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关于《隆中对》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25

主题

104

帖子

10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4
发表于 2005-9-15 10: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摘自《三国志》)

这就是千古传诵的《隆中对》,所谓诸葛“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传说的底本。被称之为古来谋略家的最杰出之作之一。

虽然有人说这是彻头彻尾的陈寿伪作或三分既成之后的无名氏托作,有人说是孔明剽窃了鲁肃的《榻上策》,这里不去议论,姑且假定这就是诸葛亮的原创。在此基础上提几个问题。

不知道这隆中对的底稿是谁提供给陈寿的,我怎么看怎么象是在某一个时期的“事后诸葛亮”之作。

一、荆州为什么注定要归刘备?

刘背坐在诸葛茅庐的热炕头上听诸葛亮白话的时候,荆州正在刘表手里,即便诸葛有识人之能,认为阿表乃碌碌之辈,荆州“其主不能守”,又焉知那占据天时地利的曹操和孙权不去乘虚而入?不能占据荆州?如何断定“此殆天所以资”流浪汉刘备的?这可不是阿斗他爹一厢情愿的“将军岂有意乎?”的问题。

查刘备其人,出山以来基本上是居无定所,他弟弟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真不知刘大哥依附过几姓豪强。占据荆州之前,勉强算做根据地的,也就是据说是别人哭着喊着要硬送给他的徐州,后来还领了个“豫州牧”的虚名。狼狈不堪地离开汝南寄居新野的时候,在感慨屁股大腿需要减肥的同时,也没有个发展方向。

后来一路败退到了荆州,为什么取得了荆州?我觉得就象一个流浪汉碰巧倒在了一碗肉跟前,而这碗肉碰巧暂时在别人手里还不稳,临时见财起意,夺了这碗肉。以刘辈的枭雄诸葛的见机行事和关张横暴,是干得出来的。绝不是听从了诸葛隆中战略而早有预谋的。

再早一点的败退不说,就说从新野撤离,刘家兄弟开始被迫“长征”的时候,不管怀有什么样的壮志,喊着什么样的响亮口号,都是逃命为第一要务,而不是在主观上直奔荆州这块肥肉去的。就象中国革命定基延安,也是事由凑巧,可不能说一开始就是为了北上抗日而直奔延安而去的。

而事情倒着推就不一样了,在夺取了荆益二州之后,特别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完全可以说,这事我早就想到了,早就跟刘备说了,老刘就是按我说的才夺得荆州的,老关就是不听我的才丢荆州的。

二、益州是啥时候纳入刘备视野的?

如果隆中战略属实,那么,按照先占荆州武装割据,再攻打大城市益州,然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也应该是刘备在孔明家一边喝茶一边曰:“善!”的时候,就确定了夺益州的志向。

事实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显然也不是,也是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审时度势,临时见财起意。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三国志),又是一次顺手牵羊,在庞统和益州吃里扒外的人的怂恿下,得了益州.

查刘备一生,顺手牵羊的事,干得实在太多,.虽有"牵羊"大志,但并没有"牵羊"的明确大略,一切都在"顺手",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牵羊"时决不放弃机会.是谓枭雄.

大耳贼的成功,荆州益州的得来,在很大程度上,全凭偶然因素,哪来如此明确的战略指导?

何来的诸葛亮指导?

三、“向宛洛”“出秦川”只是志在灭曹,而孙权尚在,何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似的。

“外结好孙权”,不管有没有妹夫舅子关系,都是权宜之计,都要破裂,都要最后兵戎相见。问题是,这个设想是假定在曹操孙权都对荆州无可奈何,荆州江山世世代代都在刘家手里的前提下的。

假设荆州不丢,关羽率部“向宛洛”,直捣许昌,刘备亲自“出秦川”,会师北中国,那么灭的也是曹操,底定的也是北中国,而东南半壁江山尚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大舅子之手,何来“汉室可兴”?

退一步说,按照刘备惯常的冠冕堂皇的鬼话,他兴兵的目的是为了“汉室可兴”,那么他即使搞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阿瞒父子,那么兴的也是汉室,汉献帝传至二十五帝、二十六帝、N帝,国祚绵长,也传不到他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大汉“皇叔”手里,至于两个儿子,“封”也罢,“禅”也好,更没希望了。何来的“霸业可成”?

把刘备的“霸业可成”和皇帝的“汉室可兴”相提并论,岂不是公开宣布刘备要篡取江山?刘备一听,还不吓得再把筷子使劲扔地下一次,赶紧捂住诸葛亮那张无遮拦的嘴?“说破英雄惊煞人”!还曰:“善!”个鸟?

四、假设关羽“外结好孙权”,就能保住荆州吗?

不知道为什么,千百年来,说书人,评书人和史家、百姓都睁着眼睛说瞎话,把关羽大意失荆州的重要原因归结为违背了诸葛亮的“外结好孙权”,甚至说书人还为此杜撰了个虎女不嫁犬子的故事以强化关羽得罪了孙权。

“外结好孙权”和“保住荆州”,明明是两码事嘛,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两件事!

“外结好孙权”是针对共同对付曹魏而言,“荆州之争”是孙刘两家的内部矛盾。既然是争夺,还谈什么“结好”?孙刘两方对荆州,一个志在必守,一个志在必夺,条件不成熟或外交上圆滑时,可能会拖延战争的爆发,但是,绝没有调和余地。在荆州问题上,指责关公没处理好孙刘关系,岂不冤枉人?关公就是把十个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以“外结好孙权”,孙权也不会对荆州问题善罢甘休的!就象我们再怎么强调中日友好,钓鱼岛问题双方也都不会让步的。

刘家当时是两线甚至多线作战,而孙家是倾全国之力来图荆州,关羽焉能不败?况且,这个时候的孙吴倒是和曹魏达成了默许关系,曹仁于禁进攻关羽失利之后,默许了孙权对荆州的争夺。

荆州乃四战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从地缘政治上讲,虽然和四川相连,但由于山川江河的阻隔,基本上属于蜀国的飞地,荆益二州之间的战略联系很不紧密,而荆州恰恰处在魏吴两家的卧榻之侧,岂容刘备关羽酣睡?

诸葛亮是如何把战略联系很不紧密、根本无法配合、无法协同作战的荆益二州当作同一个“复兴基地”的?

我估计,这与诸葛亮后期政治作为大相矛盾的“隆中对”是诸葛亮事后之做,也把荆州之失当作为自己北伐失败的一个借口。

五、“天下有变”是啥意思?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如何如何。

最积极的最善解人意的理解,“天下有变”是指“一旦条件成熟”的意思,条件怎么算成熟呢?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是谈自己,那么对手呢?对手在刘备“向宛洛”“出秦川”的强大攻势面前,曹魏不堪一击,孙吴主动投降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796

帖子

1449

积分

月光嘉宾

积分
1449
发表于 2005-9-17 0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来。

曾经忆起,今又忘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953

帖子

10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05-9-17 2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盲提了,初中生再提。

人若总撞在形式上,便永远走不进内容,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只要我讲,你就记着不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