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唐晓峰随笔----边缘的价值

[复制链接]

147

主题

3288

帖子

3288

积分

月光嘉宾

积分
3288
发表于 2005-8-5 16: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当代地理学中有一个“中心地理论”,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引导到“中心”的问题。我们的意识中,充满得对于中心的偏重。由此言展开来理解世界,则世界是由一个个“中心”牵头构建起来的。

但我们又渐渐注意到,有不少人是从“边上”想问题,从“边缘”来说话的。钱锺书有一本书叫《写在人生边上》,仅见台湾有一本讲报道体验的书叫《边缘档案》,他们讲的人生的“边上”,社会的“边缘”,虽然都是抽象的所指,但都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提醒我们,“边缘”可以另有价值。起码“旁观者清”就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边缘”的好处。

地理学所讲的边缘是具体的,在地理学中的确有人认真研究“边缘”的问题。不过在地理术语中,常用的是大尺度的名称,叫“边疆”或“边界”。两者都是直达社会单元的边缘,但“边疆”与“边界”的用法又有不同。如果边缘以外没有什么人烟了,这个边缘地带(可以很宽阔)就叫边疆。如果边缘地带以外另有一个不同的人文社会单元,则这个边缘地带(不会很宽阔)就称边界。

在地理大发现的年月,地理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探险家们为“边缘”地带、“边缘”社会及“边缘”文明的未知性、奇特性所吸引,涉足于天涯海角,发现了自然与社会的许多隐秘,当时从“边缘”回来的人都是英雄。的确,如果达尔文流连于“中心”伦敦,而洪堡也恬居在“中心”柏林,那么人类的那一段科学发展史,肯定是另一幅缓慢的样子。

一百多年以前,年纪尚轻的美教授特纳(F.J.Turner)把考察美国历史的目光投向西部边疆,最终出版《美国历史中的边疆》一书。以往的美国史研究,描述的是一个从中心向外扩散的历史,“一切体制的起源都要追溯到中世纪日尔曼的丛林之内”。而特纳的结论是,美国体制不是欧洲(中心)老家“苍白的复制品”而是“在艰苦卓绝的边疆地带,人们变得美国化、自由化,并融合为一个新的种族。他们已不再是英国人,也不具备英国人的特征。”正是在边疆一个个先驱者的小屋中,培育起最底层阶级的民族意识。惠特曼所歌颂的“民主之船”的驾驶人,是西部边缘的人自为战的开拓者。却不是波士顿或詹姆斯顿英国背景深厚的绅士。特纳说,西部边疆对于美国人犹如地中海之对于希腊人,他们在那里冲破传统束缚,获取新的经验。美国人一向以当年西部边疆的开发为自豪,洛杉矶运会开幕式上,他们还穿上当年的服装,欢快地展示了西进的场面。

在边缘地带,是历史与地理的特殊的结合点。一些重要的历史机缘可能只存在于地理的边缘,在这样的关头,忽视了边缘就错过了历史。1978年,一群考古学家发现他们在关注一个共同的问题:人类在边疆与边界的活动。几年后他们会急出一部文集《边疆与边界考古》(The Ar—chaeology of Frontiers and Boundaries),内容涉及欧洲、非洲、北美、格林兰的各类边疆或边界。这是一本值得地理学家注意的书,这些考古学家有意识地强调对“非中心地”(noncentral place)的研究,即到边缘地区去把握历史。他们看到在社会体系的边缘,存在着明显的、活跃的社会变异潜力。“变异”!这正是边缘地带最具特长的历史贡献。没有变异的历史不成其为历史,而没有边缘地理的参与几乎谈不上变异。“某某边区”,这样的地方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之重大,是每个中国人都了解的。最近二三十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边缘”地区,如东北、内蒙古、四川发现了重要的考古遗址,在这些遗址中或许保存着解答中国历史早期“变异”问题的讯息。

大文明与小人生有共同之理,钱锺书等借用地理的“边上”“边缘”的概念来比喻人生,就是要借用这些道理。我们可以把人生看作是具有空间结构的事情,那么有的人站在中心,但更多的人处于周围,还有的人呆在边缘,所以现在有一个说法叫“边缘人”。边缘人是形容脱离热闹生活,或脱离时代品味,或脱离单位人事主流名坐在“冷板凳”上的人。“边缘人 ”虽然没有“中心人”那样闪亮登场的风光,但细看他们的生活,很可能另有其乐。中心人的前景是沿一条清楚的阶梯攀升,而“边缘人”的前景,是否永远暗淡下去,确是说不定的事情。改革以来,许多原来的“边缘人”都“发了”,社会人生充满了“变异”的机会。前面说过,“边缘”最富于“变异”,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了人生的“灯火阑珊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5 16:32: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2279

帖子

2329

积分

文学特版

积分
2329
发表于 2005-8-5 19: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看到在社会体系的边缘,存在着明显的、活跃的社会变异潜力。变异!这正是边缘地带最具特长的历史贡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5 19:43:33编辑过]
门,在哪打开http://fddj006.blogms.com/blog/BlogView.aspx?BlogCode=fddj0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