是心理分析,这些个最最折磨人的东西。《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又或是这本《心灵的焦灼》,如他所愿,繁琐的文字逐渐将我卷入心灵焦灼的黑暗沼泽地。 “‘永远’--看到这两个字我猛地感到一阵寒噤,这两个字不可挽回地把一个人捆住了,直到地老天荒。可是现在已经后退无路。我的同情又一次比我的意志更强。我把我自己交出去了。我再也不属于我自己了。” 我不晓得别人读书思考的方式以及心灵开启的模式,没有参照物,只能自救为上。于是给自己开处方:夜间绕附近的河堤散步三圈,然后睡大觉。 PS, 其实关于本书,还有好多想表达的,无奈现下精神衰弱… 够了,茨威格的书,实在令我受够了… 就此打住,大家自个去读书去受罪吧… 我估计自己永远也写不出一篇读后感… 以前读的,过去完成时… 刚读完的,现在完成时… 未读过的,将来完成时… 啊…呀…吗…啦…哈… 仅剩下叹词表达废话…
倔强如我者,最终选择的出路,只能是摔琴而断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2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03-10-9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迪安·孔茨写的《谁怕谁》这本小说也表现了这样的“爱与同情”的主题。 全书是一个叫斯诺的人的回忆。他生下来就得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着色性干皮症,不能见光,因此只能长期生活在黑暗中。在他28岁的某天,父亲患癌症去世。而两年前,他的母亲也因车祸身亡。独身一人的他,为父亲送终时发现父亲的尸体被窃,便一路追查下去,发现父亲的尸体被军方偷去作研究了。原来,两年前母亲是自杀而死,因为她为治儿子的病,想研究出一种能把控制病毒的基因送入患者细胞的病毒。在军方的支持下,她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军方将她研究出的病毒在人畜身上做实验,不想这病毒就此滋生开来,传染了几乎所有的生物,把多数人畜变成了聪明的疯子,但也使某些动物,如一些猫狗等变成了和人一样有智力的,可与人类交流感情的动物。在小说的最后,所有成为疯子的人和猴子们都在追杀斯诺等没被感染的人,不知他们可以抵抗多久……   茨威格在他的长篇小说《爱与同情》的前面写道:“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斯诺由于他的不治之症,因而成了月亮湾的“名人”,到处能得到方便和别人的同情,但别人呢对他的这种同情“只是心灵的焦灼”而已,其实是对他的“拒绝”,因此生活在这种气氛里的斯诺是孤独的。   不过,斯诺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拥有爱:家庭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对他来说,他周围最重要的人就是父母,恋人萨沙,朋友博比等,没有了这些人,他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在家人和朋友的眼里,他并不是病人,而是和他们一样的正常人。他的父母爱他是出于天性,朋友爱他是出于友情,而萨沙却是为了什么爱他呢?看完全书,我们明白了萨沙的选择的原因:在月亮湾这个地方,唯一值得她爱的男人就是斯诺,这不但是因为他的善良、勇敢,更因为他的为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确的道德观,所以,他们之间的爱是正常的,绝不是畸形的爱。   作为他的挚友的博比,和斯诺的性格有一些不同。书中借一位人物之口这么评价博比:“大多数人发现是重要的东西,你不觉得重要。这是智慧。对你所认为重要的东西,你随时准备为之付出你的心智、感情和灵魂,这是美德。”   因此,博比更象一个看破红尘的出世者,他的爱好似乎只有“冲浪”。可是斯诺也一样喜欢冲浪——甚至他的父母,还有萨沙都喜欢象征意义上的“冲浪”。这里的“冲浪”,既是冲海浪,又是冲人生之浪,命运之浪。还记得《老人与海》里的那个渔夫吗?他和斯诺等人都是命运的挑战者,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巨浪。   起初,博比对斯诺的想法不以为然,认为斯诺是无法和代表美国政府的军方对抗的。他说:“如果你收听晚间新闻时听到彗星将撞击并摧毁地球的消息,你也会马上穿起你的紧身衣裤,披上披肩,飞入外层空间,把那颗行将撞击地球的彗星拨转向宇宙星系的另一端。”   对此,斯诺的回答是:“除非我的披肩还在干洗店里。”   即使博比认为这是“傻瓜”的念头,但在最后他还是与斯诺一起向这命运之浪冲击了。   正因为有了真诚的爱,斯诺等三人才拥有了“冲浪”的勇气和力量,就像歌里唱的:“Love can control all”——没有了爱,人类就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和这三个人相比,月亮湾的其他人多是怯懦、卑鄙的,他们三人和这些人之间的冲突,象征着人性的善与恶的对抗。这种冲突表面上看是发生在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其实是发生于我们每个人自身,只有我们本性中的善战胜了恶,也就是获得了纯洁的人性后,我们才能得救,人类也才能得救。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能使用的最好的武器就是爱。   这本书的布局也十分巧妙,因为在作者的安排下,所有的线索是一点一点展开的,直到最后几页仍然留有诱人的悬念,迫使你想一气读完而后快,能做到这一点的通俗小说几乎很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有着斯蒂芬·金的《黑暗中的另一半》那样的魅力。   最令这本书不同凡响的还是它那抒情的、富于哲理的语言。一般的严肃小说也难有这么优美而有韵味的语言。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得到了莫大的享受。   总之,这部小说既可以做为通俗小说来读,也可以做为严肃小说来阅读。它能兼两者之长,去两者之短,称得上是一部具有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基因的小说杰作。我想,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富时代感,容易被我们接受。如果有人认为通俗小说终不过是快餐式的作品的话,我劝他来读读这本书,看过后一定会改变初衷的。 最后,再说一句。《谁怕谁》的书名原文是“Fear Nothing”,因此翻译成“无所畏惧”就可以了,何必用这么庸俗的译名?译者能把全书译得这么好,却把书名译得如此差劲,真是奇怪~!
倔强如我者,最终选择的出路,只能是摔琴而断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80

帖子

3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0
发表于 2003-10-10 0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不仅头像对女士极度诱惑,文字也是如此,把他屏蔽了???下得了手吗??????????? 西楼帖子怎么不能加精阿??? 请管理员解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10 3:34:38编辑过]
~~~~~~~~~~~~~~~~~~~~~~ 平安是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2151

帖子

21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51
发表于 2003-10-10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爽:你的头像才是极度诱惑,好一个杨贵妃! 一半儿(春醉) 海棠红晕润初妍, 杨柳纤腰舞自偏。 笑倚玉奴娇欲眠。 粉郎前, 一半儿支吾一半儿软。
http://www.zgxbwx.net/index.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80

帖子

3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0
发表于 2003-10-10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笨,是笨,被人骂活该,我知道怎么加精了.哈哈.把我的第一个精华加给此帖. 楼上的跑题啊. 不过能联想到贵妃出浴也不是没有道理噢.
~~~~~~~~~~~~~~~~~~~~~~ 平安是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5891

帖子

589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91
发表于 2003-10-10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叹,望月不但文笔比我好,心也静,我已好久不写书评了,呵~
数去更无君傲世, 看来惟有我知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56

帖子

225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56
发表于 2003-10-10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里,读到了茨威格的系列作品,《心灵的焦灼》一如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象棋的故事》等等作品一样, 是一部激情与心理分析融合的直逼内心的力作。      正像帖主所引用的那样,霍夫米勒的同情显然就属于这种“心灵的焦灼”。起初,关心体贴埃迪特可以给他带来一种施予者特有的自信,于是他一头栽入这种体验自身价值的狂热中充当着“快乐天使”,生活里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激情。一但当埃迪特已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时,他却被这份爱弄得精疲力尽,犹豫不决,那种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的决心动摇了。他用激情点燃了姑娘的激情,最后却做了躲避自身责任的逃兵,造成了埃迪特坠楼自杀的悲剧。 霍夫米勒的激情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危险的怜悯。而埃迪特的激情则有如火山爆发,它最初沉默着,固守着激情的出口不让它喷涌。但当霍夫米勒出于软弱不敢告知真相而假称她能康复时,埃迪特再也抑制不住爱情的冲动,给霍夫米勒写了一封长达十六页“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写一次”的信向他倾诉自己的真情,她要为他重生,这一念头刺激着她,使她看不见上尉的无奈和抗拒,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这里,男女主人公都变成了激情的奴隶,一个被始于同情的激情捆住了手脚,背上了一辈子也无法去赎的感情债;一个被单恋的激情蒙住了双眼,毫不迟疑地为它献出了生命。 这本书使人再一次感受到了激情的魔力是怎样浸入血液,摄人魂魄的。作为精通弗洛伊德学说的卓越的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茨威格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像掌握了点金术的魔法师那样点化激情,还在于他能够不失时机地对这激情的性质、威力以及产生激情的内心世界进行分析。换句话说,除了对激情世界的渲染,还有更为精彩的心理分析或灵魂透视,它与激情的渲染共同构成了这部心理小说的完整结构,体现了茨威格一惯的创作风格:直逼内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10 13:22:17编辑过]
[color=blue]半[/color]月斜辉沁欲清, [color=blue]溪[/color]流水色映沙明。 [color=blue]梅[/color]树枝头花似雪, [color=blue]影[/color]随落瓣舞仃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帖子

1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5
发表于 2003-10-13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书 让人看的时候会觉得很累 但是又舍不得放下
可别嫌我太懒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34

帖子

1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4
发表于 2003-10-21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写书评我是连想都不敢想。她师傅最近写了不少的书评呀,别累着了。
月虽残,天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2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03-10-21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她师母”的关心~!感动啊 你也要好好的照顾自己,我近日就去看你,别着急~!
倔强如我者,最终选择的出路,只能是摔琴而断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