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细节里的北岛(尝试一种可能的意象微观分析方法)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6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北岛一直都被认为是晦涩难懂的。这与北岛喜欢的表达方式,及表达中构造出的大量复杂意象,绝对直接相关。

翻阅北岛一定的诗作后,很容易就发现,这家伙很少直接抒情,或叙述。本瓜猜测:这可能不仅仅是一种诗风(有不少人认为过时了),更可能是北岛对现代诗的一种要求,甚至一种诗观。

北岛的丰厚,古典,及对意象提炼的高超技艺,在当代中国的诗人群落中,以本瓜有限的阅读来看,基本上是罕逢对手。无论是和他同年龄段的,还是60代、70代、80代的。
毫无疑问,这或许有天赋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本瓜以为,这一定是在某种严肃态度指引下,经过漫长的创作实践,失败——提高,再失败——再提高,最终才出现的一种满意的结果。也就是两句古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分析北岛,分析北岛诗中的意象,也恰好比做数学题,既是一好玩的游戏,也是一具体的挑战。意象能被打成碎片去分析吗?神秘的意象构造,难道真的会遵循什么思维的逻辑,或逻辑的思维?

有兴趣的同志不妨一起来做题,就当数学来做,拿一例两例你认为足够复杂的意象下刀,尝试分析其具体的微观结构,探讨一种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的逻辑路径,看看能否还原潜藏于诗人头脑深部的神秘创作过程。

一句话,就是坚决使用类似工程技术的方法,来解剖北岛,分析诗歌,进入微观视角,打破诗创作的神秘观,和本瓜从来就不信的天才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6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敲一首构造非常完美的北岛的小诗上来,做标本:

《走吧》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飘满红罂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6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吧》这首,是很北岛很罕见的有尾韵的诗。构造简单、完美,既具备早期诗歌的古典美,又充满着现代感,意象朦胧飘忽,意指又不十分明确,意思尽在似是而非之间晃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7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叶吹进深谷”,——简单而漂亮的句子,形象鲜明。但绝非真指什么落叶被风吹到山谷里去。这里启用了视觉功能来塑造形象,并通过视觉感官——眼睛,来引导读者从形象到达意象、从眼睛到达头脑、从简单的所见抵达复杂的所想:句子里的“落叶”就是落叶、“山谷”就是山谷吗?不,肯定不仅指这些。。。

“歌声却没有归宿”,——这句在前一句鲜明形象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预谋地,让诗进一步脱离开形象、具象,而深入走进神秘的意象世界——一种依靠语言来作指导,依靠感官经验来激发形象感受,同时又超越语言、超越感官、超越形象的既是“是”又是“非”的独特的多纬诗意空间。这是多么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的一个空间啊!这里的“歌声”,已早不再是通常唱完就完的那种真实的歌声,而是异化为一种有形状、有生命、类似于生物的一种东西,它需要一个“归宿”地来安放它。

那么,既然“歌声”已被成功异化进入意象的世界,顺理成章地,不得不想到这里的“归宿”,肯定不是物理意义上“宿营地”的意思。那么它究竟是指什么?一是作者可能在暗示些什么;二时读者还能更丰富地再想到些什么。诗意,就是这样被建立起来。

从“落叶吹进深谷”的半明半暗,一只脚在具象那边另只脚在意象那边,到“歌声却没有归宿”,就完全进入了主要依靠思维来建立形象的纯粹的意象世界。好比是北岛举着火把,把读者慢慢领进了他思想的神殿,跟着他一起思考,并同时享受着眼耳鼻舌感受上的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0:24: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7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着仍是借用视觉基础来塑造另一个意象镜头。它依托于形象,又超越于形象之上,成功塑造了意象世界里独特神奇的景观。

“河床”上结着“冰”,“冰”上反射着“月光”,这是普通经验里能想象出的现实世界里的形象。但“月光”能如流体一样盖满“冰上的河床”,并再“溢出”的情况,现实世界里根本没有。现实世界里没有,思维世界里可以有,这就是神奇的意象世界——它既是“是”,又是“非”;既有理,又无理。它不遵循物理世界里的“理”,但从物理世界出发,依靠人的想象,不知不觉间,将人的感官带入幻觉,把人导入诗人设计好的他的私人想象的世界中,在那个世界里它是合“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7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这一节,更为神奇。最后一句美到无法言喻,简直。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这看上去是个非常具体而傻乎乎的形象描述,不太象个意象构造,实际上不是。原因在于,地球永远不会出现不同地方的所有人“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这一真实的物理现象。它一定有所指,也是诗人意象世界里的一景,这里的“天空”也一定不是真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心跳,砰,砰,砰,如打鼓,如果仅想到这里就止住,那见不出北岛的本事。“暮色的鼓”,这个就神了,暮色的鼓是什么样的鼓?把虚无、抽象的“暮色”,实化,固体化,让人那视觉调动起,听觉也同时调动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7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尾“路啊路/飘满红罂粟。”句,视觉上也特别神奇、美丽。也只有在诗里,才能看到这种一路飘飞红罂粟花的美丽道路。可,仅仅是美丽?不,是蛊惑,是杀机四伏,是艰辛与诱惑并存的漫长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7 0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夜》

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
摇着一片新叶
像摇着自己的孩子睡去
当灯光串起雨滴
缀饰在你的肩头
闪着光,又滚落在地
你说,不
口气如此坚决
可微笑却泄露了你内心的秘密”

(《雨夜》,第一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4610

帖子

461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610
发表于 2006-1-27 0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洼里破碎的夜晚”,这一开头就吓人一楞,棒,棒,棒,真的很棒,酷呆了~~~

最棒的还是这个:“当灯光串起雨滴/缀饰在你的肩头”!
这最能体现北岛对生活的观察之细,和超强的意象构造功夫。

本瓜能想出的类似的句子,只有杜甫《醉时歌》里的一句可与“当灯光串起水滴”这句,能在伯仲之间:“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雨天,孤灯独酌,屋檐上的水滴刷刷地往下滴,反射着灯的光芒,就象一片片的花瓣样扑簌簌下来,老杜鬼斧神工地造了一个词——“檐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4895

帖子

489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95
发表于 2006-1-27 0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