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回乡

[复制链接]

5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05-8-27 14: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连续几天一直暴热,太阳照射光秃秃的柏油路,能听到柏油溶成丝丝的声响,这样的大热天,我躲在家里几乎不敢出门。今天又是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几许晨风也没能减轻热浪的侵袭,我有点犹豫。回想老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说的很明白:今天召开全村自来水工程竣工庆典,村里将从此告别祖祖辈辈担水喝的日子,该工程是移民局为村里搞的扶贫工程,拨款12万元,尚有资金缺口13万元,你有多少就捐多少,算是为村里对你养育之恩的一点回报。

老父的话说得很重,那么是一定要去了。父亲在村子里辈份较高,又是退休回村的,加之读了几年书,算得上是个乡绅,这点面子不得不挣。而且,我们兄弟三人都在城里,只有老父母住在乡村,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用水桶从山下的井里担水上来,步履艰难,不由得你不心疼,碰上下雨天,那湿滑的山路让我们担了不少心,要是有个二短三长,我们都要背上个不孝的恶名。可父母固执的一定要住在乡村,说什么山好水好,住着畅快,我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由着老父的性子。如今自来水流到了家,的确功德无量,我有义务支持。

怕赶不上开会,我六点多钟去赶早班跑乡下的中巴,到新佃桥时已经九点,太阳发出火辣辣的光彩,我打起了伞。新佃桥是一条小街,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那会这里是一个集市,很是热闹了一阵子,现在这里已经衰落了,住着一些农户,偶尔能见到几个闲汉。此去离村部还有五六里路,天气确实太热,刚插下去的晚稻卷起了叶子,有些水田开始干枯,在烈日下张开无数条细小的口子,似乎也在喘气。路也不好走,一条窄小的村级公路,坑坑洼洼,不一会儿我就挥汗如雨。每到这个季节,村里的井水也会枯竭,饮水就要到离村一里多路的资水河去担,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的靠天吃水,其中艰辛不是城里人能体会的。

不久便到了村部。村部是解放前的一个茶亭,几十年如旧,只是更为破落。今天村部大门挂了彩旗,扯了大幅横标。那时已经是九点多,支书立章在门口迎客,见了我便说人还没到,估计要十点半才能开始,我就回家看了看父母。

回头到村部,已经有了几个人,他们都是在本乡工作的基层干部和村里有点头脸的人物,衣着光鲜,看起来很讲究,却有一种说不清的乡土味,显露出过时的痕迹,言谈之间,还是那地道的乡腔。由于近,也由于没有迟的习惯,或者说迟到也是一种资格,而他们没有,就早早地来了。我们在一边的小会议室闲聊起来。

顶富在乡里开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工厂,请了三四个人为他工作,算得上是个老板了。他话语还是不多,做人小心谨慎,依然保持当年的那点羞涩。当年他与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不太合群,从没见他做过什么出格的事。高考落榜后,为了跳出“农门”,一复习就是三年,他是家里的独子,家里为了支持他上学,连一只母猪都卖了,可最终还是没能考上,一时成为笑谈。我们自然旧事重提,说是多年媳妇熬成婆,顶富有些难堪,红着脸说那时只有华山一条路,我们都笑了。他后来还是离开了土地做起了茶叶生意,但看起来有些沮丧。九六年和九七年茶叶市场红火,价格节节上涨,顶富确实赚了一把,到了九八年,茶市泡沫破灭,顶富又赔了进去,人也一下子老了许多,至今未能恢复元气。现在两个孩子一个初中一个高中,而他涉足的茶市一直疲软,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让他负担沉重。

我知道,农村市场的萧条连着的是农民和贫穷。我每年都要回村几次看父母。二十几年来,眼看着村子一点点的蜕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应该是乡村最兴旺发达的时期,那时候村里的茶叶买到三块多钱一斤,一个三口之家,茶叶收入就有二三千,那时候的万元户就是富翁。每回回村都看到有人盖新房,后来盖小楼,有一种叫人高兴的陌生感。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无后顾之忧,不像现在这样愁子女上不起学,愁病了看不起医,上学、看病都很便宜,那是我们村里数百年来的第一次蜕变期,种田人第一次有了憧憬。后来,粮价渐渐跌落,茶叶到现在只有二块多钱一斤了,物价却不知翻了多少翻,茶叶基本上没人采,负担日见其重,年青点的都往城里跑。我每次回村碰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无人住的空房越来越多,墙倾檐圮,门前蒿草丛生,有一种说不出的寞落。现在,自来水流到了家,农村会迎来第二次蜕变吗?

(待续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05-8-27 14: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边闲聊,一边等待典礼开始。与村长站在门口接客的还有陈国清,他面带微笑,有姿有势的站着保持着风度,这是他的一惯作风。他是我的本家堂兄,大我六七岁。恢复高考那年,他考上了地区农校,毕业回乡后慢慢的熬成了正科级干部,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没有实职了,据说是反对强迫农民种果林开罪了县里的一位领导,当官的路也熬到了尽头,剩下的也就是混日子了。我不好意思问他现据何职,只问他现在工资多少?却是本乡最高的,有一千多。他为人聪明机警,当年回乡时彼为雄心勃勃,以他主导修建的乡水利系统,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抗旱作用,为村民所称道。当时村里的老人都说最有出息的会是他,但他终究只是农民的儿子,无背景,无靠山,要想前进一步比登天还难。

参加典礼的人陆续到来,进门先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噪杂声响成一片,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是乡里乡亲,见面很是亲热。

接待室坐满了人,大家多年不见,都觉得又熟习又陌生,明显的感觉是大家都老了,岁月的痕迹留在了我们的脸上,可是,大家都回避这个话题,笑忆当年。我的身边是我中学时的两个同学,一个是陈益文,一个是戴恩堂,当年我们三个桃园结义,在学校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夕阳余晖里一起唱歌,一块吹柴,尽管那时很穷。。。但我们那时多么年轻,多么有朝气,而转眼之间,大家都鬓有秋霜了。陈益文学了一门木工技术,在城里谋得了一份职业,就把田土交给一个亲戚耕种,带着老婆孩子进了城,老婆帮人做点零工,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他是个乐天派,边说边笑,带磁性的嗓音很响亮:不管如何,在城里刷皮鞋都比在乡里强!戴恩堂却是另有际遇,他娶了我们同班的陈移云为妻后连生了两个女孩,为续香火,带着老婆跑到深圳,不料风云际会,发了点财。他是开着小车回来的,言语之间多了点财大气粗,让我感觉有点不舒服,就抽空到村部周围转了转。

村部的周围是一个不小的院落,住了十来户人家,木房和砖瓦房混在一起,参差不齐,彼为凌乱。家家的屋前都有一个宽敞的土坪,那是用来晒谷子的,可有的土坪上长满了青草,可以想见主人家已经离开了这块土地。是土地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悲哀?我无可名状。顺着土坪望去,我看到了一个老人的背影,依稀是夏奶奶。夏奶奶只有一个女儿,老伴过世的早,女儿嫁后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记忆中她很慈祥,现在该有八十岁了。我走进他家,夏奶奶正在生火做饭,透过那灶炉的烟火,我看到了一双青筋暴迭的手,心里莫明的有点苍凉,问候几句后给了她一百元钱就退了出来,径直走向村部,不敢回头。

典礼十点半开始,会场是简陋的礼堂,随意的散放着几排长凳,所有来客不论身份职务都是自己找座位。主席台用两张办公桌拼成,蒙着红布,放着旧式麦克风,台后坐着县移民局肖局长、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立章和村长。没有来宾介绍,没有客套话,立章就宣布典礼开始,第一项:鸣炮奏乐。接着就响起了鞭炮声和音乐声,霎时间震耳欲聋,大家都停止了说话。放完炮后是肖局长和乡党委书记讲话,大意是自来水工程竣工意义重大,将继续带引村民奔小康云云。最后是村民代表建圣发言。建圣大约五十出头,花白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刻画着岁月的苍桑。他一共讲了五句话:“我代表杨木洲村村民”,噎住了,“我代表他们发个言”,又噎住了,“我感谢党”、“我感谢政府”、“完了”--的确是完了,不是感谢大家。村长倒没有出错,对照稿子一字一句往下念,大多是官面文章,而且排比工稳。我听着心里怪怪的不是滋味。

典礼结束后,在村部就地开餐,开餐前是大家上礼的时间,我叫陈益文代我上交了六百元,我不知道别人上了多少,不知道陈益文、戴恩堂上了多少,我不想打听,内心有点不好意思。喝酒的时候,我端着酒杯巡回敬酒,给村民小组来的村民代表,给每一个回来参加典礼的人--敬酒。这个时候,夏奶奶给我送来了八个煮熟了鸡蛋,打发我路上吃,接着这八个鸡蛋,我似乎喝醉了,心情有点不同寻常。我知道今天来参加典礼的都是有点小钱的,而更多的没有来参加典礼的呢,他们没有发财,他们在勉强糊口。而一直留在这块土地上的呢,如夏奶奶。。。一念至此,我心里很遗憾,很悲凉。

席散,我就要离开了,抬头看看村落,村子里升起了稀疏的炊烟,在树林和房屋之间飘荡,我知道,每一股炊烟的下面都有一个甜酸苦辣的故事。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738

帖子

7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8
发表于 2005-8-27 15: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贫富在哪里都是有差异的。

我到是觉得乡下的空气特别的好,不像城里那么炎热。

一路风景,走走停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3021

帖子

31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34
发表于 2005-8-27 20: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朴素情结,朴素风情。每一缕炊烟下,都有一个酸甜苦辣的故事。诚如这文字,这心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1474

帖子

147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6
发表于 2005-8-27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脚夫在2005-8-27 14:42:07的发言:

该工程是移民局为村里搞的扶贫工程,拨款12万元,尚有资金缺口13万元,

看了这个,真是搞不懂,这点钱连牛毛都算不上,搁一村人喝水这种民生问题上竟还能有缺口?

狂郁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7 20:53:30编辑过]
谁能到永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24

帖子

3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4
发表于 2005-8-27 21: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乡可回
啥叫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75

帖子

27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5
发表于 2005-8-28 00: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细细碎碎的文字,每每读着就象石头砸在心坎上,很沉重,很痛楚。乡土情结让人非常难受,中国最穷的就是农民,为国家牺牲最多的还是农民,现在要承受太多负担的还是农民。年年都在减着的负,一样没有让乡亲们富起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不让这些农村娃再回乡去捐这辛苦的小钱。

好文!欣赏了!

君命不敢违 琵琶马上催 今世难聚首 奈何桥上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378

帖子

37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8
发表于 2005-8-28 0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重而沉痛~~~
我的小店:http://shop33176991.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05-9-1 23: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向回乡的路有千条万条,可是没有一条通向富裕。

文字表达的内容让我沉思,如楼主所言,每一股炊烟的下面都有一个甜酸苦辣的故事。

问好脚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