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 下乡时的小伙伴--知青系列(5)

[复制链接]

24

主题

87

帖子

87

积分

月光嘉宾

积分
87
发表于 2006-1-25 0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年轻的朋友看了这篇小文,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恍如隔世,和我有过同样经历的朋友看了,也许会唤起一些并不美好的、但历历在目的回忆。

  对我关爱倍至的老队长的形象,经过岁月的打磨,己经很淡了,但是有几位小伙伴的印象却使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这就是跳蚤、臭虫和虱子。

  下过乡的朋友都会说,能够与我们朝夕相伴的,也许只有这三位。

  请诸兄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听我谈谈我的认识。

  先说说臭虫。这家伙虽然长的大幅便便、其貌不扬,但昼伏夜出、阴险狡黠,手段极为隐蔽。吸你血的时候,你毫无察觉,吃饱了去休息,又很难找到他的藏身之地。就像如今世上某些并不高明但为数众多的巨贪,其特点之一,就是利用你的麻痹和失职,在不知不觉中侵吞着你的血汗,待你有所察觉,他早己逃之夭夭。

  如果要从根本上消灭这种玩意儿,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的生命力很强,繁殖能力也很强,在当时那种肮脏的环境下,自然是生机勃勃、与日俱增。

  被臭虫咬了,不疼也不痒,只是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抓不得、碰不得,看着身上那一串串的大红疱,火冒三丈却无处发泄,我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就是这种反映的反应。

  但是这家伙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喜欢标榜自己,就象前朝某位皇帝,不论走到何处,都要留下些痕迹。咬起人来,一串一串的,间隔均匀、很容易判断他的走向,这种因狂妄而留下的蛛丝马迹,是抓捕他的最好线索。

  村里有一个老光棍儿,堪称抓臭虫的高手,即使在半睡半醒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前两个伤口的发热程度判断出臭虫的位置,既可当场抓捕归案。

  臭虫在吸足了人民血汗之后,需要舒适的环境去享受,所以对他的彻底剿灭,唯一的办法就是破坏它生存的环境。

  当时人们经常用“六六六”这种剧毒药物去消灭臭虫,虽然很有效,但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几十年后才会发作,这是当时人们没有想到的,也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与时俱进。

  但是当地农民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盖好房子后,最后一遍抹墙的细泥中,一定要掺一些晒干、磨碎的羊粪,据说这样就可以防止臭虫滋生,用现在的话讲,大概是强化法制环境的意思吧。

  我住的房子里,确实是经过这样的加工,也确实没有臭虫,但睡在老羊倌充满羊膻气的房子里,却被咬的彻夜难眠,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看来还需要由另类的化学家去分析。

  相对于臭虫而言,跳蚤是一个真正的恐怖高手,据美国专家研究,这种东西奋力一跳,可以超出自己身高的几十倍,咬人一口,立刻蹦得无影无踪,就象美国政府全球通缉的拉登先生,莫说抓到他,就是见一面也极为困难。

  跳蚤咬过的伤口,又疼又痒,抹什么药都不管用,只能是忍痛等待他自然痊愈,那种疼和痒,让人心烦意乱,夜不能寐。

  幸而这家伙作案次数不多,所以伤口也少,如果像蚊子那样一次被叮十几个疱,自制力差一点儿的人,肯定会发疯的。

  我被跳蚤咬过好多次,但真正见到此君真相,却仅有一次。

  那天,一群人在我家里打扑克,太晚了,同村的于木匠就睡在我那里,第二天早晨,他告诉我,抓了一只跳蚤,还是活的。

  这个干木匠活儿的家伙心灵手巧,全村第一。他竟然能在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摸住正在吸血的跳蚤,又迷迷糊糊的从我 ( ! ) 的头上拔一根头发,迷迷糊糊的用头发的一端拴在跳蚤的腰上,另一端别在木头炕沿的缝儿里,继之迷迷糊糊的安然入睡。

  那只可怜的跳蚤大概是跳累了,—动不动的趴在那里休息,果然长着两条健美的大腿,丑陋的小脑袋远远不能与之媲美。

  跳蚤上窜下跳、人畜之间无所不在,广阔天地任他遨游,是一种聪明、狡猾适应性极强的东西,现在生活好了,农村中虱子、臭虫基本绝迹,唯独此类生灵仍然顽强地存在着,打搅着人畜的美梦,制造着社会的混乱。

  与这两种大腕儿相比,虱子就属于那种纠缠不清、让人厌恶、却又无可奈何的东西。

  严格的讲,虱子咬人之时,人们是察觉不到的,咬过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的感觉,按道理是可以与人类和平相处的,西晋时,有“扪虱而谈”的风气,代表着某种洒脱和清高,似乎古人、特别是政客对这种动物还是很宽容的,也有着还算良好的互利关系。

  但是,这种东西有两个让人极为讨厌的地方,人们之所以对其恨之入骨,都源于这两种不良的品质。

  第—,该君一日三餐、血足汗饱之后,有一个喜欢散步的习惯,如果是成群结队,倒还罢了,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 (痒) 人。”嘛!

  最怕的是他们成双成对、或邀三五好友在你身上四处乱逛,这个旅游的过程弄得你浑身上下极不自在,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比如说听领导训斥时、与女友独处时,真能让你威风扫地、哭笑不得,难堪到无地自容。

  第二,由于这种东西抵御天敌的能力比较差,根据“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法则,不得不有繁殖速度奇快,繁殖数量特别大的特点。

  如果某位好友不幸送给你一对儿,不出三个月,全家所有衣物的缝隙里,都会出现—串一串、一片一片亮晶晶的小白点儿,那就是这对儿老祖宗的后代,学名“虮子”。不遮不掩、坦坦荡荡的任你宰杀,如果你在清剿过程中遗留下一颗种子,其势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出两个月,依然是江山依旧、生机盎然。让你恨不得把所有的衣服连房子一块点着,方可消心头的怒气 。

  从下乡的第一天,直到回城后的若干时段,三种小伙伴一直陪伴着我,朝夕相处、不离不弃、扪之而得、挥之不去,友谊之深,真可谓乳血相融,铭心刻骨。

  几十年过去了,我突然觉得的应当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看待这些生物链中的一环。

  毫无疑问,这三种昆虫都属于寄生虫一类,他们虽然是在用包括人在内的动物的血维系着自己的生命,但在生物链中他们是弱者,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他们的天敌,所以他们有独特的、顽强的生存方式,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传宗接代、生生不息。用现代语言讲,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精神”?

  其实,我们脆弱的人类何尝不是寄居在另一个更大的生命体上,倾尽一生,或奋力拼搏、或苟延残喘,只为传宗接代、生生不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网友  发表于 2006-1-25 07:49:00
那个年代,的确苦了你们,也耽误了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15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3
发表于 2006-1-25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的确苦了你们,也耽误了你们!但你们却用强有力的臂膀,撑起了祖国的“蓝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762

帖子

27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62
发表于 2006-1-25 0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汉对家园朋友们的新春祝福,也祝您健康快乐!

读着这篇文章,想象得出那时知青生活的艰苦.文字中透过表象牵引深邃的思考,如果说生命的繁衍更多的是目的,那么生命的过程才是最可珍贵的.

梅花清淡香自骨, 溪水澄澈月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658

帖子

65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58
发表于 2006-1-25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住在一所平房里,还记得是俄罗斯式的木头房,这三种小家伙我都见过,只是没有像你这么研究过。让我惊叹竟能把它们写得这么精辟入理,还在结尾画出一个令人思索的想象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509

帖子

50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9
发表于 2006-1-25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挤着和同学合睡在上铺,半夜被臭虫咬醒。起来逮,发现臭虫许多,那时眼力好,感觉臭虫都长得跟一种乐器的模样相似,像什么?像琵琶。老家话喊臭虫叫壁虱。

我们老家管虱子叫白虱。在农村时,我家弟弟的虱子最多,全家喊他“虱祖宗”。逮虱子有窍门,把衣服搭在铁丝上,如果虱子嫌冷,就会躲在衣服的衣缝里,如果嫌热,会爬出来,走钢丝。

当年如果被别人(指非农民)知道你有虱子,好象是很耻辱的事情。在龚庄,我的头发染上过虱子,邻居家林大队长的老四,林九花姑娘常常在我坐着的时候,站在我后面用一把常州产的竹篦子,一遍一遍地帮我篦头发,每当有虱子落到了篦子上,九花就会欢呼,又是一头大库猪(老母猪的意思)!想要除掉头上的虱子,要等全部的虱子卵(响水话叫JIZI)都孵化出来后,才算除尽。所以,这个篦头发的过程要坚持许多日子。当然,也可以弄点农药包在湿头发里药死虱子,我是全靠篦。

感谢楼主提起虱子这个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2296

帖子

22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6
发表于 2006-1-25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喜欢看反映知青生活的文章,羡慕那些花季年龄的同学们共同在遥远的乡村过集体生活。还记得姐姐去农村插队时,我看见很多人坐着大卡车放着音乐还呼喊口号,感觉那场面特壮观特光荣。虽然大汉这篇回忆中充满了幽默,但却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如大汉所说的“并不美好的回忆”。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318

帖子

421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19
发表于 2006-1-25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蚤咬过的伤口,又疼又痒,抹什么药都不管用,只能是忍痛等待他自然痊愈,那种疼和痒,让人心烦意乱,夜不能寐。

偶最怕的就是这家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023

帖子

61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68
发表于 2006-1-25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谈这些色变.真的难为大汉了,在非常时期与这些为伍.

喜欢读大汉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2382

帖子

700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07
发表于 2006-1-25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雪雪依依在2006-1-25 21:19:00的发言:

俺谈这些色变.真的难为大汉了,在非常时期与这些为伍.

喜欢读大汉的文章!

最新报道:

到上世纪80年代,在英国、美国和大部分的发达国家,臭虫已基本绝迹。但近些年,这些臭虫又纷纷在大都市露头,让人们不胜其烦。

  一张床5000只臭虫

  “睡觉的时候小心点,不要让臭虫咬着你!”这句已经逐渐消失的俗语如今似乎又开始流行。近日,苹果种子粒大小的臭虫将澳大利亚旅馆的床作为栖身的天堂,让旅客晚上难以入眠。悉尼Westmead医院临床病理学和医学研究协会的昆虫学家斯蒂芬·多格特(StephenDoggett)估计,在过去的4年里,出没在悉尼的臭虫数量已增加了8倍。

美国的国家害虫管理协会(NationalPes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NPMA)也称,近几年美国的臭虫数量也增长了5倍。如今,臭虫已遍布美国东、西部海岸及全国其他地区。纽约受袭程度尤为严重。去年,纽约最大的一家杀虫剂供应商BugOff Pest Control Center的总裁安迪·利纳雷斯(Andy Linares)就称,公司每星期接到近百个定购臭虫杀虫剂的电话。

土产舶来众说纷纭

  在蟑螂、蚂蚁等爬行类昆虫正从人们家中撤离时,为何臭虫却反常地又杀回都市,再次来袭呢?应该看到的是,在很多不发达地区,臭虫横行是司空见惯的事。有报告显示,在印度和不少非洲城市,至少有65%的家庭成为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的天堂。很有可能,国际旅行的人将臭虫从这些地区带到了大都市。斯蒂芬·多格特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他以澳大利亚为例,称自从1999年以来,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臭虫74%来自于国外。

  伦敦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克莱夫·博厄斯则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他对英国南部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这里是出入境频繁的多民族人口聚集地。调查显示,这里的臭虫都是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没有一只是热带臭虫。当然,这些温带臭虫也可能是从其他地区带到英国来的,但博厄斯认为,臭虫为何重新冒起,根源可能是当地臭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体,所以得以存活。

详情请阅:http://m.news.tom.com/1001/1052/2005424-142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