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重庆香国诗书画协会与4本《香国诗刊(香国诗词选)》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3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0-5-1 1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后重庆市第一个融诗书画界于一体的艺术团体重庆香国诗书画协会,在中共江北区委书记方家良同志亲切关怀下诞生于1985年10月12日。先是挂靠于区科协,后来区文联成立,就成为其团体会员。
    作为协会筹备工作与成立后的负责人,除了四本诗刊,我没有留下其他资料,也没有想到要写点文字,留下那段不应该遗忘的历史。去年参加一个活动,遇见曾任“香国”副秘书长的原江北绸厂厂长、离休老干部、书法家薛焕章先生,说起“香国”往事,他说还保留了许多当年的原始资料,极力撺掇我写一篇回忆录之类的文章。我想到这个协会是在时任江北区委书记的方家良同志热情关怀下组织起来的富有特色,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艺团体,而家良同志又对我的人生之路产生过重大良性影响的恩公,写下这段史实义不容辞。于是约定择日到薛老家中去查阅资料。这才有了这些文字,“香国”的史事才不致淹没。


我原本是江北区文化馆文学干部,与堂堂区委书记是很难有接触机会的。缘起当时区委宣传部组织全区业余作者创作一本散文集《可爱的江北》,叫我为方书记起草一篇序文,他才知道了我的名字。可巧,后来《重庆晚报》创刊,看中了我,派员前去商调,方书记觉得人才不能“外流”,就指示破格提拔我做了文化馆长,不久又让我担任去文化局领导工作,遂与文革前担任过市中区宣传部长,历来喜爱传统文化的家良同志有了工作之外的“私交”。



家良同志乐于与国画家、书法家交朋友。他有一位老朋友余养贤,原来是国画家,后来视力不济,告别了画案,却与书画界关系密切。他们二人皆有杯中之好,有时相会也招我陪饮。1985年夏天某日,于席间谈起了传统艺术话题,家良同志觉得可以把书画家们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并且讨论了若干具体问题,随后开始了筹建工作。经与诸多市内名家联系,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因为其范围远远超出了江北区的范围,便冠以重庆二字。而“香国”则是听从了我的建议,取江北业已消失的“香国寺”之名,亦喻有发扬传统文化,使其香遍国中之意。
经过几个月的运作,这个协会便于是年10月12日在文化馆展厅宣告成立,可谓群贤毕至,极一时之盛。“香国”的成员达100余人,吸纳了许多市内一流名家。献给成立大会的贺词、书画作品达32件之多,其中许多出自名家之手。
薛焕章先生真是有心人, 在家里向我出示了用一张四尺宣纸工工整整誊写的香国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名单:
       会 长 晏济元
       副会长 余养贤 唐 朋 魏宇平 杨宗岫
       秘书长 万龙生
       副秘书长 薛焕章 李再华 王明义
      (余略)
薛焕章还保留了一份协会的正式通知(1985年12月13日):“经我会常务理事会研究,特聘请张文澄、冯建吾、苏葆祯同志为名誉会长,聘请孙先余、陈孟汀、张惊秋••••••等同志为顾问,并已蒙上述同志慨允。特此周知。”所列应聘的顾问一共15位,包括本市诗、书、画界的精英以及雅好此道的领导同志。阵营之强大在当时可谓无与伦比。例如许伯建、黄笑芸、宋克君、蔡岚、杨山、余薇野等在本领域里毫无疑义皆为一流人物。

如果成立一个组织而不开展活动,只是配盘儿,那就没有什么意义。而“香国”的活动却开展得有声有色。还在1985年9月,“香国”筹备组就协助区委宣传部发动诗书画界创作各类作品,在去文化馆举行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展览。薛焕章保留了一份参展作品目录,数量达80余件。
1986年8月15日,重庆市救灾义展在文化宫举行,“香国”协会为此组织了作品参展、义卖。
    薛焕章还保留了一张1987年1月24日下午“香国”举行迎春茶话会的邀请函和签到的墨汁淋漓的宣纸。细数名单,到会吟诗舞墨者达40余人。
    在我的记忆中,舞文弄墨,以诗会友,以画会友,这样的聚会是比较频繁的,家良同志每每出席,对老艺术家们优礼有加;他们也总是兴致勃勃,奉献技艺,大有宾至如归之感。
就在家良同志和我先后离区之后,这样的活动也没有停止。就在1996年1月18日,“香国”还举行了迎春笔会。《重庆日报》文艺版于26日发表由我采写的通讯,作了详尽报道。在简短的座谈中,学会的工作得到了张文澄等老同志的高度评价。许多书画家纷纷挥毫,大显身手,佳作迭出,时闻喝彩之声。


“香国”的成立就是为了弘扬国粹,“画”就指国画,没有邀请油画家加盟;“诗”却是以诗词为主,兼顾新诗。其诗的成果主要是留下了两期《香国诗刊》和两本《重庆香国诗词选》,都包含了新诗。无独有偶,《香国》与几乎同时在江北由重庆诗歌研究会创办的《银杏》同为重庆领潮流之先的民间诗歌报刊。二者正好“调个个儿”,后者是以新诗为主,兼顾诗词。
《香国诗刊》第一期出版于1986年5月,标明由江北区政协、重庆香国诗书画协会、江北区文化馆合编,刊名由魏宇平题写。1987年7月出版的第二期的编者就只留下香国协会了(诗词选亦同),刊名则改由冯建吾题写。没有设主编,编委都标明为万龙生、王致铨、王端诚、卢畏三、刘柏钦、屈趁斯、郑远彬、薛继洲,按姓氏笔画排列。而1995年和1997年出版的两本《诗词选》则都由魏宇平题写书名,牛翁(杨钟岫)任主编,编委第一期为牛翁、余薇野、方家良、刘柏钦、余养贤、魏宇平、万龙生、查绍伦、王国政,第二期减少了查绍伦、王国政,余养贤已经亡故,仍然加框列名。两期诗刊和两本诗词选都是32开,4-5印张,风格基本相似。在这里发表作品的诗人在百人以上,作品当然数以百计。还有封面、插页刊登少量书画作品,作者有晏济元、冯建吾、宋克君、魏宇平等大家,没有忘记协会的“书画”二字。
发表的作品以诗词为主,不但吸引了市内诗人,也有市外诗人赐稿;不但有诗词、新诗作品,还刊登了少量理论文章。作者队伍可谓壮大,不但包括了许多市内的知名诗人,如:许伯建、卢畏三(许、卢与后文所列的胡惠溥均为抗战期间重庆饮河诗社社员)、殷白、牛翁、石天河、汪国桢、田稼、庞存周、童明伦、刘中一、朱兆瑞(以上诗词),梁上泉、杨山、余薇野、杨本泉、薛继洲、张继祥、帅希倩、傅天琳、黄兴邦(以上新诗),而且市外名家,如广州的刘逸生、熊鉴、张彩庵、周燕婷,四川的屈义林、金绍先、胡惠溥,肖印唐(号称“当代李清照”的沈祖棻之弟子),北京的谢韬,上海的黄润苏也欣然赐稿。
由于中国传统诗歌与绘画、书法历来就密切结合,所以书画家中诗人甚多。这种诗画、诗书“两栖”的诗人也在《香国》展露诗才。例如冯建吾、许伯建、魏宇平、屈趁斯、戴危叨、程宗恒、郭蔓锄、刘荡平、唐朋、郑远彬等。
如前文所述,时任江北区委书记的方家良同志热爱中国传统艺术,促成了“香国”的成立。《香国诗刊》也得到了一些热衷此道的官员的支持。首先是复出后曾经担任重庆市人大主任的张文澄了,其次当推原江津地区专员、后来的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凌文远,还有黄友凡、周亚、白银彰、姚益强、郭修道、刘伯钦等,都曾赐予大作,以光篇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国》不仅是老诗人的天地,也提供了青年诗人成长的土壤。略举数例吧:张智笔名野鬼,目前在诗界的名头甚大,他是文学博士,创办了《世界诗人》 (混语版) 。1986年他还是重庆衬衫厂工人,就在《香国》发表处女作《青杠林(外一首)》,成为他文学生涯的起点。再说从《香国》起步的李高清,当时是重庆市四建公司的工人,如今精通诗词,在全国各地发表诗词作品,做了许多诗词论坛的诗词版主,现在担任了重庆市诗词学会的办公室主任、“东方诗风”的国诗版责编。在《香国》第二期发表了孙友芳的《秋夜(外二首)》。没想到多年以后她又重拾诗笔,摇身一变,成了“芳草”——“东方诗风”论坛的重要一员呢。
四本《香国》所发表的大量作品,需要专文评价。不过并非王婆自夸,平心而论,还是有一定艺术质量的。可以说,牛翁为《重庆香国诗词选》第二期所写《序句》末行“情真理顺始成章”,既是我们对诗稿的起码要求,也正好概括了《香国》的整体风貌。而《香国诗刊》第一期的《卷首缀语》写道:“倘能以这些星星点点的诗花,给时代的艺圃添几缕芳馨,增几许色彩,倘能以这些真挚的歌声,引起读者心灵之湖的几圈涟漪,则于愿足矣。”作为一个有幸参与其事的过来人,我觉得这初衷算是实现了,颇感欣慰。行文至此,不能不对那些已经仙逝的共事者和赐稿的诗人表示深切的怀念和谢忱。
《浪淘沙•读【香国诗刊】有感》列入诗刊第二期《来鸿篇》中,不相识的外地诗人沈安民对这本刊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读《香国》诗刊,如进美餐。音宋韵满行间。最是议论非泛见,同志开颜。”(上阕)也许有些溢美吧,但是其读刊之欣喜溢于言表,不会是谀辞,则是可以肯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发表的理论文章虽少,但是颇出新见。例如我就在第一期发表《现代格律诗——一个客观的存在》,为当时开始抬头的格律体新诗张目,杨开显在第二期提出了今人写诗词在格律上可以进行若干调整的主张(《今日旧体诗形式刍议》)。
    1997年《重庆香国诗词选》出版,适逢重庆直辖,香港回归,我们的诗人也在版面上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庆祝这两个伟大的历史性事件。这算是“香国”的响亮绝响吧。
2014•3-6月渝州悠见斋
【附记】在1995年初春举行的规模盛大的迎春笔会上,为纪念“香国”成立10周年,我曾赋诗一首,由著名书法家程重赓书之。而今墨迹犹存,而程兄已去,思之怆然。诗如下:
        历经十载不寻常,书画诗词艺国香。
        之字迂回终有路,苦心营构总流芳。
        壮志犹存老将在,宏图勿怪书生狂。
        窗外冬雨飘未已,难禁斗室溢春光。
【再记】为整理今年诗事,翻查旧作,由年初所写《永远记住这个日子》一文所付链接找得此文,系《百度贴吧》署名“梅园诗社”之“心在化外”转载的此文,不禁大喜。尤其可贵者,是所载三幅照片,系当年“香国”重要老诗人卢畏三先生寄赠赵朴初先生的《香国》创刊号书影及卢致赵便条一张。不知吧主梅园诗社何许人也,甚憾。想必他应是“香国”中人吧,而且应与卢畏三先生还有一定关系。此文还有一条跟帖也很有意思,署名“南城七贤寒石”:“我曾也是香国诗社会员,当时在重庆晚报上看到启示,我加入的,记得当时叫《重庆诗书画印社》(万按:此说有误),请万龙生先生联系一下,一聚如何!”而吧主答曰:“ 您好!香国诗社会员老的老、走的走,我已经好多年没有与他们联系了,最近的一次联系也距今已八年,在宴老的茶寿书画展时。”“宴老”应为“晏老”之誤,即晏济元先生也,前文有叙。时在2017-12-25 15:41,距今刚好一年。
                                  2018•12•31凌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