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战后日本经济研究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551

帖子

15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1
发表于 2005-9-22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战后日本经济研究之一:可怕的经济增长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不管从什么样的经济标准去考察,日本所表现出来的经济
增长是惊人的.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相近文化背景的国家,同时也作为一个强大
的邻邦及未来潜在的对手,中国的经济学人及其他各方面的研究学人,都应该对
日本进行认真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去看,研究日本的意义应提到与研究美国想
等同的高度,且都应优先于研究欧洲国家.

作为战败国,战后的日本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崛起的,但恢复的速度非常之快.
到1953年,日本的总体经济规模就已经恢复至战前的水准,当时合200亿美金,
约为美国当时水平的1/8,英国的1/5,和西德的2/3.但自53年之后,在往后的
几十年中,日本不仅保持住了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甚至一直还都在以加速度向
前发展.

在其"一五计划"期间的1955--1960年,日本的GNP现值净增长1.9倍;"二
五计划"期间的1961--1965年,GNP现值增加了2.2倍;"三五计划"期间的
19966--1970年,GNP现值也是增长了2.2倍。以不变价计算的平均经济增长
速度从"一五"期间的8.8%发展到"二五"期间的10.1%和"三五"期间的12.1%.

如果考虑到日本的起点是如此之底,人口是美国的1/2但却为西德的4倍等情况,
那么我们就知道,就人均GNP的增长速度而言,日本一直是在以一个惊人的速
度发展.50年代早期的区区200亿美金,大约只相当与当时马拉亚的水准,比现
在很多亚洲小国的GNP总量都要小的多.到了1972年,仅仅发展了20年,日本
的人均收入已达到2,300美金,已超过当时的英国.但是,此时的这一指标还仅
是西德的2/3,是美国的1/2.

这一时期的数据很令人想起中国76年以后的发展情况.这里面,究竟有哪些共同
的东西?又有哪些不同的东西?限制以后发展前景的又将是哪些未知的因素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11:30:2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551

帖子

15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1
发表于 2005-9-22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后日本经济研究之二:可怕的经济增长

考虑到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3000美金将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因此,特别探讨此一区间日本经济增长的模式特征就显得很有意义.
1·在总需求上表现出来的特点
为与GNP相对应,我们得将重点放在GNE的主要构成上去考察,并保持与西德、英国、美国的对应指标进行比较鉴别的研究特点:
1961──1970期间:
国家──个人消费──政府消费──新形成的固定资产
日本──55.4%~52.25%──8.9%~8.4%──32.7%~34.6%
西德──56.5%~55.8%──14.9%~15.8%──26.1%~24.5%
英国──64.8%~62.7%──16.7%~17.7%──17.1%~18.2%
美国──63.6%~62.3%──20.5%~22.3%──13.8%~13.9%
从以上1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日本的个人和政府消费支出要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国家,但GNE中用于形成新增固定资产的比率又比其他三国高的多.就日本本身而言,个人和政府消费占GNE的比率也是逐渐下降的,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却逐步增大。
事实上,日本在70年代持续的高速成长期内,GNP中曾有创记录的高达40%的比率用于再投入,从而为快速成长为一个发达国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 在投资和储蓄上表现出来的特点
从50年代早期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后,伴随着经济的加速度成长,GNP中的剩余蓄积率从51年的26.9%一直增长到70年的38.5%,并在70年代中期突破40%大关.个人和政府都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将大量财富转投于扩大生产规模。个人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从1951年的10.1%逐步增长到1970年的20%.
再与西德、英国、美国1961──1970区间内的平均GNP剩余率进行比较,我们就很容易直观看出日本经济的这一显著特点:
日本:37.5%
西德:27.4%
英国:18.7%
美国:15.4%
3· 此间迅速的工业化进程
战后的日本在这一点上特别成功.大量的投资专注于制造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领域,从而为在短时间内领先全亚洲和赶超欧美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管是从历史或者是从当前去考察,我们还没能发现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如日本这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工业化发展.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当时偷偷学习的是苏联的工业化化模式,这一点可能会出很多人的意料之外.政府的产业政策在此一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日本在平衡重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时却远比苏联处理得成功.
当然,日本的工业化过程实际上发端于一战以前,并于一战后的二、三十年代就有较飞速的发展.这段时期的发展,实质上就形成了日本发动全面战争的本钱,获得稳定的工业原料供应及获取更广范围的市场,也是日本发动战争的根本动力之所在.这虽然是题外话,但也说明工业化发展本是日本早就认准的目标,二战以后只不过重新恢复罢了.
4·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特点
经济学家亚瑟-刘易斯曾经有个观点,认为当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国在快速实行工业化时,农业将会如一个蓄水池一般几乎以不变的低工资价格源源不断地向工业输送劳动力资源.日本的农业在向日本工业输送劳动力的过程中,差不多正是刘易斯描述的这种情况.
这样的过程对工业的加速发展无疑是极其有利的:一方面是固定不变的低工资支出有效抑制了工业产品成本增加的可能,从而使工业自身可以蓄积更多的资本用于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因工业劳动力相较于农业劳动力的明显高产出,从而又使国民经济中的GNP总量可以快速增长.
这种相同数量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重新布置所能拉动的经济增长,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不丰富的国家特别重要.当然,那时的日本虽然还没有无劳动力供应不足方面的担忧,但不到2亿的人口基础,在农业为工业持续输送一定数量低廉的劳动力后,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上升势头将无疑不可避免,特别是70年以后,工人工资的成长速度已远快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60年以前的战后十五年中,日本的劳动力状况还是供大于求;但一进入60年代,工业对劳动力的强劲需求已基本和农业能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数量形成平衡.这在日本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1950年时,日本大约还有45%的人在从事农业等第一产业,但到1972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仅为15%.如此快速和巨大数量的劳动力转移给日本经济带来的直接贡献,单纯就劳动力换位工作而言,对GNP的贡献约在10%──30%之间.
5·技术快速进步的特点
这方面的资料和论述实在太多了,在此不再饶舌.
6·外贸快速发展的特点
不多论述,道理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551

帖子

15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1
发表于 2005-9-22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后日本经济研究之三:政府的严密计划与企业的完全自主

战后的日本经济,在宏观管理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欧美和过去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明显特点,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老概括,那就是: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相较于过去界限清晰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言,更多地表现出了两者有机调和的混合形态。
(实际上二战以后的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经济,或多或少地都表现出了这方面的一些特征。这多少也反映出在两大意识形态对阵时,苏联早期的高速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潜在影响,这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在向社会主义世界悄悄学习的一段时期。但80年代以后,情况又刚好走向了反面,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一段黄金时期。冷静的经济观察告诉我们,或许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在经济管理上应该采取的不同管理措施之间的差别,本该就应远小于意识形态上的那种泾渭分明的思想分野。)
日本“五年计划”中涉及到的经济目标的详尽和范围之广,使人会几疑为那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在这一点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国家在财政、金融及产业引导政策上,无疑是时时注意了对国家整体计划的维护和支持,但当试图把这一计划贯彻落实到企业层面上时,我们更多发现的就是完完全全的市场机制,并且政府也几乎不参与企业的投资,所有的企业大都是私营性质。
此间企业层面上的观察,可以发现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所有企业的负债率在50──70年代都非常的高。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大规模地向银行借债扩大生产;中央银行又大规模给商业银行提供借贷,从而使政府资金通过纯借贷关系流入无数的企业。这种企业因资金来源关系形成的对政府的高依赖性,使政府的金融、货币政策的效应能最充分地得以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冷热度控制就几乎可以如计划经济国家那样地进行操纵。这一点使当时的日本经济显著区别于欧美地区的大国经济。
有人总结日本经济该时期的特点时说:企业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决策发展自由度,政府也给予了企业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这一在当时普遍获得称道的政策倾向,实际上也给80年代以后日益增长的银行坏帐风险埋下了伏笔,由此也可见金融政策大都是一柄双刃剑,有时一个政策的副作用甚至要到几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才能显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551

帖子

15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1
发表于 2005-9-22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后日本经济研究之四:石油危机引发的70年代后的经济结构调整

在前三篇中,我们通过对一些相关历史数据的引用和描述,试图简单勾勒出战后日本经济增长最快时期的一些轮廓.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了解如果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对头,那么国家的整体经济是完全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二战后的日本就正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证.与此同时,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也想提醒人们,中国过去20多年内的增长奇迹,绝不是20世纪下半叶大国经济史上的唯一,至少还有我们的东邻日本,曾在过去一个更长的时期内,甚至做的比我们更好更出色.
(当然,美国近10年也创造了新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只不过那已是另一种形式的经济增长了,即所谓"新经济"增长模式.这是目前经济理论界最时髦的话题,但在我们这篇研究的范围之外.)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日本经济难道真象前面描述的的那样完美无缺?出没出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这种高速增长奇迹还能持续多长时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日本经济在此间实际上还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甚至还包括一些严重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如此之严重,以至于到今天都还在拖日本经济发展的后腿.一切研究经济或对经济有兴趣关注的人士都清楚,当今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无缺的经济模式.

时间发展到60年代,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困扰的就有通货膨胀的问题.60年以后,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以每年6%的速度上升,零售物价的上升速度每年也有1%.这也是一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特征.日本此期零售物价的上升迟缓,主要应归功于工业产品制造部门的快速发展.
60年代早期出现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劳动力供应有史以来第一次表现出短缺,因而就导致产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以获得和技术部门员工相似的待遇.这就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对制造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制衡,尤其是抑制了大工厂大公司的产量提高.不过,此一现象为小工厂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它们的生产力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好的增长,并使日本国内的大的和小的工厂、公司的发展渐趋均衡合理,克服了早期大工厂、大公司一统天下的单一局面.
时间发展到70年代,和欧美很多大国经济一样,两次"石油危机"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极其惨重的打击.但非常值得称道的是日本对这些危机的利用,这一点特别值得提请注意.
日本当时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在一级能源结构中是75%,并且石油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部门,这就能得知石油对日本经济的重要程度.当时日本有一个机构测算认为,如果石油的供应量下降10%,那么日本的经济增长就将为5%的负增长.这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于年增长速度在10%以上的国家来说,其要承受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实际上,当时的油价爆涨并没有减少日本的石油采购数量,但极高的油价的确引发了日本外汇收支的平衡和经济管理方式的改变.
"石油危机"使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加剧,一度曾面临失控的临界点.在1973年,月度通货膨胀率就达到7-8%.这也逼迫日本破天荒地采取了宏观经济的紧缩政策.
74年的一季度,日本出现了二战以来的首次严重经济衰退,增长率为负4.7%.但因采用了强制刹车的金融货币政策,官方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还比较成功,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仅为25%左右.不过,当年的经济已是几十年中曾未出现的负增长(官方数据只承认为零增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出现接近于零的负增长时,报出来的数据都是零).
当时日本的研究机构就指出,日本必须利用"石油危机"带来的教训,在1973-1985年期间内,全面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摆脱能源供应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同时完成环保控制.已两倍于西德的钢铁等重工业产量应该得到缩减,须逐步转移到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导,出口换汇将不能在继续作为这些部门的主要目标.炼油、石化、有色冶金、化肥等能源消耗工业的发展步伐都应该放慢,经济在结构上形成的对外部世界市场的高依赖性必须得以缩减.
这些倡议是革命性的,日本后来的发展蓝图,基本上就是循着此样的思路去绘制和实现的.这使日本的整体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尽管经济增长速度自此以后放慢了许多.下面简单罗列出70年代的日本GNP成长数据,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不同于50和60年代的增长特点:
1970:10.2%
1971:5.6%
1972:10.4%
1973:6.5%
1974:0(一些经济专家认为本年实际上是负增长,为-1~-2%)
1975:3.2%
1976:5.5%
1977:5.8%
1978:5.7%
1979:5.8%
至此,我们的一些思索是,日本在70年代后的成长模式及经济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现在及将来的经济转轨政策与措施的制定、选择等应该是有一些启发和参考意义的,大陆经济在高速成长二三十年后,有没有一个同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利用类似于"石油危机"这样的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或者其他方面的有利条件来引导和规划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551

帖子

15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1
发表于 2005-9-22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经济研究之五:人口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1850年时,人本人口约为3500万.经过一个世纪的连续增长,1950年人口已达8320万.目前为12500万,其中的80%的人居住在城市.
在1900年,全日本只有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时间发展到1935年,日本在经历初步经济工业化发展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到45%.二战期内城市化发展受到抑制和萎缩,很多人迁去了农村去生活.195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人口迅猛增长,60年时已有65%的人生活在城市,70年时已达75%,80年后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就基本稳定在80%左右.这和美国、英国、西德等人口大国的经历非常相似,在国家快速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自然而然地同步表现出集中化、城市化;工业化基本完成以后,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就相对稳定下来.
(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近20年内的城市化发展明显是一个区别于任何国家的变异模式,我们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要远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这完全是因特殊的人口政策与土地管理政策所带来的恶果,这样的人口管理政策与土地管理政策,已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制约,若不能迅速加以有效调整,其后遗症必将比较严重,国家整体完成工业化的时间也必将大大延长,并还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负面效应,未来会为此两项偏差的政策付出承重的代价.)
在近50年的时间内完成60%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并且没引起严重的就业困难和居住、交通等"城市病",日本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成功.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隐藏于这一成功背后的实际上还有一个重大的秘密,那就是日本国民教育的超前准备和到位."明治维新"后对教育持之以恒的重视,使国民的平均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这为后期的加速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十分合格的产业大军预备队.
(这又是引起我们忧虑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大陆过去和现在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其在未来对加速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在就业分析上,鉴于1980年以前日本基本上是完全循着工业化的道路发展,其他行业的就业重要性和吸纳的就业人数都远不如工业,所以,这里我们要重点分析工业部门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就业变化,想达到直接反映出日本工业格局调整、发展脉络的目的.
在我们手头的资料分析中,发现日本在1900至1980年的工业化开始和全部完成的80年中,食品、木材、印刷、陶瓷这四大行业,除个别时段外,其就业人数占总工业就业人口的百分比几乎都保持在一稳定的常量上,分别恒定在10%、5%、4%和5%几个数值上.但纺织、化学、冶金、机械制造与交通运输业等几大行业,其各自占总工业就业的百分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却在戏剧性地发生显著的变化.
纺织一直是日本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工业支柱,二战以前甚至还可以说是日本得以强盛和立国的支柱,尽管这一行业总的相对重要性一直都在不断地减弱.1900年时,全日本有65%的产业工人投身于纺织业;至1930年,这一数字也仍然高达55%.从该行业与化学、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对比变化上,我们还可以清楚地发现日本在对二战的准备期间和战争期间产业结构的重点调整,纺织在此期间的就业比重突然快速下降到35%左右.1945--1965期间,纺织就业仍占工业就业总量的20%;但发展到1980年时,这一指标已下降至12%.
化学工业就业在1900--1930期间保持稳定小步增长,从占工业就业总量的3.5%增长至14%;1930年以后基本就稳定在这一水平上,至1960年后才逐步开始轻微下降.冶金也就业也大致走出了十分类似的道路:1900--1915期间占总就业的3%;1930年时为5%,二战时快速增加到11%,1950年后稳定在14%水平.
与纺织就业走出完全相反方向的、并且于60后占据与二战前纺织就业相类似地位的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就业.1910年时,该项就业的百分比仅为10%,发展到二战前时为20%,1945--1965期间为25%,1970年后上升到30%并保持稳定的小幅增长.实际上自二战前及此后,该项就业就稳步成为日本吸纳劳动力的最主要方面,行业也成为日本经济的最重要支柱产业.这实质上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在走工业化的道路的一个很主要的观察指标.
除以上几个最重要的工业行业外,日本其他行业工业的就业所占的百分比一直都不高,1900--1960期间,各项累计相加也仅有5%左右;1960年以后到1980年,也仅只轻微上升到8%.在其他行业划分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这项指标的上升与否,是考察一个国家工业门类是否齐全的一个很好的参考观察点.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日本的工业化开展一直都比较顺利,但日本却从来都没有试图建立起种类齐全、多头并进的不同工业行业.日本非常清楚自己在发展工业上的优势和劣势,这一点是被迫的,也是精明的.
从以上工业就业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日本在1930年以前的支柱工业基本上是单纯依靠纺织,但在准备二战前工业内部就在悄悄作出调整;二战以后显著转向以重工业立国,纺织就业大幅度萎缩,其他工业部门也稳步获得了相对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主题

5371

帖子

537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371
发表于 2005-9-22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虽有绊脚石,书还是要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551

帖子

15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1
发表于 2005-9-22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经济研究之六:该从日本的崛起中悟出什么?

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一直是鄙人的兴趣点之一.原因在第一篇里就已说过,主要是因日本对中国的重要性实在是太大.该说的前面都说了,这里想再谈点题外话.
日本原来接受的完全是中华式的语言、文字、文化、习俗,乃至整套的社会政治经济模式,甚至把在中华帝国都已消亡的许多敦厚有趣的东西保留了下来,受中华帝国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矣!就是这样一个在过去只配跟在中华屁股后面跑的国家,为什么在近代却跑到中华前面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她成为近代唯一一个可与西方文明抗衡的东方国家?
这个没法漫天展开谈,我们还是把目光聚集到"明治维新"吧.
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实际上是日本自我意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背离中华帝国已经远远落后的封建文明的宣言,是日本从此走向富国强兵的开端.当大清国还在以中央帝国天朝文明盲目自居的时候,日本已意识到了此种封建文明的危机和自身民族兴亡的危机.正如D. S. 兰德斯在《日本与欧洲:工业化中的矛盾》一书中描述的那样,日本充分意识到了"西方商业和政治势力在远东的不断扩张,正预示着日本政体的瓦解和使社会变成殖民地的危险.因此,一切努力为提高国家的民族力量,以致日使日本能够平等地对待'野蛮人'".
在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其当时面对西方侵入的第一反应,也是和大清国一样的闭关自守;但正是清朝当时蒙受的西方文明的屈辱和打击,从反面深刻地教育了日本,并促成了日本对天朝文明的不信任和对西方文明的开放.日本当时的首要目标,其实是想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抵御西方东来的殖民者.但同时也意识到,"如果日本要与西方大国势均力敌,她就必须发生质变.只有现代的经济,才能装备和维持现代的军事力量;但这又要有受教育的、活跃的和有激情的人民".
日本一下子就抓住了立国的最根本--经济,教育.就这么简单,"经济"和"教育"。自此以后的事大家都清楚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打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551

帖子

15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51
发表于 2005-9-22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中国可从日本经济发展中吸取的经验
经济和教育,这个道理被讲了不知道多少次,但是真正躬身践行的又有多少?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治出现的新格局:专制向近似寡头政治的贵族政治的转变。这些贵族及其代言人就是所谓的社会精英集团,这些精英奋发向上、追求完美、努力实践,这和日本文化的主干也是相关的。而在中国的文化主流中,并没有类似的为了自己的目标而献身的精神。应该说:专制社会向自由民主社会的过渡阶段中,这些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影响力极大的精英们的精神面貌对这个过渡阶段的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奋发开拓奉献的文化导致不断进取的精英,萎靡内耗享乐的文化必然导致萎靡的精英。
可能,日本现代化过程和中国现代化过程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3614

帖子

36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14
发表于 2005-9-22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抄这些玩意儿也算你的文章了,别在这里丢人了,
朋友你小心了,我可是什么都不在乎的,只要你胡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3614

帖子

36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14
发表于 2005-9-22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的不愉快基本都是由你黄瓜引起的,为什么你一次一次的指正,是因为你有病。

你是写不出东西才愤怒的吧,其实你就是去抄一点,我们也原谅你了,别想的都虚幻了,看什么都觉的是抄的。而且你在论坛随便攻击个人,又不提供合理的证据,所以我可以告诉你,你犯规了。

我们论坛是一个自愉自乐的园地,你看了我们没有收你的稿费,就算他们的文章里有部分和原作重叠,你可以不看啊,又没有人把枪逼着你的脑袋让你看,更没有逼着你疯了似的四处搜索,找那些所谓的证据。满足你那变态的快乐。

另外既然你不能犯规的大泼污水,那你就老实听着我们“恶毒咒骂”吧,因为我们没有你那些虚伪的底线,而你就继续的装吧!!

黄瓜至今也没有一个像样的证据,断章取义,胡搅蛮缠,

黄瓜最大的本事,就是捣乱,你黄瓜也写一篇象样的文章,来说明你不抄袭。

你们谁见过黄瓜的文章?他这个名字的代名词就是捣乱。

朋友你小心了,我可是什么都不在乎的,只要你胡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