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忆往事 一原创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353

帖子

3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4
发表于 2006-2-23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公元的1953年11月5日,我降生在一个穷苦的工人家庭里。为此,爷爷很高兴,特地买了一只叫做“憋来气”的铁炉子,另有两节铁皮烟筒。在现在不算什么稀奇,在当时来说,可是一件很奢侈的消费了。爷爷和爸爸是30年代从肥城来济南逃荒的。他的父亲因赌博输光了祖上留下来的全部家产。文革时的抄斗挖赶那会子,我爸爸还很庆幸呢,因为,要不是他的赌博,爷爷不逃荒,我们家就是当地的大地主啊。文革能好得了吗?现在看来,坏事也能变好事的!
爷爷有四个姐姐,他姐弟五人。到我父亲这一辈子,人丁兴旺了,爸爸是长子,他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我出生的那一年,家里只有两个叔叔和姑姑在家。二叔跟我舅爷爷到大连发展去了,并在那里安家就业了。三叔还在朝鲜战场,四叔和五叔还有大姑在家。我来到人世,给我们家增添了第三代的成员,奶奶爷爷可拿我当宝贝啊。我记事的时候就有了彩色的儿童画报,奶奶经常带我去西市场吃各种小吃,让比我大三岁的五叔羡慕死了。当时妈妈在托儿所工作,四岁我就进了托儿所,邻居的小孩子很少上托儿所的,因此,我的智商开发的就比同龄人早一点。1960年,我就由四叔领着进了铁路子弟小学,他还没毕业呢,我和比我大一岁的孩子一起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编排在五年一贯制的班级。后来1963年又改回去了,还是六年一贯制。可惜啊,我们这个六年制的小学,却上了七年。1967年,我才进入最近的铁路二中,那就是因为文革的祸害。
我刚刚上小学,就赶上挨饿。真是饿得我天昏地暗啊。我记得,周六下午我到二姨家里,就像一条寻食的饿狗,满厨子翻找能吃的东西,我家里是根本没有的,就是有一点可吃的东西,也被大人包得严严实实的束之高阁起来,我想吃,也拿不到。我记得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去火车站月台上捡拾到达列车上打扫下来的垃圾,找一些能吃的果皮或鸡骨头鱼刺等。遇上爸爸的同事,他看到我们来捡垃圾吃只是大声呵斥我们,却不能给我一口干粮吃。后来我就想啊,我为什么吃不饱,这些人却吃得这么好,把能吃的东西全扔掉了。夏天,一放暑假,家里就把我送到农村的外婆家,我在那里住一个月可以给家里省一点粮食。到了农村,我和同龄的表哥表弟一起下河摸鱼,摘菱角,抓知了,去瓜地里喊个老爷舅舅的就能品尝先熟的西瓜甜瓜。在农村十几岁的男孩子夏天是不穿衣服的,连鞋子也不穿,这样就更节省一点布票了。冬天,回到我们家,我就觉得开始挨饿了。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四叔把煮熟的地瓜干分成几份,每人净重四两,这就明天一天的口粮,别无它食了。我就记得当时的冬天特别冷,妈妈说给我买件棉大衣,我高兴的失眠。可是,那件棉大衣啊,过了几个春节,也没买成,因为先顾吃后股穿才是穷人的日子啊。冬天,我很少户外活动,每天守着炉子看书,特别喜欢看的就是《中国民间故事》《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科学家谈21世纪》。
1965年秋天,奶奶和病魔拼斗了一年就离开了我们,她才56岁。放到今天,还是正当年的啊。我记得她的脚是用条黑布紧紧地裹着的小脚,由于长年劳累,身体过度透支,营养不足,过早的离开人世。奶奶去世后,爷爷就和我们一起过了。当时,唯一的姑姑已经出嫁。三叔也复员了,娶了我的三婶婶到邮电新村住了,四叔高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下乡了,五叔没上初中参加了新疆站设兵团。我还在小学里苦读。
1966年,本应该六年小学毕业了,可是,文革爆发了。上中学不考试了,但是,却进不了中学,那里的学生不毕业,我们只得联系附近农村和工厂,名曰“学农学工”,瞎混了一年,到了1967年,我们这些散漫的孩子才被拢进了济铁二中。算是有了初中的归宿。当时的中学根本不上课。每个级部叫连,每班叫排,全校三个级部就称作营,全是部队编制。我觉得可能是军代表是个营级干部吧。这时,我对知识的渴求是很强烈的,可就是没有书可看了,几乎所有的名著都成了毒草,我们和真正的文学艺术隔绝。每天满脑子里被强迫灌输的是红色的,革命的疯狂口号。在批判毒草之余,我发现那些毒草是很美的东西,对我很有吸引力。特别是文革以前的文艺作品,我觉得就像五香牛肉干一样好吃,而文革的东西却像一碗白水侵泡多时的白面馒头。尤其是接触了《普希金诗集》《海涅诗集》《莎士比亚剧作选》等外国的文学作品后,我更加如饥似渴的搜刮文革前的书籍。三十年代的著名作家巴金,矛盾,老舍等人的书,我看了不少。不过都是一些少皮缺页的旧书,古典名著,更是少之又少了。一本《三言二拍》不知道传了多少人的手,而且,不等你看完,人家就催着你来要了。
1968年,我爷爷病了。家里没人照顾,我就辍学在家照顾他的起居饮食。班主任为了收学杂费,到家里来看到了我在家的情况,马上说“你叫家长开张困难证明,学杂费就减免了”。当时我很感激,别看学杂费才3,7元,这是半个月的生活费阿。1969年8月,爷爷在铁路医院病故。享年59岁。9月一开学,我就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的上学去了。班主任见我能天天“复课闹革命”,很高兴,正好军代表要抓典型,班主任就叫我写写复课的动机和过程。我没得可写,他就开导我,给我讲了几条语录,我不知内情的按照老师的意图写了,没想到,军代表很满意,叫我到各级部各班里去讲演,我就拿着写的十几张满是语录的稿子,还有我的一些体会,到各班演讲了。最后,竟然成了“活学活用”的典型。1970年,冬天,刚毕业,我就分配到铁路单位了。别看我人进了工厂,心还在学校,我的心态还是个学生,书生气十足的学生。我不甘心当一辈子工人,业余爱好文学使我不能安心工作,甚至想入非非。[未完。待续]

往事悠悠,现实困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远离政治,回归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762

帖子

27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62
发表于 2006-2-23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着余粮的回忆,那个荒唐的年代历历在目,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那时的情景还不陌生,可是到了下一代的时候,他们可能就更难理解那个年代的荒唐,那一代人的悲惨。期待你写下去。
梅花清淡香自骨, 溪水澄澈月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688

帖子

79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00
发表于 2006-2-23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一定是饿坏了,你现在的名字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493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66
发表于 2006-2-23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接触了《普希金诗集》《海涅诗集》《莎士比亚剧作选》等外国的文学作品后,我更加如饥似渴的搜刮文革前的书籍。三十年代的著名作家巴金,矛盾,老舍等人的书,我看了不少。不过都是一些少皮缺页的旧书,古典名著,更是少之又少了。一本《三言二拍》不知道传了多少人的手,而且,不等你看完,人家就催着你来要了。

看来余粮在年青时也是饱读诗书之士了,青年时的如饥似渴往往会成就一个人。

以诚待人,以信处世!   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3

帖子

45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3
发表于 2006-2-24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月似柠檬在2006-2-23 20:59:00的发言:
那个时候一定是饿坏了,你现在的名字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手中有余粮,心里不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是对60-63年的正宗称呼)我也饿怕了。不久我就“穷则思变”,走遍了泉城济南的东西南北郊区,东郊甸流庄LAN胡箩卜,四里山南LAN地瓜,西边的清河境内拾麦穗,南面的万德拉地瓜秧,北边的池塘里摸鱼,总算是勉强填饱了肚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253

帖子

90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99
发表于 2006-2-24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进小学门就赶上文革,当时正批“三家村黑店”,那时老师叫我们写批判文章,我什么也不懂,回家找姐姐帮忙,姐姐让我抄报上的,于是当了个“搬动工”交了差。整个学生时代可以说是浪费了光阴。

期待楼主的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764

帖子

250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01
发表于 2006-2-24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粮弟弟,我们哪个时代的人,可真够苦的。现在我们的孩子、孙子,那有那样的体会。我们要把那些岁月的苦写下来。让他们看看,他们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才会奋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