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诗与自然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93

帖子

29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3
发表于 2005-8-24 07: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93

帖子

29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3
发表于 2005-8-24 07: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学了,很忙,不再有闲散的心情写闲散的帖.把论文<谈诗三首>的一部分发到这,以示支持.

自《诗经》开始,我国的诗歌便与自然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诗人善于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的景物,万物受到诗人的灵性点染而含悲喜之情,甚至于许多客观实体有了它较为稳定的情感意义,如“月亮”本无情,它的阴晴圆缺却成了悲欢离合的象征;“杨柳”也以婀娜的姿态而常被喻为女人,“柳”又因谐音为“留”而成为离别相思的代名词;“梅、兰、竹、菊”,高洁之气早已沁入诗人的心扉,有着强烈的审美寓意。诗人不同于科学家,他们不必追根究底来破解自然的奥秘,而是用自己的真心对自然的美进行欣赏,体会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谢灵运的“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再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直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国的诗歌历史一直与自然相通,自然就那样陶治着诗人的情操,也慰藉甚至呵护着诗人的心灵。
《再别康桥》是一首不落窠臼的离别诗,它告别的对象不是人,而是康桥,而在抒情中又由地上转到天空,“作别西天的云彩”,显得空灵飘逸,寓诗情于自然之中。诗人胸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让爱在清丽凄美的大自然中放歌,自然也溶入了他的浪漫。诗人怀着梦幻的心,面对自己熟悉的康河,在夕阳的余辉中冷却昔日火热的心,变得平静、忧郁而深沉。云在漫游,河水静谧,一切静悄悄的,像是充满了忧伤。“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这些自然景物在诗人的眼中已被赋予了一种生命,一种精神,这是美的象征,是诗人的梦幻。自然是美的,是新的,是永葆青春的,诗人用独特的心灵感受歌咏着,抒发着自己的感动,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不忍离去的哀愁。
《死水》和《再别康桥》一样着笔于自然,但在手法上却反弹琵琶,显得异常的新颖,体现了一个画家的创新精神。一沟腐臭的死水引起了诗人的灵感,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死水的丑恶,而是调动色彩鲜明的绚丽词语,竭力写出这沟死水的“美”。强烈的审美反差,使读者感到越是写其“美”,越能显其丑,从而领悟了诗人的悲愤之情。诗人描写人们熟悉的景物,体现理想破灭、追求绝望的痛楚以及由此而转成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赞美》开篇作者就选取了富有鲜明特点的一组自然景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山峦、河流、草原、鸡鸣、狗吠、干燥的风、单调的东流的水、忧郁的森林、沙漠、小路、骡子车、槽子船、野花和阴雨。这些景物存在于“荒凉的亚洲土地上”,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既开阔又压抑,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重的苦难感。从这些意象的选择上,我们感受到诗人心中的痛苦与悲怆,也真切的体验到他对这片土地热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4 8:10:3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2003

帖子

200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03
发表于 2005-8-24 08: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4 8:19:3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09

帖子

10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9
发表于 2005-8-24 08: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啊!是啊,只有在诗人的笔下,才能描绘出大自然真正的美,让你陶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0

帖子

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
发表于 2005-8-24 08: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海神djw在2005-8-24 8:33:49的发言:
好贴啊!是啊,只有在诗人的笔下,才能描绘出大自然真正的美,让你陶醉。

在酒店里让你真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166

帖子

2166

积分

首席版主

积分
2166
发表于 2005-8-24 08: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月亮”本无情,它的阴晴圆缺却成了悲欢离合的象征

月本无情,却造就了无数的醉凤痴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4 8:50:47编辑过]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09

帖子

10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9
发表于 2005-8-24 0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见境心不起在2005-8-24 8:43:18的发言:

在酒店里让你真醉!


哈哈!这倒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0

帖子

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
发表于 2005-8-24 09: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画堂九儿在2005-8-24 8:50:08的发言:

如“月亮”本无情,它的阴晴圆缺却成了悲欢离合的象征

月本无情,却造就了无数的醉凤痴凰!


堂原有意,只促成些有梦之红鸳绿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05-8-24 09: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说写诗主要有三种修辞手法,此之谓赋、比、兴。

后来看钟嵘的诗品序,开篇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欲以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其间他还论说到,诗有三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其中之物,非自然之物而何?

再后来又看到陆游的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更是一语中的了!


闲来烟酒茶,团坐说黄花。不管天地人,且论春秋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90

帖子

49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0
发表于 2005-8-24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

《死水》和《再别康桥》一样着笔于自然,但在手法上却反弹琵琶,显得异常的新颖,体现了一个画家的创新精神。

提起《死水》想起闻一多!悲哀!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