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关于朱高炽!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14

帖子

2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4
发表于 2003-9-29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朱高炽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在位仅一年,但是却做了很多影响后代的事情.我仅就我所知的进行简单评论.不足之处,尚请批评! 成祖在日,常年征战,朱高炽便代为监国.因此可以说朱高炽的执政日期不能仅以其在位的时间来断定的.虽然有很多的事情是其在登基以后才做的,但是其未登基以前一定是对这些事情已经做出了评判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其高潮的.象清的康乾之治等等.但是在这些盛世来临之前总是有铺垫的,也就是说总需要一段时间来发展的.而出现盛世则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强盛,中央的大一统.强而有力的执行机构.最重要的一条则是当权者的精明,就是说他不能糊涂,还能听进去不一样的意见,有魄力等等.而这些,朱高炽都是具备的. 朱高炽即位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中央政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三杨是很有名气的,虽然说清流之风不改,但是政治上还是有作为的.这些人的起用,所采取的政治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连年征战所带来经济压力,终其一朝,虽然征战不断,但是都是局部的,无伤元气的战争.其在经济上的影响是不显见的.而且,朱高炽"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而且,他是很注重这些言论的,他在位的十一月份,给杨士奇发诏书说:“顷群臣颇怀忠爱,朕有过方自悔,而进言者已至,良惬朕心。” 这些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开放了言路,允许不同的意见进入中央,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政治的合理性. 第二,朱高炽平反了其父在位时的一些冤狱.象著名的方孝儒案,解缙案等.恢复了永乐时因为政治斗争而失去爵位的明初有功之人的爵位.将建文帝的朝臣的家属(这些人当时是做为罪奴而被关押.没收田地的)放回(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这些措施缓解了统治者内部的矛盾. 第三, 朱高炽亲自过问民间的一切事情,关心各地的天气,收成.市集.当民间有自然灾害的时候,极力去救济.减免赋税.对于赈灾不力的官员,罢的罢,杀的杀.他对杨士奇说:"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 第四,我上个帖子中说了他对于流民的政策与别的朝代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正想写个专文,这里不论. 第五.关于思想.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仁宗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他的哲学功底是比较深厚的.相观明朝诸个皇帝,这个时期的思想还是有所 发展,而且对于思想者的环境是比较宽容的. 第六,关于罢西洋宝船的问题.小象说关于是否应该这样做还是值得商榷的,在此就这个问题说一下.在我看来.以明朝当时的国力和航运的能力,取得世界性的霸权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但是朱高炽一即位就停止了这种海外活动.我们不能猜测他这么的原因,但是我想他深厚的儒家根底是他作出这项决定的原因之一.再者,对照明朝航海活动的目的,停止是必然的.中国是一个思想上的内陆国家,航海完全是不必要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展示国威.这种活动在经济上是没补遗反而是有损的.因此停止这种航运活动是必须的.战国时期的内陆受到匈奴骑兵的攻击和威胁,所以后来中国发展和改革了作战的方式和内容,骑兵成为战争的必备.而中国一直没有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所以对于统治者来说,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是毫无作用的.我们知道,海上军事能力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而中国当时的冶金\火器\指南针等等配套的部门是很落后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决定了中国当时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的海上军事力量.一个是经济上的得不偿失,一个是能力上的不可为,决定了中国当时不会也不必要发展大规模的海上军事力量.三者,航海的发展是否能促进中国自明朝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在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对于这个观点现在还是不怎么明了,但是我想,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来源和外在条件在当时的中国都是不具备的,确实,缓慢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但是这说明不了问题,这只是经济活动的必然.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必须有强的经济的出现.中国当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国家,地主是其政权的基础,没有一个强的冲击和正确的思想的影响,出现资本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的朋友也许要说明朝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压制和摧残.这点我想是必然的.以儒家文化统治下明朝,商业是不入流的.压制和摧残是不足以奇怪的.于是我想,之所以要压制和摧残,不是源于政权,而是源于思想.这是题外的话. 对于朱高炽这个人,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有能力和作为的.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极大的发展了经济.促成了"仁宣之治"的来临!
历史就是发生,我们只是解释,无关善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5891

帖子

589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91
发表于 2003-9-29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明朝的历史不熟悉,只知道清朝前100年税收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明朝是不是就这么一位好皇帝?朱高炽如何能推翻其父在位是的冤案?这岂不是对先帝不敬??? 若真这么做了,这个皇帝,倒也很有些气势的!
数去更无君傲世, 看来惟有我知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14

帖子

2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4
发表于 2003-9-29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罗衣轻寒在2003-9-29 23:43:57的发言: 对明朝的历史不熟悉,只知道清朝前100年税收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明朝是不是就这么一位好皇帝?朱高炽如何能推翻其父在位是的冤案?这岂不是对先帝不敬??? 若真这么做了,这个皇帝,倒也很有些气势的!
时不一,事不同
历史就是发生,我们只是解释,无关善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338

帖子

12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03-10-7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高抬朱高炽了。 仁宗顶多是个好人而已。朱高炽从小不被朱棣喜爱,人太胖,腿残,窝囊,没什么本领......太子地位几次岌岌可危,只是因他为人宽厚,又无过错才幸免。所谓太子监国无非看家而已,决策尽在成祖。仁宗并无作为。有时因一点小事还被成祖责骂,几次借机要罢免他的太子。从此他更是小心谨慎。 朱高熙英武,勇敢。随成祖起兵,多有战功,深得成祖喜爱。但他为人残暴、骄矜。自然得不到大臣们的拥护。成祖和解缙闲谈,微露换太子之意。解缙说了太子很多好话,但成祖不认可。解缙一句:“好皇孙”,终于让成祖心动。 朱高熙得知后,百般陷害解缙,致使解缙罢官。随后朱高熙找人把他抓来,埋在雪里,竟将一代才子冻死在雪中! 朱高熙始终陷害太子,甚至找人谋刺。阴谋败露后,太子反而说朱高熙不会干此事,定是有人陷害,于是不了了之。但成祖终于意识到兄弟相争的恶果,强行将他派往封国(以前他赖着老爸身边不去,成祖也没办法),并削减了他的护卫(怕他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仁宗死后,朱高熙果然谋反,被“好皇孙”朱蟾基迅速平定,斩首。 总之,成祖在时,朱高炽一直在战战兢兢生活着,没什么作为。即位不到一年就死了,那有那么多功劳?如果有,也就归功于父辈打下的基础和朱蟾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14

帖子

2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4
发表于 2003-10-9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小弟所依据的乃是史书,正史所明载有文存之!
历史就是发生,我们只是解释,无关善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